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水》教学设计教材及学情分析:《流动的水》是在前面学习《水与生命》《浮与沉》等内容后进一步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并探究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课教材从指导学生欣赏并比较动、静状态的水入手,通过“感受流水和静水”,“让小水轮转起来”,“流水能帮我们做什么”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小水轮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并认识流水的力量,进而关心和思考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从实际出发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合作探究,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流水有力量,为此,我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把制作小水轮的活动作为课外活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感受流水与静水的不同。
能按照说明制作一个小水轮的模型。
科学探究:能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界中水体的美丽。
教学重点:能按照说明小组合作制作小水轮。
教学难点:能对小水轮如何转起来做出猜测,并用实验证明。
教学准备:水槽、烧杯、不怕水的片状材料、水轮模型纸、剪刀、吸管、竹签、透明胶带、课件教学过程:课前热身:一二三、三二一我们一起来学习爱动脑勤思考共同来把课上好善观察懂探讨合作学习真是好学科学用科学人人表现不得了不得了!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肯定欣赏过一些美丽的山水景色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许多奇异的山山水水,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一些关于水的画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水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流水与静水的画面)这些水的特点有什么不同吗?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学习《流动的水》(板书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得最好?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到!二、亲身体验感受体会刚才同学观都观察了静止和流动的水,那我们亲自来体验一下:把手放进盛满水的水槽中,以及让烧杯中的水流动在手上的感觉分别是怎样的?[设计意图] 选取了大自然中优美的湖光山色,汹涌的海浪、奔流的小溪、一泻千里的瀑布等画面制成课件,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真实的水体之美,并通过比较感受动、静状态水的不同。
三、动手制作猜想假设出示图片:水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个小水轮,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来制作一个?看看老师都为你们准备了那些制作材料?我们再来看看老师先给你们的制作小提示;我们开始制作,比比看那个小组做的小水轮最漂亮好不好?制作成果小评比。
小水轮制作好了,你们想不想让它转起来?活动一:让小水轮转起来1、我国是世界上利用流水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00多年前,聪明的古代劳动人民就制造了木制的水车(课件演示水车转动)2、看了大水车,你想说什么?或者你有哪些问题?3、老师为你们准备发大水车的模型——小水轮,自己玩一玩,看看你有哪些发现?学生活动——自由玩小水轮4、谁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在玩小水轮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有趣的发现?5、小结:聪明的劳动人民就是利用流水的力量让水车转动,带动磨盘以帮我们磨粉、碾米的。
【点评】:当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老的运水工具“水车”的画面时,学生提出“能不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这一问题的提出拉开了下节课科学探究的序幕。
四、总结拓展这节课同学们巧妙的双手和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探究,制作出了一个个漂亮精致的小水轮,而且知道用水的力量可以是小水轮动起来,个个表现都很棒!老师期待下节课同学们更精彩的表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流水有力量,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能用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自然界中水体的美丽。
STS(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知道流水的力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并且知道从高水位处流下来的力量比从低水位处流下来力量大。
能用多种方法感受流水力量及探究如何让小水轮转的更快。
教学难点: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用实验证明。
知道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因素:水位高,流量大。
教学准备:水槽、小水轮、可乐瓶(改装)、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小水轮的制作,并才想出水的力量可以是水轮转动起来,我们这节课来探究一个新问题——怎样才能使小水轮转动得快?(板书:流动的水因素)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活动二:让小水轮转得更快怎样区分快与慢?1、能不能想办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帮我们做事情呢?(课件出不关:怎样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组间可以交换一下意见。
2、小组讨论并汇报3、同学们的猜想可真多呀,也很有研究价值,老师也特别想知道答案,你们愿意证实自己的想法吗?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一下,你们想怎样做这个实验。
[设计意图] 问题的展开与情境创设都依据水车为主线,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问题也力求生活化,如“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三、学生实验自主探究学生根据研究题目自选材料进行研究,教师参与其中,启发和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当好学生的助手。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用“我们组探究的结果是……”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水量的大小、水位的高低、水速快慢、水冲力点都是影响小水轮转得快慢的因素。
(板书)你们的小脑筋真灵活,个个都是好样的,真棒!五、运用知识拓展延伸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流动的水,它还有哪些危害呢?(课件出示:水电站、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洪水、泥石流等)[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带给人类的好处(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以及害处(洪水、泥石流等),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流水力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点评】在课堂教学的拓展阶段,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益处如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与灾难如洪水、泥石流等。
激发学生努力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使自然界与科学教学有机融为一体,这是科学教学的最高境界。
六、情感升华总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努力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可真了不起!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努力,收集更多人们利用流水的资料。
我们坚信:科学,你们一定能行!板书设计: 10、流动的水水位因素水量水冲力点[整体设计意图]一、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它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我们但是倡导的有效教学的加油站。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引起他们思考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首先请学生欣赏自然中的静水(平静的湖面)和动水(一泻千里的瀑布、惊涛拍岸的海浪,奔流不止的小溪),通过画面与声音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流水与静水的不同,从而引出课题《流动的水》。
接下来展示流水推动水车转动的画面,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水车为什么会转起来?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在课后的拓展阶段,我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带给人类的好处(水电站、水幕电影、音乐喷泉等)以及害处(洪水、泥石流等),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流水力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整节课,我一直努力通过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提供知识攀爬的支架,课堂也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
另外,在课堂上做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学习伙伴,我真情投入,惊喜于学生的每一个发现,每一点进步。
良好的情感交流在师生间产生了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和谐、宽松的氛围。
二、帮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水轮转动是一个力学问题,水轮转得快不公与作用在叶片上的力的大小(即水位、流量)有关,而且与力在叶片上的作用点的位置(即力臂长短)密切相关。
为了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这个问题,解决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我设计了一个玩小水轮的活致力,通过自由玩小水轮,学生会发现水轮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有时还不转(当水流落在轴上时),由此提出想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且这一活动也为学生后面的大胆猜想提供了经验。
因此在猜想假设阶段,学生通过思考大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汇报交流。
由于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较多,所以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先是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再通过交流,由全班同学一起完善实验,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
由于有发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所以分组实验阶段,每个小组都能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并且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且还能把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共享。
整个实验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学具的创新在课前试做实验时,我发现传统做法用烧杯制造水流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水流的大小,这样在实验时,学生就容易因为控制不好水流大小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在反复思考后,我采用可乐瓶来代替烧杯。
我在可乐瓶中上部的两边扎一个小眼,另一边扎一个相对大些的眼,这样,用小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小,用大眼倒水时,流出的水流量大。
这样一来,水流的大小就不必刻意去控制,在做水位与水的冲力点这两个实验时,学生也可以专心控制水位或水的冲力点,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且更便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操作。
教学反思科学教学应以探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使课堂情境趋于生活化。
在《流动的水》一课教学中,我就选取了大自然中优美的湖光山色,汹涌的海浪、奔流的小溪、一泻千里的瀑布等画面,让学生感受自然界中真实的水体之美。
整节课中我问题的展开与情境创设都依据水车为主线,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
问题也力求生活化,如“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正在和必将成为这个学科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处理教材、课堂教学时都要用心,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