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7课《夏》同步练习(七上)

第17课《夏》同步练习(七上)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主zǎi____zhù____藏bèng____发
遗hàn____闲情逸zhì____磅bó____
2.填空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里的“前”指“________”,“后”指“________”,“生命交替”指________________。

课文最后一节中的“苦涩的汗水”的真正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作者将“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进行________,强调了写夏天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字词的含义
轻飞曼舞细滋慢长
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4.读课文三、四两段回答下面问题。

①“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这里的希望在文中具体是指什么?(原文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什么说秋“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四小节是扣住夏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在反映劳动人民疾苦的
《________》一诗中的诗句。

5.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

(4分)(北京市东城区2002年)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我的四季》回答①-⑤题。

(13分)
我的四季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

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

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

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

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

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

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

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

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

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

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

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

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

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

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

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

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

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尽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有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

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

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①作者以“生命如四季”领起全文,层次分明,寓意深刻,请在下面横线上进行填写,以完整地显示全文的脉络和内容。

(4分)
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青年时期,浇灌人生;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晚年时期,品味人生。

②在生命的春天里,作者面对自己的“不毛之地”是怎样做的?(2分)
③如何理解“我”收获的欢乐是“又酸又苦”的?(2分)
④为什么“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2分)
⑤作者把生命比作四季,想一想,还可以把生命比作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

(3分)参考答案
1.宰、贮、迸、憾、致、礴
2.秋季有的农作物成熟,有的则刚刚发芽,正在生长。

农民的辛勤劳动比较赞美劳动人民的辛勤耕耘
3.曼:柔美滋:滋长可是:是不是
4.①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②到了秋季很多农作物都成熟了,收割了。

它们将走完一个生命的轮回。

③扣住紧张急促的特点来写的。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肩负着两个季节的收成。

④唐白居易观刈麦
5.此题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注意句式应跟例句相同。

也要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案略。

6.①少年时期,耕种人生;中年时期,收获人生.此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

必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完成。

②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

③经过春夏的艰辛和磨难,收获得却很微少。

④晚年回想一生,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现在仍在努力做事。

⑤比喻新颖贴切,表述清楚。

有比喻,表述较清楚。

此题锻炼学生想象力,我们能见到、听到的毕竟有限,只有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的生活才会精彩,我们的语言才会精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