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国际性内陆港口,西安国际港务区的规划建设有助于实现国际港口的功能内移、延伸,对于强化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国际港口型城市的作用,形成与沿海港口的有效连接,实现西部地区与世界各国的采购运输、货物中转、商品分拨的直接对接有重要的意义。
规划应在对现有条件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功能布局规划、产业用地规划、居住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景观生态系统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对西安国际港务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管理,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以现代物流功能为主导、以保税物流功能为核心、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便捷的公路交通为依托,集港口、通关、保税物流、普通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务中心和综合居住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新区,推动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际陆港;西安国际港务区;总体规划;现代物流[文章编号]1006-0022(2013)01-0038-07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B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Hui Xilu, Chen Daolin, Song Ying, Lu Wei, Lv Nan [Abstract]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will help transfer and exte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ark functions, and improve Xi’an’s role of being an important city on the new Asia-Europe route. The park will realize easy connection between China’s western region and international cargo transportation.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planning analyzes status quo, makes functional layout planning, industrial, residential, and public service, transportation and landscape planning, to develop the park towards a port, customs, tariff-free logistics, comm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 business center, and residence combined new district.[Key words] International inland port, Xi’a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ogistics park, Master plan, Modern logistics1引言国际陆港,又称为“内陆港”或者“无水港”,是指在内陆地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陆路运输为主要途径,综合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采用“多式联运”的方法,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例设立的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
它是沿海港口功能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延伸和拓展,是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区。
国际陆港不仅是服务于区域现有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还是[作者简介]惠西鲁,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党委书记。
陈道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西安市规划局副局级巡视员。
宋 颖,硕士,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鲁 炜,高级工程师,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所长。
吕 楠,硕士,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
在全球范围内调动资源配置的枢纽,因此其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的地位日渐凸显。
我国实施的向中西部转移的经济战略,使西部地区经济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随着货源地大量地往我国更深远内陆的地方迁移,必然会衍生出内陆港口功能前移的需求。
在这种外部环境的拉动和内部需求的驱动下,国际陆港等建在内陆地区,具有和沿海港口相似功能,为付货人提供信息、通关、内陆堆场等一体化服务的现代物流中心便应运而生。
西安国际港务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2003年11月,根据西安城市空间发展布局和产业布局的特点,在新亚欧大陆桥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上,西安市正式提出建立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构想,并推进与东部沿海港口合作,实现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对接,将国际港口功能延伸,引入内陆,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平台。
2005年12月,西安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由西安市商业贸易委员会和灞桥区共同负责实施。
2007年3月,西安市市委第9次常委会原则通过灞桥区原拟定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用地总体规划及一期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
可以说,西安国际港务区作为国际性内陆港口,实现了国际港口的功能内移、延伸,构建了辐射西北、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物流平台。
2008年3月份以来,省市主要领导多次莅临西安国际港务区检查指导工作,明确提出了“产业大发展需要大物流,大物流可以带动大发展”的新理念,要求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机制和体制上有所突破,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模式,加快西安国际港务区与国际、国内物流体系的融合,带动陕西省物流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使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西安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更好地发挥西安作为亚欧大陆桥最大中心枢纽城市的带动作用;2008年4月,西安市市委、市政府决定调整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管理体制,组建市一级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为市政府派出机构。
在新形势、新机遇与新理念的要求下,原规划在定位、功能和用地等方面已不能满足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
为促进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世界一流的物流港口,提升西安国际港务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西安对外门户和发展重要引擎的作用,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正式委托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西安国际港务区规划。
2西安国际港务区简况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主城区东北灞渭三角洲,地跨西安、临潼和高陵三地,是西安城市未来空间发展格局“东接临潼、西连咸阳、南拓长安、北跨渭河”中的战略要地,是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北迁、东拓、西联”的前沿区域。
其中,一期核心区西沿灞河,北达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约为28 km2;一期规划建设区西沿灞河,北至铁路北环线,东至西韩公路,南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约为44.5 km2;规划控制区西沿灞河,北抵渭河,东连临潼,南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总用地面积约为120 km2(图1)。
西安国际港务区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距市中心约20 km,距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约28 km,距窑村机场约5 km,紧邻国际港务区的西安绕城高速公路与多条全国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形成“米”字型高速公路网络;贯通西安的陇海铁路与京沪、京广、焦枝、宝成等国内南北铁路干线衔接,形成纵横交错的铁路运输网络。
西安国际港务区还具有无可比拟的生态文化环境优势。
古都西安自古就有“八水绕长安”之美誉,其中,灞河、河、泾河和渭河分别在西安国际港务区汇聚,使其成为“四水聚港”的风水宝地。
可以说,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和优美的生态环境等为国际港务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割裂的城乡二元结构、国际港务区与周边地区的建设缺乏有效衔接、公共基础设施分布不均、区域交通体系不完善等,严重地制约了国际港务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发展。
随着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的逐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逐步开展及农村劳动力的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安置和就业等问题随之显现,这些问题将影响到国际港务区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此,如何发扬国际港务区的原有优势,克服不利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对国际港务区进行引导和管理,使国际港务区的发展适合市场发展需要,推动国际港务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规划重点关注的内容。
3规划目标与总体构思规划以2007年灞桥区拟定的《西安国际港务区用地总体规划》为蓝本,参照西安市第四次城市总体规划和《陕西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通过功能布局规划、产业用地规划、居住用地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和生态景观系统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达到“科学确定发展定位,构建商贸物流体系;加强城市路网衔接,疏导内外综合交通;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合理规划功能布局;完善公共基础配套,凸显东部新城形象”的规划目的,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成为我国西部大型现代商贸物流业的重要枢纽,体现新欧亚大陆桥陇海兰新线中心城市价值的重要载体,以现代物流功能为主导、以保税物流功能为核心、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便捷的公路交通为依托,集港口、通关、保税物流、普通物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商务中心和综合居住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新区。
同时,引入生态保持理念,从经济、交通、生态和发展等方面统筹考虑,力求国际港务区能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得到可持续发展。
4总体规划方案探析4.1本着“因港而生、由港而兴”的规划理念,合理确定总体功能结构在借鉴国内外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成功案例,总结出现代商贸物流园区的理想模型主要是由保税物流区、集装箱作业区、国内物流区、综合服务区、产业配套区和综合配套区等功能区块组成的基础上,规划结合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区位及环境特点补充相应的服务功能与景观功能。
本着“因港而生、由港而兴”的规划理念,规划设置了六大功能主轴和八大功能分区(图2,图3),依托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图4)、西安公路港(图5)和西安综合保税区三大支撑平台,通过“多式联运”承接沿海港口功能内移,使西安国际港务区成为与各经济圈互通的桥梁和区域物流发展平台。
六大功能主轴为绕城高速公路—三环路、西禹高速公路、草临路、规划机场专用线、港务大道及港务西路。
其中,绕城高速公路、西禹高速公路和规划机场专用线为交通功能轴;草临路、港务大道和港务西路为综合功能轴。
另外,在国际港务区的核心区还规划了两条次轴,兼具景观和交通的功能。
八大功能分区分别为:①集装箱作业区,含集装箱作业区、快运作业区、特货作业区和普货作业区;②综合保税区,主要承担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和出口加工五大功能,以及图2 功能区划分析图图3 功能结构图图1 区位图及规划范围图提供相关的报关、报检、金融和保险等服务;③国内贸易区,即普通物流区,具备运输、仓储、商品展示和商品交易等职能;④综合服务区(物流CBD),发展物流商务中心,具备商务办公、物流电子信息平台、物流咨询、物流人才培训等职能;⑤居住配套区,包括居住、商业、教育及文化娱乐等配套;⑥国家应急物流区,主要应对国家突发性事件,特别要加快推进军地一体化物流建设;⑦产业转移承接区,主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及城市功能优化产生的产业转移;⑧城乡统筹建设区,主要职能为整理村庄宅基地,促进农村生活居住方式改变,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城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