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一、生活与哲学:实践观与真理观

十一、生活与哲学:实践观与真理观

十一、生活与哲学:实践观与真理观(一)实践观1.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原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真理观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2.真理具有条件性、具体性。

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3.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4.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生命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吗?这可不一定。

近日,“蛟龙”号圆满完成载人深潜精细调查任务,发现了27处海底“黑烟囱”和黑暗生态系统。

海洋深处缺乏阳光,几乎无氧,没有光合作用,却依然存在许多生物种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深海生态系统。

这启示我们() A.人们的日常观念与客观真理总是存在较大的差异B.科研工作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的现实性C.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改变自然生态规律D.科技的进步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发展答案 D解析A说法绝对。

B错误,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

C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

2.因为磁性粒子在物质世界中通常以偶极子(南北两极)形式成对出现。

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从理论上预言了磁单极子可以独立存在。

1982、2009、2014年,多国科学家宣称在实验中发现了磁单极子,却无法再次发现。

找到磁单极子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经过数代人的努力,但科学家们绝不会轻言放弃。

发现磁单极子的过程充分说明()①获得真理是认识过程的最终目的②认识决定实践活动的方式和方向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D解析①错误,服务于实践是认识过程的最终目的。

②错误,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答案为D。

3.有人慨叹:“懂得许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

”其实,历事才能练心,在事上磨练,内心才会拥有强大力量,个人才能真正成长。

人须在事上磨,主要是因为()A.真理是有条件的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实践具有能动性D.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答案 B4.近期,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地方教材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十四年抗战”的说法,立足于对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正确认识,更加全面地概括了中国的抗战历史,进一步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及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行为。

这一修改()①是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本质的真实回归②说明人们对事物的完整认识往往经历一个过程③体现了人类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④是在正确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的正确价值判断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A解析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体现了对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本质的回归,①符合题意;这一过程体现了对事物完整认识的过程,②符合题意;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真理,③排除;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颠倒了二者关系,表述错误。

故选A。

5.下列观点能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A.四川人喜辣,江浙人喜甜B.牛顿力学适用于解释低速宏观物体运动C.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在已知地球为略扁的球形D.有人认为《水浒传》为施耐庵所作,也有人认为不是他答案 B6.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不少家庭的年夜饭搬到了酒楼,看春晚、短信微信拜年、抢电子红包等新年习俗逐渐流行,放爆竹也因为环保、安全等原因被广泛限制……有人感叹,年味越来越淡了,不知年该怎么过了。

也有人认为,在数字技术条件支撑下,年味更浓了。

这表明()①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②人的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③现代科学技术提升了人们的认识能力④人的认识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 A解析人们对春节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与题意无关。

7.我国以“悟空”为名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空间探测器。

目前在粒子的电荷测量、能量测量、方向测量、粒子鉴别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现在还不能肯定已经找到暗物质。

这说明()①“悟空”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认识的发展②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世界上有些东西是无法认识的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暗物质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④对暗物质的认识是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A解析②错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④错误,认识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8.移植捐献获得的异体眼角膜,是角膜疾病的主要医治办法。

中国科学家运用特殊工艺处理异种眼角膜,获得了可用于临床的生物工程眼角膜,解决了人体捐献眼角膜大量缺乏的临床困境。

科学家通过改造异体眼角膜解决临床难题,表明了()①现代科技能够提高人类抗击疾病的水平②人类的实践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③对科学奥秘的好奇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④改造自然规律可以推动科学研究和探索的进程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 A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我国传统文化强调“慎独”和“自省”,注重慎独自律、省察克治的修身之道。

比如儒家强调内心的反躬自省,《论语》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曾子讲“吾日三省吾身”。

一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依赖于个人的道德修养,而道德修养的过程就是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思想意识方面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在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程。

一个缺乏自省意识的人,不会认识自身的不足,也不可能产生自我修养的愿望和紧迫感,道德人格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

答案(1)实践决定认识。

要立足社会实践,把握时代对个人道德的要求,继承优秀文化传统,为“慎独”“自省”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要在正确道德标准引领下,严格自律,反省并完善个人实践方式。

(3)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在反复实践和反复自省、自我改造中,不断深化道德认识,坚定践行道德信念,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提升道德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通过“慎独”“自省”实现个人道德人格的完善,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10.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以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短板。

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是支撑投资的新增长点,也是老百姓翘首以盼的民生需求。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早在2005年就出台了《国务院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宽了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

2010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领域和社会事业领域。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作为一种创新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供给方式,PPP模式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并被视为积极财政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具。

但在2017年两会上,财政部部长肖捷在答记者问时指出:“PPP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客观上,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都需要一个过程。

”(PPP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

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相关知识,分析PPP模式的发展过程。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

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要求,要不断总结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对非公有制经济、民间投资、社会资本等在实践发展中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意见和要求,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从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到PPP模式的推进,是我们在发展理念上的深化和升华。

(学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