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形式。它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 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 1、道德的起源
◆神启论
道德是上帝(或佛祖、真主)或具有神秘性的“天”通过启示、征兆指示 圣人或君主制定出来的,是神意或天意的产物。这是宗教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 主义关于道德起源的观点。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冠义 》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
“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荀子: “养心莫善于诚《荀子〃不苟》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思政教研室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立足于面向大众、服务人民,使传统美德
与日常生活水乳交融,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道德成果
美国流行的 “五
文化复古主义思潮 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 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 化的失落。寄希望于“返本开 新”。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认为中国的传统道德从整体上讲 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 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二)道德的社会作 用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终极价值
没有企业家阶层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道德宪章就没有企业家阶层,没有 宗教信念就没有道德宪章。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道德的本质
材料一:1996年,瑞士伯尔尼市政 府为了方便市民,在大街上投放了 800辆自行车。这些自行车没有上 锁,任何人都可以骑,骑到目的地 就地摆放。一年以后,市政府重新 清点自行车,发现八百辆自行车一 辆不少,有的还被翻修一新。 材料二:1997年,广州一家公司进行 公益活动,在全市的交通岗亭投放了3 万把雨伞,供市民在遭遇大雨时无偿 使用。条件只有一个:市民用完之后 将雨伞在方便的时候交还给市内的任 何一个岗亭。一个月以后,这家公司 重新清点雨伞,发现全市岗亭回收的 雨伞仅中国人重内省
◆西方人重个体
◆西方人重利 ◆西方人重进取 ◆西方人重外律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异质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冲突和融合,是道德保持其生命力,实现自我更新 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但不应迷信西方道德,应结合国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观点
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但是两者并不是并行一致的。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主要功 能
1、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教我们如何过上幸福的生活)
天堂和地狱的差别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规范功能,指在正确善恶观的指引下,规范社会成员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 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并规范个人品德的养成。 (道德还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人)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5、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法国大革命
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 ★原始社会的道德
◆道德原则:维护氏族和部落的共同利益。 ◆道德规范:热爱劳动、团结互助、平等民主 ,勇敢刚毅。 ◆道德缺陷:氏族复仇、血缘群婚和食人之风。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二、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
★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夙夜在公”《诗经》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贾谊《治安策》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生态观: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 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生态关系。
共赢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不是你死我活,也不是 为了你的利益我就非要做出牺牲不可。
分享观:共同分享,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对话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沟通、认同、理解。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3、调节功能,指在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 协调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伯尔尼市民与广州市民道德行为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差异,因为“道德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正如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 荣辱”。
★既然经济决定道德,为什么延安时期经济落后,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高;今天 经济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反而下降了?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汉服
唐服
清朝
民国学生服
6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现在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3、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4、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 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集体哄抢 抢的是什么?缺的又是什么?
又见哄抢 为啥还抢?
思政教研室
第四章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道德,我们的世界会变成怎样?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道路,引申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或人们
必须遵循的社会行为的准则、规矩、规范。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需要
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能形成适应时代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体系,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优良道德传像不磨蚀的“胎记”,能够内化、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 成为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推进力量。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
▲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道德原则。 ▲自由、平等、博爱是基本的道德规范。 ▲惟利是图是占主导地位的道德规范。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
▲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恪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天赋论
孔 子
孟 子
康 德
人有四个善的端始: 羞恶之心 天生德于予 恻隐之心 是非之心 恭敬之心 人生来就有一种“纯粹理性”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情感欲望论
道德起源于人的某种自然的情感或欲望。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认为,趋 乐避苦、自爱自保的感觉欲望是道德的基础和来源。
费 尔 巴 哈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奴隶社会的道德
▲维护奴隶对奴隶主的绝对屈从和人生依附。 ▲鄙视劳动和劳动者,强调对奴隶主国家的绝对忠诚。 ▲信奉男尊女卑、男主女从。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封建社会的道德
▲维护封建的宗法等级关系,是封建社会道德最突出的特征。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规范。 ▲道德的政治化、宗教化、规范化、理论化是封建地主阶级道德的 重要特征。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法国首都巴黎聚会,这些被称为 “诺贝尔们”的大科学家以“21世纪的希望和威胁”为主题,就人类面临的重 大问题进行了首次研讨。与会期间,有人问一位科学家:“您在哪所大学,哪 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主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外,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 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 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 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西 汉 董 仲 舒 摩 西 十 诫
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中世纪基督教认为,道德的原因就是上帝的存在,上帝 不仅能鼓舞人行善,而且能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使人得 到真理和美德。《旧约》中的摩西十诫,便是上帝对摩 西的启示并通过摩西向教民们宣讲的教规和戒律。
思政教研室
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孔子: “仁者爱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爱人若爱其身”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思政教研室
第二节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恭敬之心,礼也。” 《孟子〃告子上》
条基本道德原则” ★生命价值原则 ★善良原则 ★公正原则 ★诚实原则 ★个人自由原则
两个饥饿的中国人从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包的恩赐,二话不说,两人对半分着吃。 两个饥饿的美国人从主持那里得到一个面包的恩赐,其中一个对另一个说:“反正两个人分着吃 都吃不饱,不如我们打个赌,谁赢了谁就享用这个面包”。
中国
思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