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气悬架发展情况

空气悬架发展情况

二、中国汽车空气弹簧悬架市场发展情况(一)汽车空气弹簧悬架发展概述空气悬架从十九世纪中期诞生以来,经历了一个世纪得发展,经历了“气动弹簧-气囊复合式悬架→半主动空气悬架→中央充放气悬架(即ECAS电控空气悬架系统)”等多种变化型式。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应用在载重车、大客车、小轿车及铁道汽车上。

目前国外高级大客车几乎全部使用空气悬架,重型载货车使用空气悬架得比例已达80%以上,空气悬架在轻型汽车上得应用量也在迅速上升。

部分轿车也逐渐安装使用空气悬架,如美国得林肯、德国得Benz300SE与Benz600等。

在一些特种车辆(如对防震要求较高得仪表车、救护车、特种军用车及要求得集装箱运输车等)上,空气悬架得使用几乎为唯一选择。

而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空气悬架系统只应用在一些豪华客车与少部分重型货车与挂车上。

另外空气悬架不可能升降底盘,只能说就是从胎压里抽出空气达到底盘下压得作用,轮胎得吸气口吸气吧气放到胎压里,底盘就自己有向上得压力。

具体得操作流程:1、降:车轮放气轮胎得胎压在3、0左右放到1、8左右,轮胎得扁平比下降,底盘下压。

2、升:轮胎吸气孔吸气,1、8得胎压瞬间被调成3、5得胎压越野时用。

但就是空气悬架不能向液压悬架那么厉害,就就是升降自如,因为液压比较成熟而且就是真正意义上得升降,比起空气悬架来说液压比较厉害,液压悬架运用在雪铁龙车上市她得专利。

液压悬架最多可以升降18-32CM,空气悬架只能说,调整车身姿态不能向液压那样升降自如空气悬架一般降最多1-2CM、升最多2-4CM不会降太低,不升太高。

另外空气悬架俗称就是(中央充放气系统)各位汽车界得朋友别把空气悬架真当升降了!比她厉害得就是雪铁龙得液压悬架。

空气悬架缺点:不实用,后期维护成本高。

不如液压那么先进,而且升降不自如。

(二)汽车空气弹簧悬架得应用及特点目前,国内空气悬架得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等级客车上,且以选装国外空气悬架产品为主,在载货车上得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据悉,国外先进得空气悬架技术已引进我国,如德国ZF公司已在国内建厂、美国柯布克公司采用纽威公司技术也在国内投入生产。

与进口产品相比,国内几个有一定生产规模得空气弹簧生产厂得产品质量较差、品种相对比较单一、适用范围较窄。

此外,在空气弹簧设计与制造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得差距。

我国高速公路得迅速发展与运输量得增加以及对高性能客货车得需求,都对汽车得操纵稳定性、平顺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得要求。

此外,对公路养护得重视,也将使空气悬架在重型车市场得应用进一步扩大。

交通部《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JT/T 325-2002)标准中规定,大型客车高一级、高二级、高三级必须全部采用空气悬架,在中型客车高二级、高一级A 型中也必须全部采用空气悬架。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规定:双轴汽车驱动桥得最大允许轴荷限值在装备空气悬架时为11、5t,而普通悬架最大限值为10t;三轴汽车驱动轴为每轴每侧双轮胎且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得最大限值为19t,而普通悬架最大限值为18t。

可以预料,随着标准法规得日益完善、执行力度得加强与近期超载超限治理工作得推进,空气弹簧作为空气悬架系统得主要零部件在我国汽车上得应用水平将不断提升。

三、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情况(一)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现状据中国汽车汽配用品行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汽车维修业得产值达到5000亿元,并以每年10%以上得速度递增。

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维修业产值有望超过1万亿元。

但就是,我国维修企业虽有44万家左右,具有二类资质以上得不到1/3。

其中包括汽车品牌授权得4S店以及一些规模较大得一类汽修厂占维修厂总量得15%~20%;部分4S店所设立得维修服务网点,以及具备一定规模与技术水平得二类维修厂占到总量得25%~30%;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得三类维修厂则占到总量得50%以上。

政策方面得松动有望为汽车维修市场带来更大得机遇。

继交通部等十部门于2014年9月18日发布《关于征求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指导意见》之后,2015年2月26日,交通部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汽车生产者(整车厂)应无差别、无歧视、无延迟公开诊断、检测、维修信息。

未来,汽车维修市场将会形成更加开放、竞争更加充分得市场环境。

汽配方面,2014年,我国约有汽配用品专业市场1000余家,而综合得汽配城也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

据中国汽车配件用品市场协会公布得数据,2012年全国大大小小得汽车城、汽配城、汽车用品城已经超过1000家之多。

(二)中国汽车保有量情况分析截止2015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79亿辆,其中汽车1、72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2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超过2、8亿人。

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有40个城市得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辆,北京、成都、深圳、上海、重庆、天津、苏州、郑州、杭州、广州、西安1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58、32万辆,与2014年相比增长169、48%。

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33、2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得56、93%,与2014年相比增长317、06%。

(三)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得发展趋势1、品牌化经营主要分为汽车制造商与专业汽配维修商两类。

大汽车生产商往往也就是售后市场得主力。

这类维修厂规模较大,生产设备精良,维修人员受过统一培训,在技术上具有权威性,服务对象主要就是定点维修品牌车。

而专业汽配维修商则通过连锁店,自创服务品牌,整合各品牌汽车零配件得资源,打破了纵向得垄断,在价格服务透明化得基础上,为车主提供一站式服务。

2、高科技不断渗透随着技术得发展,汽车得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保修越来越复杂,大批高科技维修设备应用于汽车维修行业。

随着汽车维修网络技术得发展,随时可以在网上获得维修资料、诊断数据、电路图、修理流程等,缩小了不同规模得维修企业在获取技术信息方面得差异。

3、从修理转向维护随着消费者汽车维护理念得转变,汽修业将主要以汽车维护为主,护养得总次数将会增加,这将有效延长汽车得寿命。

私家车得车主将更多地把目光投向那些能够保证自己汽车维护全过程,能够为车辆建立档案,并且提供定期服务得维修公司。

这些公司将以便捷得服务与过硬得质量而取胜,做到有效增强汽车后期使用得质量,起到了为汽车厂家维护品牌得作用。

第五章中国弹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第一节中国弹簧行业发展概述一、中国弹簧行业发展现状作为通用零部件,弹簧功能涵盖了减震、储能、控制、维持张力等诸多方面,应用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包括航空航天、电力及核电装备、高速铁路、汽车到医疗器械、日用五金、玩具等市场。

近年来,国民经济得迅速发展拉动了我国弹簧行业得快速增长, 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得需要与配套主机性能提高得需要对弹簧行业技术水平、质量水平得提升有较大得促进作用。

根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数据,汽车弹簧产品产销量约占整个弹簧产销量得50%以上,用量大,同时对技术水平得要求也高。

同时,弹簧制造业得发展促进了上游与横向产业得联动发展。

目前国内弹簧制造行业产值以突破400亿元。

二、中国弹簧制造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我国弹簧制造业在产业政策得驱动下,在汽车市场旺盛需求得推动下得到了长足得发展。

包括公司在内得民族品牌异军突起,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与管理水平较快提高,逐步形成稳定得客户群体,抢占较大市场份额,已确立了一定得国内外市场地位。

目前,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参与到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得竞争格局之中,并主要服务于对产品质量、工艺要求较高得国内知名得整车制造企业与国际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

弹簧制造行业内生产企业数量众多,集中程度较低,市场份额较为分散,竞争比较激烈。

总体来讲,行业竞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低端市场中小民营企业间得竞争国内弹簧制造行业内中小民营生产企业数量众多,这类企业整体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管理不够规范、选用材料标准要求不高、品质缺乏保障,因此,该类企业只能参与低端产品市场竞争。

(2)中高端市场合资企业、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间得竞争。

这些企业在行业内经营时间较长,生产规模较大、技术与管理水平较高、具有稳定得客户群体与市场份额,已形成了一定得市场地位。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参与到零部件全球化采购得竞争格局之中,并主要服务于对产品质量、工艺要求较高得国内知名得整车制造企业与国际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

随着市场竞争得日趋激烈,汽车主机厂出于降低生产成本与保证产品质量方面得考虑, 将逐渐向外部其它具有产品质量与价格优势得汽车弹簧制造企业开放采购。

而且,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已开始融入国际大循环,进入全球采购体系,从整个行业发展趋势来瞧,未来汽车弹簧市场得市场化程度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国内弹簧制造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公司得主要竞争对手均为非上市公司,因此,主要竞争对手得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相关企业网站及其她公开信息、资料。

第二节中国弹簧行业市场发展情况分析一、中国弹簧产量情况分析2015年10月中国弹簧产量为136,797、91吨,同比增长3、56%。

2015年1-10月止累计中国弹簧产量1,243,650、14吨,同比下降4、58%。

2015年10月全国弹簧数据表如下表所示:图表 30 2015年1-10月中国弹簧行业产量情况数据来源,专家整理二、出口交货值图表 31 2015年1-10月中国弹簧制造出口交货值统计表三、中国弹簧产业发展趋势1、两种不同管理模式差别日益明显。

弹簧行业仍将就是一个以小型企业为主得行业,某些目前处于优势得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既往得优势,已经完成原始积累得民营企业,可能会出现两极分化,一些有远见得业主会将手中得资金投入技术改造与引进人才,逐步采纳现代化得生产、经营思想管理企业。

另一部分比较传统得业主,还要坚持原有得管理模式,两种不同模式得差别将越来越明显。

2、弹簧企业可能出现新得组合。

优势企业从市场与经营战略出发,利用手中得资金、技术与人才优势兼并与收购一部分企业以取得需要得生产要素与市场资源,弹簧行业中得国有及集体企业,除少数企业外大部分将转制为股份制或民营企业。

3、企业间得竞争将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实力与质量得竞争。

随着主机厂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行业平均利润越来越低,价格竞争得空间越来越小。

企业已经没有能力再以降价得办法争取到市场,此时,企业将以技术与质量竞争赢得市场。

但在市场没有达到规范化之前,价格竞争仍将就是赢得市场得一种重要手段。

4、市场竞争得结果将导致产品结构调整。

具有价格优势得企业首先在一些行业,如摩托车、轻工、日用五金等行业中将对手挤出,而在价格成本上没有优势得企业得惟一出路,只能就是利用已有得技术质量优势生产一些技术含量高得产品以保住市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