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如何塑造健康的人格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浅议健康人格的塑造途径摘要:本文通过心理学经典理论课程的学习后,结合所学知识试着从健康人格的概念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和条件,从描述健康人格的主要立足点出发,提炼出健康人格概念的核心内容,并巩固了所学课程。

关键词:健康人格概念核心内容一、健康人格的涵义1.1人格的概念及其发展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含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绝大多数人认同“人格”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原意指的是古罗马演员在演希腊戏剧时所戴的面具。

古罗马演员戴的面具(Persona)表明一种角色或者用来给别人看的一种装扮。

人格可以定义为:源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

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稳定的行为方式,人格研究者通常认为它们指的是个人差异;第二部分是内部过程。

内部过程和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过程不同,它是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么样行为、怎么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

我们认为人格是个体与其所处环境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基本的特征;“人格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行为诸多方面综合的整体概念,是一个人的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的总和;人格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和文化的,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和特有和自我。

”人格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和时代性,它是身心统一、内外统一的整体,他包括人的各种心里过程、认知能力、人际关系、行为动机、情绪反应、态度信仰、道德价值、审美情趣等人格构成要素。

人格理论主要包括:精神分析学派、特质学派、生物学派、人本主义流派、行为主义流派、认知和社会认知分支。

人格理论为什么如此之多?原因在于理论性质的本身容许理论创建人从某一特殊的观点进行思考。

理论家在收集资料时必须尽可能做到客观,但是理论家决定收集那些资料,以及如何解释这些资料,则是具有个人主观色彩的事。

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律,是建立在容许有个人解释的假定基础上。

所有的理论都反映了理论创建人的个人背景、童年经验、生活哲学、人际关系等,因为每个观察者依据自己的参照系进行的观察是有个人色彩的,所以随之而来的五花八门的理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有分歧的理论也不无用处,一种理论的效用取决于它是否能推动研究,解释研究资料和综合已知的观察资料,而不是它的常识价值和其他理论的一致性。

可以打个比方来回答这个问题。

盲人摸象的故事人人皆知,五个忙人分别摸到了大象不同的部分,然后就争着向别人说大象是什么样子,磨到不同部位的人,心目中有关于打响的不同形象,这个故事说明,每个盲人所了解到的,只是大象的一部分。

由于真正的大象比他们摸到的东西更多,所以每个盲人说的都对,但是却不完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格的六个主要分支就和这几个盲人差不多,也就是说,每个流派都查明并验证了人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声称,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特质流派的心理学家确信,认识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个位置上的;生物学流派的心理学家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体差异;人本主义流派认为,人的责任感和自我接纳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行为主义流派的心理学家把稳定的行为方式说成是条件反射和期望的结果;认知流派则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1.2健康人格的概念健康人格和现实人格不同,它是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都向理想人性发展的人格状态。

健康人格表现出人格的全面性和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社会性和独立性等特征,是多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和有机统一。

健康人格的显著特征主要是:第一,健康人格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第二,健康人格是人们追求的一种价值目标;第三,健康人格是人们通过主观努力能够靠近或实现的状态。

借鉴国内外在健康人格研究中的重大理论成果,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实际情况,健康人格可归结为个体人格结构中的各种成分和特质都能得到和谐、均衡、全面的发展,也即个体的身体、心里、文化等各方面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人格内部各方面不发生对抗、冲突和分裂。

人格处于健康状态,是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

换句话说健康人格是个人在其生活经历中以其生活方式和生活风格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自我意识,是人的世界观、心理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和重要标志,也是人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位置以及获得他人尊重和好感的基础。

健康人格标准主要有以下体现:(1)、正确的自我意识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较全面地分析评价自己的优缺点,接纳自己,对自己有合理的期望值,为自己确定合适的发展方向,善于改进自己、完善自己。

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人表现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或者自视清高、妄自尊大,或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从而放弃一切可以努力的机遇。

(2)、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大学生应该能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经常保持愉快、满足、达观、开朗的情绪,能够面对挫折和不幸。

在不同的场合说适当的话、做适当的事,尽力避免给别人造成伤害。

(3)、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应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其思想和行为应跟上时代的发展。

应自觉遵守校纪校规、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

当自己的愿望和社会需要发生矛盾时,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以求与社会协调一致。

要爱护集体,关心社会,热爱祖国。

(4)、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格健康程度,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应当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诚恳、热情地对待他人,尊敬、信任他人。

二、影响人格的因素人格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因素。

人格的发展以遗传为基础,后天的环境因素却是影响人格健康发展的关键,对自我价值观、自我控制、自信心、时间管理倾向及创造性人格特点等方面的形成与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人格的影响因素有三方面:2.1家庭的作用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制造人格的工厂”。

一方面,家庭把基因素质传递给后代;另一方面,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环境,是最早向儿童传播社会经验的场所。

儿童出生后,长期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父母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水平,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他们所处地位等等,对儿童人格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影响。

家庭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家庭是社会关系影响儿童的中介桥梁。

社会上的各种关系都通过家庭影响着儿童,在他们的幼小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不同儿童在不同家庭中,通过衣食住行和父母的言传身教,逐渐形成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儿童的幼小心灵上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对他们的人格形成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有些儿童随同父母劳作,因而,逐渐养成坚毅性、自主性的特点,他们对受苦受难的劳动者则表示极大的同情。

有些儿童则随着父母过着奢华怠惰的生活,整日锦衣肉食,逐渐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惯,形成欺压、骄横、依赖性等人格特征。

2.2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通过各种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场所。

学生在学校中不仅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也接受一定的政治观点和掌握一定的道德标准,学会了为人处世的方式,形成着自己的个性。

2.3社会实践因素人际关系反映着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交往需要的心理状态。

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距离接近或拉大,决定于交往双方各自需要的满足程度。

如果交往双方的各自需要交往,并得到满足,相互之间便发生接近的心理关系;如果其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双方在心理上就会疏远,甚至处在敌对状态之中,这就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人际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心理距离的远近。

当距离增大时,双方将产生心理紧张,长期的紧张会引起身体或心理的反应,他们的行为也将受到影响。

在群体中,如果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全体成员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就会有高度的凝聚力,使全体成员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显示出旺盛的活力。

在亲密的温暖的人和人的关系中,都会心情舒畅。

易于形成活泼、主动、积极等特性,并能发扬个人的独特风格。

如果缺乏这些条件,或者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就会使人有压抑心情,产生无助感和忧伤感,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消沉、冷淡。

人们所从事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的人格形成。

在一定时期内,一个人所从事的某种职业,要求他反复扮演与他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角色,进行与自己的职业相称的活动,在长期的磨练中,逐渐形成与其他职业有区别的行为方式和基本的个性倾向。

比如,教师观察问题敏锐,思维有条理,处理问题冷静、机智,组织力较强等特征;服务员的耐心、和蔼、热情、周到的风格;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文艺工作者,活泼、开朗、富于创造性、情感丰富等特征;科学工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性,论证问题的充足性、独立性等;建筑师具有钻研精神,对周围事物有多方面兴趣,观察事物敏锐、细致,鉴赏力发达,等等。

三、健康人格形成的条件3.1正确认识健康人格的标准健康人格有五个标准,一是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是正确的自我意识;四是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五是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3.2培养健康人格的途径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形成,除了要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外,还要有健全人格的支持。

培养积极、和谐、健全的人格,对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将起到良好的生成和促进作用。

那么怎样塑造健康人格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1、培养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是要全面分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首先,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塑造良好的性格。

性格和人格并不是一个概念,性格包含在人格的概念中,它是人格的核心内容。

因此,良好的性格可以增加人们的成功系数。

其次,认清自己的气质类型,充分发扬气质的积极面,扩展成功的机遇。

2、培养获取积极自我体验的能力积极的自我体验即真善美的体验。

真的体验,即成功的体验。

在学习和工作中,积极进取,就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成功的体验不仅可以使我们情绪快乐,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树立自信心,加快成功的步伐。

善的体验,即道德的体验。

关爱他人、关心集体、关注社会,培养正义感和同情心,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美的体验。

美的体验可以促使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祖国的钟情和对人类的奉献。

它能催人奋起,催人向上,使之热爱生活,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3、培养自我实现的调控能力自我控制不仅是个体所具备的基本人格特征,而且也是成功人格特质之一。

要使自我设计顺利完成,大学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给自己设立一个适当的理想奋斗目标。

在设立目标时,要注意正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理想目标。

如果目标过高,难以实现,就会使人产生挫折感,在心理上产生消极影响;目标过低,会使人错过许多发展的机会,无法实现自我发展。

4、学会自我激励在生活中,有没有激励,人的前进的动力是不一样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