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
左雯倩 080144602旅游学院地理信息系统
摘要:2007 年以来,受国际国内食品和能源原材料等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我国市场物价呈现明显上涨态势。
通货膨胀,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成为当前影响百姓生活的突出问题。
面对着粮价上升, 台海危机的频频发生, 同时又伴随而来的世界范围内的石油价格上升和美国利率的上调, 这些因素增加了我国宏观调控的难度。
新一轮的中国经济又成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关于中国是否发生了通货膨胀, 专家们各抒己见。
本文从对通货膨胀的定义的最基本认识出发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方法, 对通货膨胀进行分类, 进而联系我国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关键字:通货膨胀;物价上涨;CPI;经济增长; 货币供应;应对措施
正文:通货膨胀问题存在于任何国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一个国家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衡量通货膨胀的常用价格指数有消费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和CDP 缩减指数,其中最为常用的是消费价格指数。
本文则以消费价格指数来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及影响。
一、通货膨胀定义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
自2007 年初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走高,通货膨胀压力日趋加大,各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涨幅均超过2006年全年的1.5%,绝大多数月份也超过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 的目标。
综观各月份环比或同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7 年中国通货膨胀的趋势明显加快。
2008 年,统计显示:今年5 月份以来,我国CPI 同比涨幅连续回落。
与4 月份8.5%的高峰相比,5 月份、6 月份、7 月
份的CPI 涨幅分别为7.7%、7.1%和6.3%,逐月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回落。
本次通货膨胀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通货膨胀呈现非平衡性特点;居民对于通货膨胀的信念高度不一致等。
我国现阶段通货膨胀的表现: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反映了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变动;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反映某一时期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趋势和程度,二者均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自2009年12月由负转正以来,我国CPI和PPI持续增长,并屡创新高(如表1所示),充分表明我国现在已经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有三个原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下面根据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分析目前学术界公认的一些具体原因:
1、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我国当前需求矛盾引起的价格上涨受国际和国内两个因素的影响。
从国际市场来看, 全球粮食减产,粮食库存下降,再加上大量粮食用于燃料乙醇生产, 造成国际市场粮食供需关系总体趋紧, 价格不断上涨。
这些因素向国内市场传导, 助长了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上涨。
从国内市场来看, 粮食涨价除了受国际市场、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和我国国内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从成本推动的因素来看,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首先,近年来,国际能源价格猛增导致生产成本增高。
从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看, 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 引起国内产品成本增加。
其次,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 国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福利水平和工资收入, 使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超过同期GDP 增长率,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必然推高物价的总水平。
3、货币供应量过大。
近几年,我国广义的货币量和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货币供应量的增速高于GDP 的增速。
当前通货膨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高额外汇储备迫使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
4、结构性通货膨胀。
性通货膨胀。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价格的结构性上涨,猪肉和粮食等价格的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从价格指数看,2007 年1-11 月份,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八大类商品中, 上涨幅度较大的主要是食品类和居住价格类。
在1-11 月份价格总水平上升4.6% 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 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的87%。
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4 个百分点。
居住类价格上涨4.3%,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0.6 个百分点。
其余六大类商品价格基本保持平稳,升降相抵,对价格总水平基本没有影响。
从市场实际情况看,总体上粮食、生猪、玉米等产品的总供给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矛盾突出,引发了价格的上涨。
四、通货膨胀应对措施
1.政府部门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长期来看,本次通货膨胀的控制将会是一场“持久战”,政府的任何措施都不可能取得“一蹴而就”的成效,因此需要政府采取不同的措施组合。
为了控制投资、投机,政府需要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同时采取不对称的加息政策;为了缓解出口企业的竞争压力,应对人民币采取渐进式升值,并逐渐完成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效用;为避免因心理恐慌而引起经济剧烈震荡,政府应合理引导居民的通胀预期。
2.企业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企业的面临着来自各方的竞争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发挥自身长处,重点建设优势产业;引入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团结一致对外,避免同行业恶性竞争,建立良好的行业竞争秩序。
3.家庭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而将家庭资金全部投入到房地产市场。
适量购买一些黄金或保险理财产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在消费市场上寻找价格较低的替代产品;尽量避免借贷消费,因为此时货币的利率风险较大,贷款者将面临较大的还款压力。
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措施,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通货膨胀并没有想象中的可怕。
可怕的是人们不正确的心理预期,将通货膨胀的危害无限放大,心理恐慌比通胀本身更可怕,因为心理恐慌将会蒙蔽我们的双眼,使得我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因此,对待通货膨胀,不能谈虎色变,应该保持正确、健康的心态。
五、我国通货膨胀社会的影响
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其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具有显著作用:通货膨胀“劫贫济富”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比较明显, 城镇低收入家庭是通货膨胀的最大受害者;通货膨胀在客观上具有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但农民从粮价上涨中所获得的收益是相当有限的;通货膨胀带来低收入群体的焦虑感, 增加了人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诱发各种社会问题。
总结:随着通货膨胀而引起的物价上涨,各种新鲜的词汇也相继产生,像是“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油你不得”和“糖高宗”等。
而进入了2011年,物价完全没有下降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
中国经济的巨型航母已经启动,然而近几年来的通货膨胀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正确处理好防止通货膨胀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关系。
既要抑制通货膨胀,把它控制在各方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又要防止经济明显下滑,避免出现大的起落。
货币政策要坚持有保有压, 适当增强其灵活性。
同时要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更多地发挥财政政策对结构调整、保障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经济实现健康稳定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查询与辅助决策系统, http: //db-edu. ce.i gov. cn
[2] 陈彦斌.中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经验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8(2).3、黄燕芬,杨欣波.通货膨胀与资产价格上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
河北学刊2008(1):6-10.
[3] 辜胜阻,王敏,马军伟.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基本特征与治理对策[J].商业时
代,2011(06).
[4] 陈华,刘宁,刘志威.我国的通货膨胀及调控政策应对[J].上海企
业,2010(02).
[5] 吴小坤.刍议通货膨胀下家庭理财的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1(04).
[6] 袁千惠.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建议[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学报,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