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糖尿病的辨证施护

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2.3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见表3)表32组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例)组别例数满意满意度(%)实验组908897.78对照组907886.67注:χ2=7.745,P <0.01。

3讨论3.1手术患者术前普遍存在着焦虑,并随着手术的日益临近而逐渐升高[6],具有急于了解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的迫切心情,随着手术临近,表现为焦虑、恐惧,伴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些患者甚至入手术室后因紧张出现血压持续增高现象而导致暂停手术。

所以对患者作好术前访视、有针对性地予以心理疏导,是至关重要的工作[7]。

手术对每一个患者都存在着紧张和恐惧,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配合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加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术前访视,可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在围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表1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焦虑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实验组的心理状态优于对照组,而此效果正是术前访视的结果。

3.2表2结果显示通过进行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耐心细致的讲解使患者掌握更多的信息,应对术中可能遇到的不适,自觉遵循医嘱,不遵医行为明显减少,可较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有助于麻醉的顺利实施,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3.3表3的比较结果显示,通过术前访视,可以增进护患感情交流,使患者感到被尊重、被关心,在感情上得到安慰,获得较多满足感和安全感,对护士产生较强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同时也可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3.4术前访视为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机会。

术前访视的过程本身就是手术室护士将医学知识综合应用于患者手术护理的实践过程。

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大多数患者希望了解手术情况,担心术中疼痛及手术效果,要解决患者的这些问题,要求护士必须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并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患者心身康复。

深入坚持开展术前访视能督促护士不断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通过术前访视,护士对患者情况及手术方案有了全面的了解,配合起工作来有的放矢,使工作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1翁玲.术前访视对择期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7,24(12):20 22.2解忠丽,牟秀芳,张荣珍,等.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与体会[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4 65.3袁风銮,徐芳萍,郑映红.试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5,16(3):338 339.4阳涛.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对缓解患者焦虑程度的探讨[J ].当代护士,2011,4:83 84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94 204.6刘喜梅,魏新,梁涛,等.术前访视对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程度影响的研究[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11 12.7肖正荣.术前访视对妇科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影响[J ].当代护士,2007,5:63 64(本文编辑:王萍邹健)工作单位:523018东莞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高压氧科李伟媚:女,中专,主管护师收稿日期:2012-05-04※中医药护理糖尿病的辨证施护李伟媚陈小清翟洁卿摘要总结了糖尿病的病机、护理方法,列举了临床上常见的不辨证,概括糖尿病护理中的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提出辨证施护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认为糖尿病的护理应将中医理论与护理学进行紧密结合。

关键词:糖尿病;辨证施护;中医;护理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400(2013)03-0088-03辨证施护是在现代护理学“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和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产生的,根据患者的身心需要提供适合患者的最佳护理[1]。

辨证施护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护理方法已经逐步得到认可,然而目前还未形成一套规范完整、疗效确切的护理方案。

本文就糖尿病的护理谈一下辨证施护。

1糖尿病复杂的病机及护理方法1.1糖尿病复杂的病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竞争压力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心理、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和习惯的变化对人体及内分泌系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代糖尿病的发病与临床表现发生了很大改变,演变产生出了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

从糖尿病的发病和临床表现来看,传统关于·88·TODAY NURSE ,March ,2013,No.3糖尿病“阴虚燥热”病机的理论已经不能完整地反映现代糖尿病的本质,也很难看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这些都说明关于糖尿病的经典理论需要得到发展,以适应现代医学的需要。

有学者提出了“脾肾气虚,痰瘀阻滞”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的新观点[2]。

也有学者提出糖尿病的发生与“脾”关系密切,由于脾胃积热、脾虚湿阻、脾虚津亏、脾虚致瘀、脾气下脱、脾虚及肾致气血阴阳失调,发生疾病[3]。

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社会环境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人的生理随天时、地势的不同而变化,人的疾病与气候、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有密切关系。

所以,看待糖尿病机不能拘泥于胰腺的病变,而应该结合年龄、季节、地域和临床症状进行全面分析,辨清疾病的病位(肺、脾、肾)、虚实(肺虚、脾虚、肾虚、气虚、阴虚、阳虚、热盛、湿浊、血瘀等)、病程(初病、久病),糖尿病病程较长,阴阳气血由失调到虚损,使机体处于正虚邪恋、虚实挟杂的复杂病理状态。

1.2糖尿病的护理方法[4]糖尿病是一种以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病程久长,累及多个脏器,其护理方法涉及几个层面。

通过心理护理可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糖尿病的饮食护理至关重要,是治疗的基础措施;药物护理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运动疗法对患者十分有益;出院后指导提高患者自我监测和自我护理能力,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这些护理方法中已经渗透着中医辨证施护的理论,熟练掌握糖尿病的病机及证型,开展个体化护理,对糖尿病的治疗尤为重要。

2临床上常见的不辨证糖尿病常见证型可总结为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三型。

其中阴虚为三型之共性,贯穿于本病始终,是导致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为糖尿病之本。

热盛、湿浊、血瘀为糖尿病之标。

糖尿病是慢性病,气阴两虚最为多见,符合中医久病“多虚、多瘀”观点。

但长久以来,受西医思维的影响,在护理中往往忽略辨证,护理糖尿病患者一味强调降血糖,不关注临床症状,更不会进行辨证分析,导致病情加重,累计多个脏器。

2.1糖尿病肾阴亏损型表现为尿频量多,尿如脂膏,头晕目眩,耳鸣,视物模糊,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腰膝酸软,舌质偏红,脉弦细数。

护理原则为滋阴固肾。

这个时期饮食以滋阴补肾之品为主,如山药、莲子、核桃仁、枸杞子、黑豆、赤小豆、黄精等。

如果不进行辨证,患者服用鹿肉、羊肉、狗肉、动物内脏燥热之品,燥热伤阴,加重阴虚的症状,疾病处于迁延状态。

2.2糖尿病阴阳两虚型表现为小便频数,混浓如膏,甚至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或月经不调,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这个时期,护理应以阴阳并补为主,可给予山药、黄芪、熟地、茯苓等益气补肾之品,煎水代茶饮,或耳穴埋籽,取内分泌、肾、膀胱等穴。

如果不进行认真辨证,食用牛蒡子、金银花、茵陈等苦寒伤阴之品,则会加重病情,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所以,糖尿病不同时期,证型不同,护理措施应做调整。

如果不进行辨证,一味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调节血糖,严格控制患者的饮食。

患者不能享受到饮食的乐趣,进而丧失战胜疾病的信心,这样只会加快疾病的进程。

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针对上述病机,对本病的护理特点,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总结。

3.1同病异护所谓“同病异护”,有两个方面的意思。

其一是指同种疾病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临床表现不同,因而辨证为不同的证型,中医护理必须按照不同的证型,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不能一护到底,如此才能体现辨证施护。

其二是指同一中医病名,因其阴阳属性不同,其护理措施迥异[5]。

如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为“消渴”,初期症状可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见尿浊、夜尿频多,进而下肢、颜面甚至全身水肿,最终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心悸、气促、胸闷、喘憋、不能平卧。

可根据不同症状进行辨证施护[6]。

3.1.1腰膝酸软可针刺肾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平时以黄芪、枸杞子及女贞子等煎水代茶饮。

3.1.2水肿可针刺脾俞、肾俞、命门等穴,平时以白茅根、石韦、玉米须煎水代茶饮。

3.1.3腹胀、恶心、呕吐:可针刺内关、合谷等穴,可用砂仁、厚朴、枳壳等煎水饮。

3.1.4尿路感染可用蒲公英、小蓟、白花蛇舌草、黄柏等煎水代茶饮。

同时根据不同阶段需求,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运动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方案。

3.2异病同护所谓“异病同护”,是指不同的疾病出现相同的病机时,可采取相同或者相近的护理方法。

如糖尿病燥热伤肺型: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多食善饥、大便干结,并有尿频、舌尖红、脉洪数。

治疗和护理原则为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辨证施护措施:保持病房安静及通风凉爽,保持患者情绪乐观稳定,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出汗较多时要及时更换衣被,免受风寒。

若腑气不通,往往影响肺气肃降而致便秘。

可适当服用番泻叶、麻仁丸等,必要时生理盐水灌肠。

饮食以甘寒润肺及清淡之品为主,如银耳、百合、绿豆、冬瓜等,忌羊肉、狗肉、驴肉、蒜苗及辛辣之品[7],这与咳嗽之燥热伤肺型护理措施基本相同。

4辨证施护、防治结合通常可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下列3种人群,第一种人群是有或没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异常,但尚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也就是常见的糖耐量异常的患者。

第二种人群是有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糖尿病,但病程短,血糖水平不是很高。

即所谓的糖尿病患者。

第三种人群是糖尿病病程久长,同时并发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这类患者也是护理的难题。

针对上述三种人群,要进行仔细的辨证,制定适合的护理措施。

4.1对于第一种人群,应该重视运用“治未病”的理论,强调“未病先防”的重要性,遵循“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中医预防思想,最大限度地降低糖尿患者群上升趋势。

对有糖尿病家族史、不良生活方式且肥胖者,使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肥、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活动量,组织一级预防对象定期到糖尿病教育中心接受防治知识教育。

对无症状糖尿病及糖耐量降低患者,采取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及并发症称为二级预防。

4.2针对第二种人群,应积极控制血糖,防止及延缓急慢性并·98·当代护士2013年3月中旬刊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发症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