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产业规划研究报告二零零七年绪论一、研究背景为了充分发挥广西陆海连接东盟的地域优势,广西提出了开发建设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的概念。
强调在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发展中,要突破行政区划界线,统筹规划建设南北钦防城市群,协调土地资源利用、交通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城市经济优势互补,不断壮大综合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强调加快建设沿海大型组合港,促进形成临海产业布局,深化港口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沿海港口资源的整合与开发,统筹规划和建设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
为贯彻实施广西自治区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开放开发战略,落实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在广西沿海地区建设若干个大型临海工业区的重要部署,务实推进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集聚,壮大经济实力,决定编制北海市铁山港工业区规划,铁山港工业区规划研究范围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布局重点区域约20平方公里。
二、产业规划原则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原则规划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工业区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整体协调发展,在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促进工业区社会经济实力的全面提升。
科学性、前瞻性的原则规划的基础工作全面而周密,分析工作科学深入,既要摸清工业区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又要分析出问题的根源及可能变化的趋势;对工业区的长远发展有深刻的认识和科学的预测,规划要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为未来的发展留出空间,增强应变能力,适应规划背景和规划条件的多变性。
开拓创新,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不同区域由于自然地理、资源、社会发展、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工业区发展模式和途径会有不同。
因此,规划内容、规划编制方法、技术和程序,都在切合实际的基础上勇于创新,使规划成果具有独创性并突出地方特色,为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和发展探索出富有特色的、成功的发展模式。
多维着眼,统筹发展的原则工业区的规划建设,统筹考虑了工业区内部、工业区与周边城镇的发展;区内与区外市场、国内与国际市场;城乡协调发展;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工业区与港口的发展。
规划可操作性原则规划的编制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工业区的发展方向、基础设施资源的配置等问题,充分考虑投资意向,通过有效的具体控制措施将规划的内容转化为切实可行的公共政策,突出可操作性。
协同编制,相互衔接的原则工业区规划的开展,与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城镇群规划及区域规划、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北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北海港总体规划等做好衔接,做到“资料上相互共享、过程中相互衔接、内容上相互协调。
”基于现状的原则北海铁山港在产业研究时,要充分估计到中国、广西、北海的现实状况,从现状出发,开展相应的产业研究及产业选择,提出即具有预见性,又具备现实可操作性的规划方案。
三、产业规划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广西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广西沿海工业发展规划》■《北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北海港总体规划》■《广西南北钦防沿海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纲要)2001-2020》■《铁山港分区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区域规划中期汇报四、产业研究框架本研究报告以区域经济理论、临港经济理论和外部案例借鉴为引导,在外部环境分析和自身资源与能力分析的基础之上,展开产业方面的具体分析与研究工作,最终给出铁山港工业区的产业选择及功能定位。
基础理论及案例通过对区域经济和临港经济的理论介绍,加深对相关理论的认知,以求从理论的高度引领规划的制定;通过对相关案例的研究,借鉴其经验和教训,指导铁山港工业园产业规划的具体编制。
环境分析通过宏观环境分析,充分认知外界环境的影响,寻求发展的机遇及威胁;通过竞争与合作分析,意识到与铁山港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其他港区,有针对性地开展规划工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寻求综合效益最大化。
资源及能力分析通过对资源及能力的分析,使得对自身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由此总结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便在面对各种机会及威胁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充分捕捉机会,规避相应的风险。
产业选择及功能定位通过对具体产业的分析,结合相关各方的意愿及建议,确定铁山港工业园未来的产业选择及功能定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生产力的科学布局,引领铁山港工业园的良性发展。
目录第一篇基础理论与案例 (9)第一章基础理论 (9)第一节区域经济基础理论 (9)一、区域经济理论概述 (9)二、区域经济理论对于北海及铁山港的启示 (10)第二节临港经济理论 (11)一、临港经济理论概况 (11)二、临港经济对北海铁山港的启示 (12)第二章案例分析 (12)第一节案例介绍 (12)一、阿联酋迪拜杰拜.阿里港案例 (12)二、新、马港口群案例 (13)第二节案例对北海铁山港的启示 (14)一、发挥港口的要素聚集功能 (14)二、发挥港口的产业辐射带动功能 (14)三、以商贸、采购、物流业快速启动港区的发展 (14)第二篇环境分析 (15)第一章宏观环境分析 (15)第一节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分析 (15)一、国际产业转移的状况 (15)二、国内产业转移的状况 (16)三、产业转移对广西及北海的影响 (16)第二节中国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17)一、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态势 (17)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就最大的经济体 (18)三、一轴两翼:泛北部湾区域发展态势强劲 (19)四、泛珠三角:增长方式转换与拓展发展空间 (20)五、西部大开发:把握机遇,推进西部经济发展 (20)六、各区域经济发展对广西的影响 (21)第三节两会充分关注北部湾 (21)一、两会热点 (21)二、两会启示 (23)第二章微观环境分析 (23)第一节广西临海三市与相关省市的竞争与合作分析 (23)一、经济运行分析 (23)二、港口分析 (24)三、临港产业分析 (26)四、分析结论对广西临海三市的启示 (28)第二节广西临海三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分析 (28)一、广西临海三市港口分析 (28)二、广西临海三市产业分析 (29)三、分析结论对北海铁山港的启示 (29)第三篇资源和能力分析 (31)第一章资源分析 (31)第一节政策资源 (31)一、国家层面的政策资源 (31)二、广西层面的政策资源 (31)第二节区位资源 (33)一、地理区位优势 (33)二、气候环境资源 (33)第三节自然资源 (34)一、矿产资源 (34)二、海洋资源 (35)三、港口资源 (37)第四节人力资源 (39)一、广西人力资源 (39)二、北海人力资源 (40)第五节交通 (40)一、铁路 (40)二、公路 (43)三、水运 (45)四、航空 (45)第六节空港与海港的联动效应 (47)一、空港经济的兴起及发展趋势 (47)二、空港与海港结合,促进协同发展 (47)三、海港与空港的结合将为铁山港的发展提供良好契机 (48)第七节各个产业园区综合协同 (48)第二章能力分析 (49)第一节经济运行状况 (49)一、广西经济运行 (49)二、北海市经济运行 (49)三、铁山港经济区经济运行 (51)第二节产业状况 (51)一、广西产业现状 (51)二、北海市产业现状 (53)三、铁山港经济区产业现状 (54)资源能力分析的启示 (54)第四篇铁山港区产业选择及功能定位 (55)第一章铁山港工业产业分析 (55)第一节铁山港工业区产业发展原则 (55)第二节铁山港工业区未来产业筛选 (56)一、产业筛选模型 (56)二、产业筛选过程及结论 (57)第三节石化产业分析 (58)一、石化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60)二、铁山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发展态势和SWOT分析 (69)三、铁山港工业区石化产业综合发展建议 (74)第四节煤化工产业分析 (76)一、煤化工现状及发展趋势 (76)二、铁山港工业区煤化工产业SWOT分析 (79)三、铁山港工业区煤化工产业综合发展建议 (80)第五节造纸产业分析 (81)一、造纸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81)二、铁山港工业区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的SWOT分析 (89)三、铁山港工业区林浆纸一体化产业综合发展建议 (91)第六节能源产业分析 (92)一、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92)二、铁山港工业区能源产业SWOT分析 (92)三、铁山港工业区能源产业综合发展建议 (95)第七节矿产资源开发产业分析 (96)一、高岭土产业研究 (96)二、石英砂产业研究 (100)三、其他建材原料用矿产资源研究 (104)四、铁山港工业区建材产业综合发展建议 (105)第八节装备制造产业分析 (106)一、装备制造业产业分析和发展趋势 (106)二、铁山港工业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SWOT分析: (110)三、铁山港工业区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综合发展建议 (110)第九节海洋产业(船舶修造)产业分析 (111)一、船舶修造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11)二、铁山港工业区船舶修造业产业发展态势 (113)三、铁山港工业区发展船舶修造业的SWOT分析 (113)四、铁山港工业区船舶修造业综合发展建议 (114)第十节钢铁产业分析 (114)一、钢铁工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115)二、铁山港工业区发展钢铁产业的SWOT分析 (120)三、铁山港工业区钢铁产业综合发展建议 (122)第十一节推行循环经济 (122)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及意义 (122)二、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状况 (123)三、循环经济对发展铁山港工业区的启示 (123)四、循环经济在铁山港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124)第十二节港区产业定位分析 (125)一、产业定位模型设计 (125)二、产业定位结论 (125)第二章铁山港综合配套产业分析 (128)第一节综合配套产业介绍 (128)一、物流 (128)二、贸易 (132)三、会展业 (134)第二节案例分析 (135)一、案例介绍——上海外高桥 (136)二、案例分析对铁山港的启示 (136)第三节铁山港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的分析 (136)一、相关配套产业的着眼点分析 (136)二、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137)三、分析结论及启示 (143)第四节铁山港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的建议 (143)一、发展铁山港综合配套产业园区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44)二、综合配套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 (144)第三章铁山港工业区的功能定位及产业选择 (146)铁山港工业区的功能定位 (146)铁山港工业区的产业选择 (146)铁山港工业区的产业发展时序 (147)铁山港工业区的用地及人口估算 (147)相关参考文献 (148)第一篇基础理论与案例第一章基础理论第一节区域经济基础理论一、区域经济理论概述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生产要素空间结构不合理安排的情况也越来越突出,对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未来的进程形成极大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