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是怎样吸收叶面肥的?

植物是怎样吸收叶面肥的?


• 因此,喷施的尿素,其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最好小
于0.25%。
• 为了减少喷施尿素时的伤害,需降低浓度和增加喷施
次数。
表2-2蔗糖对尿素喷施时叶面损伤的影响
用量/( m /cm )
2
损伤面积占总叶 面积的比例/% O 25
用量/( m /cm )
2
损伤面积占总叶 面积的比例/% 15 3
不同叶面肥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处理 穗数 M/ha 结实率 % 实粒数 粒/穗
千粒重
g
实收产量 kg/ka
新宝佳 美地那 丰产灵 清 水
352 363 364 363
95.0 96.3 93.3 93.0
102 99 95 95
28.0 28.1 27.9 27.7
10111 a A 9610 b AB 9501 b B 9455 b B
角质 蜡质
小水滴 带除垢剂 的小水滴 蜡质小秆 蜡质覆盖 角质 角质层 角化层 初生壁
角质、纤维素、半纤 维素、果胶
角质 半物质 果胶 蜡质
次生壁
外质连丝
质膜 细胞质
叶表皮细胞外壁的示意图
叶表 角质 细胞壁 G G
溶质透过叶表皮细胞角质层示意图
三、叶面营养的特点

直接
进入叶片速度快
快速
• 喷施的溶液中不同的溶质被叶片吸收的速率是不相同的。 • (3)溶液的浓度及酸碱度 •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养分进入叶片的速度和数量随溶液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浓度过高容易发生肥害
• 1)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也不存在因土壤反 硝化、淋失等作用而损失或降低有效性,利用率

• 2)叶部营养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见效 快
处理
A B
株数 单株铃 (株) (个)
7700 7700 8.2 8.1
单铃重 (g)
5.6 5.6
单产 (kg)
355 348
增产率 (%)
19.3 17.0
C
清 水
7700
7700
7.7
7.0
5.5
5.3
328
297
10.4
六、叶面营限,又 易从疏水表面流失或被雨水淋洗; 有些养分元素(如钙)从叶片的吸收部 位向植物其它部位转移相当困难,喷施的效 果不一定好。 总之,植物的根外营养不能完全代替根 部营养,仅是一种辅助的施肥方式,适于解 决一些特殊的植物营养问题。
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
叶片对气态养分的吸收 叶片对矿质养分的吸收
叶片对气态养分的吸收
陆生植物可以通过气孔吸收气态 养分,如NH3 、CO2 、O2 以及SO2 等。 一般情况下,叶片吸收气态养分有利 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空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区,叶片也会 因过量吸收SO2 、NO、N2O等对植物 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植物是怎样吸收叶面肥的?
定义
植物除可从根部吸收养分之 外,还能通过叶片(或茎)吸收 养分,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 叶面营养或根外营养。
一、植物叶片的结构和组成
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 三、叶面营养的特点
四、影响叶面营养的因素
五、叶面营养的应用 六、叶面营养的局限性
叶片的解剖结构
数目: 2000,50-300个/mm2
大量元素:0.2%~2%
微量元素:<0.2%
pH 偏酸: 阴离子 偏碱: 阳离子
双子叶植物叶面积大,叶片角质层较薄, 溶液中的养分易被吸收;单子叶植物则相反, 对单子叶植物应适当加大浓度或增加喷施次 数。
幼嫩叶 老叶
正面 背面
五、叶面营养的应用
1. 采用根外施肥措施的条件
2. 应用效果举例
什么条件下可以采用根外施肥?
参与代谢快 用量省,效益高
经济
trace element
四、影响叶面营养的因素
(一) 矿质养分的种类
(二) 矿质养分的浓度及pH
(三) 植物的叶片类型、叶龄
(四) 溶液浸润叶片的时间
叶片对钾的吸收速率为: KCl>KNO3> K2HPO4; 对氮的吸收为: 尿素>硝酸盐>铵盐。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矿质养分进入 叶片的速率和数量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但浓度过高会灼伤叶片。不产生肥害为 前提。
很少,叶面喷施,可以满足作物需要。
• 某些养分,如钙元素被喷施后,植物叶子虽能
吸收,但向植物其他器官的转移率不高。
• 叶面施肥的养分用量很少,浓度也低,因而有 时需要多次喷施。 • 喷施时,如喷量多则会流失。 • 若喷施后适逢下雨,则流失更多。
• 叶面施肥有时会对叶面造成损伤, • 如尿素常含缩二脲,喷施含有缩二脲的尿素,缩二脲会 在叶中积累,从而影响蛋白质合成,减少养分吸收。
尿素 159 478
蔗糖 0 O
尿素 478 478
蔗糖 909 2426
• 根据实际生产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喷施叶面肥: • 基肥或种肥不足,作物出现脱肥现象; • 作物根系损伤,根系生长弱; • 高度密植的作物,不便于开沟追肥; • 为促进越冬作物提早返青和分蘖,使三类苗追 二类苗,二类苗追一类苗;
• 特点 • 在一定条件下,根外追肥是补充营养物质的有效 途径,能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品质。 • 与根供应养分相比,叶部营养主要有以下特点:
• 1)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也不存在因土壤反 硝化、淋失等作用而损失或降低有效性,利用率

• 2)叶部营养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见效 快
表2-1
• 叶面表皮组织的角质膜可分三层,紧靠表皮细 胞壁的一层是由角质、纤维素及果胶共同构成 的角化层
• 中间一层为角质与蜡质混合组成的角质层;
• 最外一层完全由蜡质组成。
• 在叶片的上下表面还有许多气孔,气孔是叶片 内部与外界沟通的渠道。 • 营养物质通过叶面气孔直接进入叶肉细胞或 通过自由扩散作用渗透入叶面表皮的角质层 和纤维素壁 • 叶面喷施的营养物质渗透而移向原生质膜表 面,通过原生质膜吸收到细胞的过程,是在细 胞能量消耗的基础上进行的主动吸收。
在缺铜土壤上叶面施铜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穗数/m2 穗粒数 籽粒重(g/m2) 37.0 28.8 58.5 0.14 2.3 2.9 0.03 1.0 2.3
不施铜 土壤施铜CuSO4(kg/ha) 2.5 10.0 叶面施铜12%,2CuSO4(kg/ha) 拔节喷施一次 拔节及抽穗期各施一次
1、基肥不足,作物有严重脱肥现象。
2、作物根系受到伤害。
3、遇自然灾害,需要迅速恢复作物的正常生长。 4、深根作物(如果树)用传统施肥方法不宜收效。 5、需要矫正某种养分缺乏症。 6、植株密度太大,已无法土壤施肥。
应用效果举例
1. 水稻旱育秧矫正-Fe、-Zn、Mn
2. 小麦生长后期喷 N改善品质
• 6)叶面施肥,用肥省,效率高,还可与植物生
长调节剂、农药配合施用,从而提高劳动生 产率,降低成本。
• 应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作物对大量元素氮、磷、钾的需要量比较多,仅 仅靠叶面施肥来供应显然是不够的。 • 因此,叶面施肥只能作为根部施肥的补充,而不 能完全取代根部营养。
• 而对微量元素来讲,由于作物对微量元素需要量
功能:气体交换 水分蒸腾
气孔的结构
由表皮组织、叶肉组织及输导 组织所组成。气孔是由表皮细胞分 化出来的组织,并按一定距离分布 于叶表面上。
叶面肥料的作用机理及特点
• 作物除了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外,还能通过 叶片(或茎)吸收养分,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的 叶部营养,也叫根外营养。 • 通过作物根系以外的营养体表面施用肥料的措 施叫做根外施肥,也就是一般所称的叶面施肥。 • 用于叶面施肥的肥料称为叶面肥料。
养分 作物 柑橘
作物叶片吸收养分的速度
吸收所施养分50%所需时 间 12h 1~4h 1~6h l~8h 12~24h 24~36h 6d 7~lld 15d Fe Mo C1 扁豆 扁豆 扁豆 1d(吸收8%) 1d(吸收2%) 1~2d K Ca S Xn Mn 扁豆、甘蔗 扁豆 扁豆 扁豆 扁豆 l~4d 4d 8d 1d 1~2d 养分 作物 吸收所施养分50%所需时间
• 叶下表皮由于气孔较多,所以比叶上表更容易使营 养液透过。 • 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不论是无机离子还是有机分 子,流向表皮细胞的速度都与浓度成正比。 • 但尿素透过质膜的速度与浓度无关,比其他离子要 快10~20倍。 • 尿素与其他盐类混合,也可提高盐类中其他离子的 通透速度。 • 养分由表皮细胞进入叶肉组织是主动吸收的过程。 被吸收的物质达到叶肉细胞后,通过胞间连丝可向 其他叶肉细胞转移,主要是通过筛管运往其他部位。
不同叶面肥对豇豆植产量的影响
处理
天达2116 保 得 云大120 清 水 荚长 cm 63.3 60.4 57.8 57.0 荚径 cm 0.70 0.66 0.63 0.62 单荚重 g 31.0 28.0 26.8 25.0 产量 kg/mu 927 847 807 753
几种叶面肥对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 叶片与根系一样,对营养物质也有选择吸收的 特点。 • 所以在进行叶面施肥时也应考虑到,不是喷施
什么肥料物质到叶片上都能被植物吸收,植物
叶片是有选择地吸收那些能够进入叶片细胞的 营养物质。
• 特点 • 在一定条件下,根外追肥是补充营养物质的有效 途径,能明显提高作物的产量和改善品质。 • 与根供应养分相比,叶部营养主要有以下特点:
• 吸收到表皮细胞内的物质,通过胞间连丝又可
向叶肉细胞移动,而在体内其他部位,主要是
通过筛管来移动。
• 叶面积较大的植物,角质层较薄,喷施叶面肥,
其液体易于渗入,效果较好。
• 叶面积较小,角质层较厚,喷施的液体难于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