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研究及其方法回顾丁苏红济南大学法学院社会保障系摘要: 女性研究在西方有着久远的历史,西方的女性研究中,妇女争取平权的斗争,构成了最初的女性研究与教学的目标。
中国的女性学研究则源于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各个学科的学术活动和相关部门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形成了一股妇女研究热潮。
本文通过回顾女性研究源起及其发展的历程,围绕女性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的特点,对于女性研究各个发展阶段的优势和劣势做了简要综述。
关键词: 女性研究女性学女性学研究方法Women's Studies and MethodsDing SuhongAbstract: Women's Studies enjoy a long history in the West. Women's struggle for equal rights is the initial objective of research and teaching. Studies of women in China are from the 20th century in the late 80's. The practice of exploring women's problem from various academic disciplines and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has been a boom. This article by reviewing the origins of women's studies and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focusing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of women's studie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results , doing a brief overview fo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of all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s.Key words: In order to study women Women's Studies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Women's Studies一、女性研究的由来:女性研究与女性主义在西方,女性研究和女性学是同一个词,即women’s studies。
在中文当中,还有妇女研究和妇女学等表述。
而在西方学术界,在相当一个范围内,女性主义(Feminism)几乎成为女性研究的同义词。
1这缘于女性研究在西方有着久远的历史。
西方的女性研究起源于学术界之外的政治运动,妇女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构成了最初的女性研究与教学的目标。
从一开始,西方国家的女性研究就被贴上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政治标签。
女性研究的目标反映了明确的政治取向,女性研究者的身份也更多地体现为一个政治鼓动者。
政治与学术的联系,是女性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建构的重要基础,所以西方的女性研究者B.马多克一琼斯和J.科茨在她们撰写的《女性研究入门》中,索性将女性研究定义为“关于妇女” (about women)的研究和“为了妇女”(for women)的研究。
2“从世界范围看,妇女研究及其学科化趋势最早出现在西方,正相当于妇女解放运动最早在欧美社会发端,妇女运动催生并推动了妇女研究。
”3早在18世纪,随着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人的权利、自由的认识和讨论,女权(WOMENISM)思想也在孕育和发展;而女性研究的大规模出现,更直接的动力来自于妇女运动的浪潮。
最初,作为对妇女运动的响应,参与运动的知识女性开始探索妇女所面对的剥削与压迫的深层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女性研究也试图为妇女运动中提出的见解和主张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研究的深入,女性研究者发现:在传统的知识体系中,女性的存在和感受要么被忽略,要么被扭曲,她们无法认同由男性代言的关于人类问题的思考,更无法认同男性价值标准与经验被作为人类生活的全部来表现。
女性研究者意识到,她们的认识不可能从自己所无法认同的传统知识体系中获得,她们的研究也无法放入现成的研究模式中,她们无法让女性研究寄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她们要做的工作不是在旧的系统中增加和补充一些妇女问题的内容,她们不能接受现成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评判。
传统的知识体系默认这样的观点:所有学科的知识是客观的,没有性别的。
而女性研究试图揭示这种所谓客观的知识,实际上是将男性价值标准和经验作为人类价值标准和经验来展现,因此女性研究者需要对过往的女性存在的历史进行重写,对原有的知识体系重新审视、重新阐释。
女性研参《女性学教程》,周主,事出版社,2005年9月,第3页。
1见乐诗编时2见乐诗编时参《女性学教程》,周主,事出版社,2005年9月。
第17页。
3 李小江:《妇女研究的缘起、发展及现状——兼谈妇女学学科建设问题》,《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12月,第128-129页。
究具有改变所有既有知识的潜能,她们不遵循规定的路线前行,而以妇女的观点、经验、需求和兴趣,赋予了传统学科完全不同的意义;她们颠覆旧的传统,建构新的框架。
因而,女性研究的内容已经不是原来的学科内容了,而是一种自主的研究,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了。
应该说,女性主义是一种观点(perspective),它以女性的主体经验出发,企图改善女性具体的社会处境。
女性主义研究法虽然不是一个特定的研究方法(method),但是对于传统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有许多的反省与批判。
首先它揭露了传统的知识建构,并非是客观中立,而是在特定历史社会情境下父权价值的展现。
女性主义研究也企图颠覆传统男性主导的学术建制区隔,打破隔行如隔山的学术领域界线,而采用跨学科、研究议题导向的研究思考角度。
由于并没有单一的研究方法进行性别研究,女性主义研究法强调使用多种研究法(multi-method),并且扬弃方法的精英主义(methodological elitism),而企图让位于边缘的主体(marginalized group)能够发声。
研究者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放弃过去研究中的阶层关系,而与研究对象沟通互动、进而形成互为主体的关系。
女性主义研究的目的不是研究女人,而是为女性而研究,企图透过研究与行动来改变女性的社会处境。
研究的目的不是客观知识在象牙里的累积,而是改变。
例如给参与者意识提升与赋权、提出改善女性处境的政策建议等。
就这一点来说,女性主义和女性研究是殊途同归的。
女性研究者不假装是一个客观中立的角色,反而对于自身的社会个人处境进行深刻的反省,分析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如何影响了知识的建构。
二、女性研究的发展:作为独立学科的女性研究自从有学者提出了女性研究(或女性学或妇女研究)的概念,就产生了“女性学是不是一门专业或一门学科”的争论。
它包含着三个不同的子话题:其一,女性学有无必要成为一门专业;其二,女性学目前是不是一个专业;其三,女性学可不可以成为一门专业。
从知识发展的角度看,“女性学有无必要成为一门专业”,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
人类现有的所有学科专业都经历着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渐积累、增长和不断完善的过程。
科学知识由于人类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不断综合又不断分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学科边界相对清晰和相对完整的知识大厦。
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科门类共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一方面,比较完善的基础学科数、理、化、天、地、生和文、哲、史继续开疆扩域;另一方面,各门学科研究对象部分交错重叠、研究方法相互借鉴和相互渗透,衍生出成千上万门交叉学科知识。
中国的女性学应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之需而出生和成长。
20世纪80 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妇女问题。
在就业、婚姻家庭、参政、教育等方面,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出现了明显障碍,女性面临的问题(又简称为妇女问题)吸引了社会有关部门和大批专家、学者的注意力。
在中国,讨论和分析这些问题,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策略,来自各个学科的学术活动和相关部门的探索性实践逐渐形成了一股妇女研究热潮。
正值此时,现代西方学术思想(包括女性主义)涌入中国,中西方妇女研究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相遇、碰撞而形成“对流”,女性学开始生长。
90年代中期,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把全球的女性学资源带到中国,新的观念和思想,新的视野和社会机制,多元文化的交汇,推动中国女性学大步前进。
经过20年的努力,女性学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以致我们可以说,在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分支中,几乎处处可见女性学的论文、著述。
这些成果镶嵌于各个学科研究之中,大大丰富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
与此同时,女性学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解决妇女问题、促进妇女发展、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发展的需求。
事实说明,中国女性学研究成果不仅充分显示了女性学存在的必要性,而且为女性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一门专业而自立于学术之林,提供了可能性和现实性。
20世纪末,美国女性学创始人之一马里兰·J·伯克斯(Marilyn J.Boxer)女士,在第11届伯克夏妇女史会议上的发言中曾经讲述了一个小故事:25年前,她代表学校妇女中心大学课程委员提出申请,希望能在学校开设女性学辅修课程,当她准备回答关于女性学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等方面的提问时,大学课程委员会主席瞪眼盯着她问道:“女性学是门学科吗?”几十年后,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1999年,美国已有六百多所大学开设三万多门女性学课程,其中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涉及历史学、文学、文化研究、社会学、人类学、哲学、法学、心理学、人口学、地理学、政治学等领域,但马里兰·J·伯克斯(Marilyn J.Boxer)女士对这句话依然记忆犹新。
显然,女性学或性别学在美国和一些其它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美国女性学走过了一段艰难崎岖的创业道路。
就其曲折和创新而言,这段路程正是中国女性学当下的经历。
1女性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并不是完全和传统无关的。
它尊重科学、客观的原则,接受其中合理的部分作为自己理论资源和实证材料的一部分。
它不在传统学科范畴之外,而是在传统学科中有新的作为。
它不依赖于传统学术模式的评价方法,而从新的角度和研究理念出发,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对学科原有的问题进行阐释和分析,得出与此前不同的结论,并由此形成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女性学的学科体系是在不断地对旧知识体系的借鉴、批判和颠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