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层划分与对比(1)

地层划分与对比(1)



10
Ⅱ号 Ⅲ号 Ⅳ号
11
Ⅴ号
S29底 S210底 S211底 S212底 S213底 S214底
炭质页岩
炭质页岩
厚层泥岩
厚层泥岩 泥岩夹
砂质泥岩 泥岩
泥岩、 砂质泥岩
泥岩 泥岩夹 砂质泥岩
4m电阻曲线高阻尖峰, 下部2号炭质页岩电阻率尖
高于上部1号炭质页岩尖
4m电阻曲线3个高阻尖峰, 与高感应值对应 自然电位低平
陈3-27 t1 1 t12

陈3-25

陈3-33 t1 1
t12
陈3-34
陈3-32 t1 1 t12
陈3-35
t13
江苏陈堡油田
陈3-11
调整研究前地层 接触关系及泰州
1 32
组、赤山组分层
4
5 6 7
情况。该错误对
8
9 10
比方案用了5年。
陈3-28 t1 1
t12 t13 t13 t13
1
积岩。 沙三下较深湖相油页岩夹近岸浊积岩。电性刺刀
状高阻。
桩27、4-9标-2 准层的确定 -2050
-2100
-2150
河流相
-2200
-2250
馆陶组
-2300
-2350
-2400
Z52-2
Z52-2Z074-7-6Z74-8-6ZZ7744--1100--G6Z674-12-6 Z74-14-6
Z601 Z60
Z73 Z74-13-7
Z74-8Z-784-9-7
Z80
Z74Z-87Z-497-48--98Z-195Z27-42-1Z1704-8ZZ7744--1122--98Z74-14-8 Z74-16-8
Z78
Z74-36 Z74-9-13Z74-11-13Z74-1Z37-41-3S3
Z74-8-14 Z75
Z74-ZS7Z247-4S-11Z4-7144-15-14 Z59
度及与邻井
207500
Z78-2
的关系。
207000
Z76
206500
Z76-2
Z77
Z74-22-6 Z521
Z591 Z592
二、地层对划分方法
主要包括:
生物地层学:(古生物群的发展、演化、消亡、消失)
岩石地层学:(岩性、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岩石组合等)
年代地层学:1.利用稳定同位素、古地磁、裂变经迹等现代物理
方法 对岩层的绝对年龄直接测定。2、古生物群特征及其演化阶段的划 分对比。
层序地层学(沉积物供给与可容空间变化速率)
微电极曲线呈低凹状 感应曲线双低尖 自然电位低平
微电极曲线呈低凹状 感应曲线多低尖 自然电位低平
30±
全区稳定
30±
全区稳定
8-9
全区稳定
9-10
全区稳定
6-12
本区稳定

本区稳定
3-4
本区稳定
3-4
本区稳定
7-13
本区稳定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标准层的确定
(2)、确立区域地层标准层:
标准层根据其厚度可分为三种类型: (A)厚度较大的特殊岩性段 (B)厚度较小的特殊岩性组合 (C)特殊岩性的单层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4)、根据综合 录井图、取心图 及相应的资料划 出各层段的沉积 相及沉积微相, 这一点非常重要, 因为不同的沉积 相模式,其对比 模式是不同的。
桩74-9-2
滨浅湖 扇三角洲
近岸湖底 扇
-2050 -2100 -2150 -2200 -2250 -2300 -2350 -2400 -2450 -2500 -2550 -2600 -2650 -2700 -2750 -2800 -2850 -2900 -2950 -3000 -3050 -3100 -3150 -3200 -3250 -3300 -3350 -3400 -3450 -3500 -3550 -3600
(三)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在地层对比中的缺陷 2、关于标准化石
地层的划分以标准化石为理论依据,70年代第三系划分方案沿用至 今。目前上述观点已趋动摇。所谓“标准化石”并不标准,一些标准古生 物化石仅仅可能是一些指相化石,或仅能生存于某种水深、盐度或某种沉 积相类型的生物群体。在“同时”的地层内由于存在不同的沉积相带,因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确立区域地层标准层:
(A)厚度较大的特殊岩性段 (五 号桩为例)厚度数百米-上千米
具有相对统一的沉积相带及电性特征。 这种特征易于确认到组段。
明化镇组为泛滥平原相,(拱形电阻)。 馆陶组河流相砂泥岩组合(砂包泥)。 东营组上部三角洲河口坝沉积,下部前三角洲泥
岩段。 沙一段滨浅湖及生物滩沉积,高阻层发育。 沙二段扇三角洲沉积,岩性粗,砂泥岩交互层。 沙三上扇三角洲的外扇亚相的泥质岩段。 沙三中浅湖相沉积,泥岩及油泥岩等厚互层夹浊
地层划分与对比
目录
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一、概述
地层对比: 是指建立研究区域及层段内的等时关系。 通俗的讲:“尖对尖,凹对凹,对不齐,上下拉。” 研究范围:
勘探的工作主要是区域地层对比。(盆地范围、井距 大、标准曲线对比、更多的是利用地震资料,精度相对较 粗。)
(河流相)
馆陶组
三角洲前缘相
东营组
前三角洲
沙一段 沙二段
湖相
沙三段
湖相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五号桩桩7油4断田块井井位位图图
(5)、对比 前应对完钻 井进行井斜、 方位的校正, 以获得较准 确的地层厚
210500
210000
209500
209000
208500 Z78-3
208000
(二)岩石地层学
济阳坳陷各层段主要岩性组合 及沉积相
岩性组合及沉积相同样是济阳坳陷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之一, 但盆地内平面上距离较远,岩性及岩相则有较大变化。
(三)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在 地层对比中的缺陷
应用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是目 前进行地层对比、划分主要手段和基础。 该对比划分方法在一个小范围的区域内 是切实可行的。但在较大的区域范围内
而可能同时存在不同的“标准化石”群。
生物灰岩(沙一段)
惠民小 豆介
椭圆拱 星介
惠东华 北介
脊刺华 北介
瘾瘤华 北介
河流相(沙二段)
河口坝(沙三上)
中国华北介组合 前三角洲泥岩夹滑塌
浊积岩(沙三中) 油页岩(沙三下)
(三)生物地层学、岩石地层学在地层对比中的缺陷 3、目前的对比方案
在大的区域范围斜对内应是正确的对比方 法。在一个油田范围或区块内进行地层对比, 由于地层倾角较小,仍采用平对的划分地层方 法方法,实践也切实可行。
一、概述
几个对比的例子
本图砂体为20多年前被定为沙三下油层,计算了储量。去年砂体的东部被勘探室 及桩西厂错误的对比到了沙四段,并重复的计算了储量,并定为新区产能建设区块。
这表明地层对比不是新技术,但要掌握对比的方法、干活要仔细,否则要出错。
目录
一、概述 二、地层对比划分方法 三、不同沉积类型对比划分
二级标准层:(或称为标志层)为局部范围能使用的对比 标志,稳定程度大于30%。
二级标 准层
一级标 准层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2、标准层的确定
东辛油田辛47块对比标准层、标志层的选取
3
1、2号 炭质页岩组合
S24-5底


4

炭质页岩 集中段
S26-7底
5
鼓包泥岩
S28底
6
稳定泥岩
7
Ⅰ号
8


9


Z74-9-G10
Z74-14-9
Z70
Z74-9Z-7140-11Z-Z177044-1-122-G-Z117004-14-Z1704-15Z-1505
Z78-1
Z74-8Z-1714-10Z-7141-11-1Z174-13Z-1714-14-1Z174-16-11
Z74-8-12Z74-10-12 Z74-Z1724-1-124Z-1724Z-1754--Z117264--1127-12
SP曲线较平直, 微电极曲线呈低凹状 感应曲线呈“W”型双低尖 电阻曲线呈半圆形低突起, 其上有三个反韵律的砂层
微电极曲线呈低凹状 感应曲线呈“W”型双低尖
自然电位低平
微电极曲线呈低凹状 感应曲线三低尖 自然电位低平
微电极曲线呈低凹状 感应曲线多低尖 自然电位低平
微电极曲线呈低凹状 感应曲线单低尖 自然电位低平
油田地质工作主要为油层对比。(油田范围、井距小、 组合图对比、要求精度高。) 地层对比的重要性:
提供含油地层的空间格架,是油田地质研究的基础, 地质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
一、概述
几个对比的例子
陈3-28 t1 1
t12
陈堡油田陈3-28~陈3-11井地层对比剖面图
陈3-36
馆陶组
东营组
沙一段 沙二段
沙三段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1、对比前的准备工作
(2)、根据
区域构造情况 及前人所作构 造图,了解周 边区块地层发 育情况,分析 本区构造变化 趋势及复杂、 简易程度及储 层大致的物源
方向。
五号桩油田桩74块1砂组底面构造图
(四)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3)、根据综 合录井图、取 心图或标准测 井图了解本区 每个组段的四 性关系、埋深、 厚度、地层接 触关系以及老 井标准化石出 现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