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课件
作用:吞噬细胞有吞 噬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颗 粒的能力,并且由于吞噬 细胞表面存在补体受体、 抗体受体等多种受体,当 有相应配体存在并与之结 合时,将刺激吞嗜细胞活 化,大大增强其吞噬杀伤 能力。
多型核白细胞的吞噬作用
多形核粒细胞的吞噬过程
形成溶酶体
完全吞噬:杀死--水解--排出残渣,称完全吞噬。 不完全吞噬:具有抗吞噬溶酶体形成或抗溶酶体等逃避机制, 在免疫力低下时,虽被吞噬,但不杀死,随细胞移动造成扩 散,称不完全吞噬。如有些病原体: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布氏杆菌等胞内寄生菌。
第二节
宿主的非特异性免疫
一、表皮和屏障结构 二、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三、炎症反应 四、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非特异性免疫概述
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 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天生即有、相对稳定、 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微生物的天然抵抗力,称为非 特异性免疫或天然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生理屏障结构 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 炎症反应等
血脑屏障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星形胶 质细胞
毛细血管和神经 胶质细胞的关系
毛细血管
由脑毛细血管壁及其外的脑星形细胞组成。 阻挡血中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产物向脑内扩散。
血脑屏障
屏障结构 2、血胎屏障
组成: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底蜕膜与胎儿绒 毛膜滋养层细胞组成。 功能:保证母子间物质交换和防止母体内 的病原体进入胎儿的功能。
表面具树枝状突起,专业抗原递呈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血小板
(一)多型核白细胞(PMN)
多型核白细胞(粒细胞):一类分节状细 胞核、细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颗粒的白细胞。
特点:
形状:形状小(直径10~15μ m),运动力强(40 μ m/min) ; 产生:在骨髓中产生,穿越血管壁,到达急性感染部位发挥吞噬作用; 存在部位:血液和骨髓中; 寿命:短,半衰期为6~7h; 溶酶体:其中含有杀菌物质和酶类,如过氧化氢酶、溶菌酶、蛋白酶、磷酸 酶、核酸酶、脂肪酶等。
吞噬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属多型核白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以巨噬细胞为代表)
吞噬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的分叶核阶段
大吞噬细胞
人体血细胞 人体血细胞
红细胞(420万~620万个/mL) 白细胞(4500~11000个/mL)-“白色卫士” 血小板(15万~40万个/mL)
吞噬性
嗜中性粒细胞 非特异性:多型核白细胞(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未成熟、游离态:大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主要功能
(1)吞噬和杀菌作用 巨噬细胞可通过多种胞内酶和胞外酶,杀灭、 消化被吞入的病原体和异物,包括清除体内衰 老、损伤或死亡的细胞。 巨噬细胞还可在激活的T细胞或某些产物(巨 噬细胞活化因子)作用下,产生激活前没有的非 异特性的抗病菌活性,杀死摄入细胞内的病菌。
巨噬细胞主要功能
(2)抗原递呈作用
血胎屏障
血胎屏障
子宫内膜与胎儿绒毛 膜滋养层细胞组成 母体的静脉 胎盘 羊膜腔 母体的动脉
子宫
脐带
(经静脉)血液进胎儿 (经动脉)来自胎儿的血液 血液充满 空腔中
屏障系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电子显微镜下的杆菌
茶轮斑病菌分生孢盆在表皮破裂状
二、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当病原体一旦突破“第一道防线”即表皮和屏障结 构后,就会遇到宿主非特异性防御系统中的“第二道防 线”的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吞噬细胞:一类存在于血液、体液或组织中,能进行 变形虫运动,并能吞噬、杀死和消化病原微生物等异常抗 原的白细胞。 主要的吞噬细胞有两类:
乳酸 脂肪酸 胃酸 溶菌酶
汗腺分泌; 皮脂腺分泌; 胃黏膜分泌; 泪腺、乳腺、呼吸道黏膜分泌。
3、共生菌群的拮抗作用:
人体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各腔道中的正常菌群, 通过营养竞争,或产生大肠杆菌素、酸类、脂质 等抑制物可抑制致病细胞或真菌的生长。
(二)屏障结构
屏障结构 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1、血脑屏障: 组成:由软脑膜、脉络丛、脑部毛细血管 和其外的星状胶质细胞组成。 功能:阻挡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或某些药 物从血流透入脑组织或脑脊液,保护中枢神经 系统。
白 细 胞
非特异或特异: 单核细胞
游离在血液、体腔中:单核细胞
成熟
脾:树பைடு நூலகம்细胞 淋巴结:内皮细胞 骨髓:破骨细胞 肝:Kupffer(星形)细胞 肺泡:尘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中枢神经:小胶质细胞
固定在组织中 的巨噬细胞
非吞噬性、特异:淋巴细胞 T细胞 B细胞→浆细胞
见教材图片
人体血液细胞
树突状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
伪足 抗体 大肠杆菌
粒细胞的特点
粒细胞形状较小 (直径10~15 μm ), 运动力(40μm/min), 在骨髓中形成,寿 命短(半衰期6~7h), 存在于血流和骨髓 中,细胞质内含大 量溶酶体,大量出 现于急性感染部位, 它们穿越血管壁, 发挥其吞食功能。
(二)巨噬细胞(Mф)
抗原递呈作用:巨噬细胞可通过吞噬、处理及传递 3个步骤,对外来抗原物质进行加工,以适应激活淋巴 细胞的需要,这就是巨噬细胞等细胞的抗原递呈作用。 过程: 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一、皮肤和屏障结构(第一道防线) (一)皮肤与粘膜 1、机械性阻挡和排除作用:
健康机体的外表面覆盖着
连续完整的皮肤和粘膜结构,
其外面的角质层是坚韧的,不 可渗透的,组成了阻挡微生物 入侵的有效屏障。
皮肤的结构
角质层 明 层 颗粒层 生发层 乳头层 网状层 皮下组织
表皮
表皮
真皮
皮肤和屏障结构
2、化学物质的抗菌作用:
分类:
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占3种粒细胞的90%、白细胞总数的40%~75%) 嗜酸性粒细胞( 1%~3%) 嗜碱性粒细( 0.2%~2%)
粒细胞
粒细胞
迁移中的白细胞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类型
大吞噬细胞:居留于各种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和其前体—血液中的单核细胞; 小吞噬细胞:主要指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一类存在于血液、淋巴和多种组织中 的大型单核细胞(直径为10~20μm),寿命 长,可作变形虫状运动,并有吞噬和胞饮功能。 起源:骨髓干细胞→单核母细胞→原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是人体的清道夫,它有触须,能够抓住入侵的微 生物并将其吞噬。 图片显示:巨噬细胞正在吞噬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