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第2课时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课前预习】一、薪火相传,越燃越旺1.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2.近百年来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①主体: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②特点: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③主要表现: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是这个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
①特点: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②主要表现: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民族精神。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1)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2)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3)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共同构成中国精神。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双百”人物(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请举出“双百”人物在实现精神的升华方面的表现。
提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
【探究二】每年9月是国家确定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届时,全国各地中小学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爱国热情,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我国进行这一活动的依据是什么?提示: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当堂检测】1.“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主题,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
它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
这表明( )①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起促进作用②民族精神是推动我们走向繁荣的动力③实现中国梦就是为了建设文化强国④中华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2.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
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
叔叔把我夸,奶奶笑哈哈。
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
”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
可见,雷锋精神( )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④植根群众,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红色旅游是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 )①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②加强革命传统教育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④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4.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极富有包容性②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④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局限的普遍意义A.②③ B.②④C.①③ D.①④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下列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培育民族精神能够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②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统一于中华文化建设之中③民族精神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④民族精神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不断丰富与发展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课后拓展】1.2015年2月27日,央视举行了“201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颁奖盛典。
《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2.“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
”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B.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C.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D.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3.电视连续剧《沂蒙》的播出掀起收视热潮,《沂蒙》用“红嫂”式的质朴表现“红嫂”的崇高,真实地展示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又一壮歌。
这表明( )①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②对于民族精神要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③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内涵是相同的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中国精神可以( )①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动力和源泉②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积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③发挥先进文化作用,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5.鲁迅先生曾经指出:“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说明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③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定性因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6.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答案及解析【当堂检测】1.【答案】 C【试题解析】文化有精华与糟粕,只有优秀文化有促进作用,故排除①;③说法太绝对,应排除;材料表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作用,故选C。
2.【答案】 B【试题解析】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植根群众,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①④正确;②中的“经济价值”以及③中的“基础”说法错误。
故选B。
3.【答案】 D【试题解析】①是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说明发展红色旅游意义。
4.【答案】 A【试题解析】材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说法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不会超越时代局限,④项错误,故选A。
5.【答案】 D【试题解析】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
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由此可见,①④两项符合题意;②项错误,故不能入选;③项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故选D。
【课后拓展】1.【答案】 C【试题解析】《感动中国》评选出的人物身上蕴含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发挥先锋模范的榜样作用,C正确;AB不符合题意;D错误。
2.【答案】 B【试题解析】我们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因为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B说法正确;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民族精神的范畴大于中华民族精神,A说法错误;CD没有阐明民族精神与历史传统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3.【答案】 B【试题解析】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里面没有糟粕;③错误,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的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故选B。
4.【答案】 C【试题解析】①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振兴民族发展需要立足社会实践;③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规定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故选C。
5.【答案】 A【试题解析】当今世界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较量,④中“中华民族精神是决定性因素”说法错误。
故选A。
6.【答案】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中华文化。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④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⑤让我们共同弘扬、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试题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属于措施类的解答题。
考生可以从发挥主心骨作用、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从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从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