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修养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加强道德修养

朽思想的侵蚀。
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一、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 个 全 面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
(一)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 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发展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 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 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第三,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 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实践
客观条件:社会关系的形成
主观条件: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 与发展
(二)道德的本质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 是由经济基础决定,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
4.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
三、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的意义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
理想与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
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
康德
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所固有的本能欲 望和天然情感之中。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道德源于人心中 的社会情感和利他之心,源于对公共 利益的追求。
爱尔维修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认为, 人是有感觉的动物,人的本 性就是趋乐避苦,就是自利、 自爱,也就是追求个人的利 益和幸福,这是一切道德的 根源。
英国思想家休谟认为道德起源于人 所固有的推己及人的同情心。
“民无信不立‛。
《论语 颜渊 》
子曰:‚巧言, 令色,足恭,左丘 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 丘明耻之,丘亦耻 之。‛ 《论语 公冶长》
子曰:人而无 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为政 》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是因为人有道德。
“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 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 义。人有气、有生、有知、 亦且有义,最为天下贵 也。‛ 《荀子· 非相篇》 孔子认为圣人是理想中的人, 有操守的君子是现实的人。他们 之间又是联系的,君子的‚成仁‛ 正是‚成圣‛的内在精神。
2.规范功能
3.调节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
道德功能的发挥和实现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实际效果,就是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 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全面把握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自觉恪守公民基 本道德规范,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 知荣辱、讲道德的人。
难点:
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 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 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 异、有增无减的景仰和敬 畏:那就是我们头上灿烂 的星空和我们心中崇高的 道德准则。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人类道德的发展具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是在继承和弘扬优良道德传统的基础 上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传统:指一个民族世代积累和传承下来的相对稳定的历 史经验。 中华传统美德:主要是指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 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和行为规范。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
1 2 3
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 需要
而木而水 后必后必 向有不有 荣本绝源 。,,,
加强社会主义 道德建设的需 要
个人成长成才 的需要
优良道德传统中有 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中有文,文以载 道。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 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论语·阳货〉
动物本能论
道德起源于动物的‚合群性‛本能。
以达尔文为代表的进化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群居 性动物的社会性本能。道德不是人所独有的,一切群居 性动物都有道德感。
上述观点的理论误区:
离开人的社会实践、人的生活、人类的历 史发展来思考道德的起源和基础。 把道德看成是外在强加于人的规约。 把道德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情感要素和心理 体验,把道德神秘化。
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同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古 代优良道德传统的传承与升华。它作为一种精神 力量,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发挥着极其重要 的作用,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精神支柱和 力量源泉。
二、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对中华传 统美德的挖掘 和阐发

用中华传统美德 滋养社会主义道 德建设

以开放的胸怀和 视野吸收借鉴人 类文明的有益道 德成果
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思潮。一种是文化 复古主义思潮,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第三节 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一、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源于中华传统美德,是指1919年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 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建设和改 革中所形成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道德: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评价为标准的,依靠社会 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 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 道德的起源
道德起源有 哪些观点?
神启论
认为道德来自于神灵的启示和超自然力量的规定。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 颜
渊》)



孟子: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墨家 :‚兼爱‛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 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 诈不欺愚‛ 韩愈《原道》: ‚博爱之谓仁‛。 朱熹:‚仁者,爱之理,心之德。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二)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 辩证统一。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国家利益、社会整体利 益高于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 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 利益。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有个人遇到天使,希望能解答天堂与地狱的区 别。天使说:“来,我带你到天堂和地狱看看。” 那人高兴地随着天使先来到地狱,正好到了吃饭 时间,他看到屋中间是一排长长的桌子,两边坐 满了人,拿的筷子都有一公尺长,才喊一声开动, 两边的人争先恐后的夹起菜想要往自己的嘴里送, 然而由于筷子太长了,到了中间,筷子就打起架 来,大家互不相让,打得头破血流,菜掉满了一 地,结果是谁也吃不成,那个人看得兴味索然, 对天使说:“我们还是到天堂看看吧”。于是跟 着天使来到天堂,也是开饭时间,奇怪的是,桌 子还是那些桌子,筷子还是那些筷子,两边还是 坐满了人,结果喊一声开动,大家都夹起菜来往 对方的口里送。那个人恍然大悟:原来天堂与地 狱在自己一念之间,一心为己,是地狱;助人, 是天堂。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道德 发展的规律是: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 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

原始社会的道德 奴隶社会的道德 封建社会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
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作用越来 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 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 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 理; 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 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 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 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主要表现 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 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 化。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 特殊形式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 力。道德的功能集中表现为,它是处理个 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提出:‚王 道之三纲可求于天‛。从这一 观点出发,他把封建道德纲常 神圣化、宗教化,认为触犯封 建道德就是违反天意。
天赋论
认为道 德源于 人的天 性或自 然本性。
孟子
人先天就有道德意识。他认为人天生就 有四种‚善端‛:‚恻隐之心‛;‚羞 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 心‛;‚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 固有之。‛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具有普遍道德价值 的东西来自人的理性本身的善良意志, 道德就是这种善良意志所发出的绝对命 令。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塑造理想人格需要‚明智‛。
明辨是非
好的品德需要明智好学来扶助。
知人、自知
修养方法
★学思并重: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省察克治: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并去掉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