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伦坡作品及其视角分析

爱伦坡作品及其视角分析

作者及作品简介埃德加.爱.伦坡,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短篇小说先驱,被誉为世界上侦探小说和科幻小说的鼻祖。

爱.伦坡于1809年1月19日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

他的一生非常坎坷,年幼时父亲离家出走,母亲病故,之后被商人约翰.爱伦坡收养;爱.伦坡在养父母那得到过家庭温暖却最后被养父逐出家门;少年时受过良好教育但由于各种原因被弗吉尼亚大学退学;虽然是个天才作家,但以写作为生的他一生穷困潦倒。

他的死因就如同其小说一样是个谜,人们对于他的死因也有各种猜测。

他的短篇小说对现代西方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英国作家柯南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及今天广为流传的各种推理小说都深受其影响。

爱.伦坡主要作品有诗歌《乌鸦》《至海伦》等。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爱.伦坡共写了70多篇小说,其中主要作品有《莫格街凶杀案》《红死病的化妆舞会》《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等。

他的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氛。

除短篇小说外,文学评论在他的创作中也占很重要的地位,评论霍桑《古老的故事》的论文以及评论狄更斯《老古玩店》的论文等作品至今被视为文学批评的典范之作。

接下来,我们主要从他的三部作品以及其特殊角度对小说和诗歌进行分析。

《乌鸦》《厄舍古屋的倒塌》《椭圆形画像》《乌鸦》爱伦坡对美好事物的凋零有着强烈的迷恋。

追根究底,这还源于他儿时的丧亲之痛,与中年的丧妻之痛。

而已逝女子的影子常在他脑海里盘旋,引领他在诗歌王国里翱翔。

哥特式风格又恰如其分地被其用于诠释他心底深处的恐惧与压抑。

众多作家在描写恐怖情节时,常对外部环境进行大力渲染,而他则更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雕琢。

他深信“诗歌的最好主题是死亡,尤其是美丽尤物的死亡,将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具诗意的主题”。

他用诗歌践行了自己的写作原则,并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种哀伤的美丽。

为更清晰地展现爱伦坡的哥特式写作风格,下面以《乌鸦》为例并诠释其中所蕴含的死亡之美与哥特式元素。

《乌鸦》是爱伦·坡1844年创作的。

其叙述的是一位经受失亲之痛的男子在孤苦无奈,心灰意冷的深夜与一只乌鸦邂逅并叙述的故事。

基调凄怆疑惧,源于不可逆转的绝望,随着乌鸦一声声“永不复生”而加深,直至绝望到无以复加的终行。

然而,各种悲情基调的渲染更是凸显其哥特式的文学风格。

哥特式文学起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兴盛于维多利亚时代,大部分都被列入恐怖文学及魔幻小说的行列。

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家族诅咒等。

1.内容1.1哥特式的场景首先是诗歌所使用的哥特式的场景为全诗奠定了凄清的氛围。

诗歌在开篇就给人一种压抑,凄悲的感觉。

阴森的气氛,令人毛骨悚然的场景,神秘而忧郁的男子,不祥的乌鸦……在阴郁而寒冷的午夜,周围的一切均可谓万籁俱寂,而屋内的狭小空间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忽明忽暗,突然一阵短暂的敲门声在他房门上叩响,但当他打开房门查看时,却只有无情的黑夜与肆虐的狂风。

然而,当他回到屋内,之前的敲门声却再次响起,乌鸦在这时飞入他的房间,并栖息于他房门之上。

但为何选择午夜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午夜意味着恐怖与神秘,各种幽灵与魔鬼总在此时出没。

这种令人发怵的氛围,为乌鸦的出场奠定了基调。

诗人将故事设置在一所幽僻而狭小的屋子里也是别有一番用心。

首先,狭小而封闭的空间对构建孤僻而隔世的哥特式恐怖气氛有着绝对的帮辅作用。

第二,小屋正是两位情侣的爱巢,这个屋子依旧如此,然而曾经的欢笑却随着女主人的香消玉殒而一去不返。

男子守着物是人非的屋子,睹物思人,是何等的悲伤。

如此设置场景会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使读者对男子的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1.2哥特式的问答其次是诗中哥特式的问答,更是给男主人公给读者增添了无尽的苦闷与绝望。

乌鸦用“永不复生”回答了男子所提的所有问题,在每次提出问题而都得到相同答案之后,男子意识到乌鸦给的回答将永远是消极的“永不复生”,但他却反复地提着问题,幻想着能得到让人满意的答案。

早已注定的否定答案使男子遭受到的折磨愈加严酷。

从第一个问题到最后一个,爱伦坡将其强烈程度由弱到强进行了精心地设计。

使得读者越读就越能感受到气氛的恐怖,与此同时,这些问题还带领着读者去解读主人翁的内心世界。

哥特式文字的魅力在愈来愈深的恐惧感中慢慢绽放。

2.文体写作文体方面诗人更是用了一系列的象征手法与特殊的韵律为文章加分不少。

2.1象征手法为创造神秘而恐怖的氛围,爱伦坡大量地运用了象征手法。

夜半的敲门声象征着鬼魂或者超自然能力。

根据古老的传说,只有鬼魂或神秘力量才会在可怕的半夜敲响人们的门。

当诗中的男子开启房门,除了无垠的黑夜就别无他物。

当他在黑夜中呼喊已逝爱人的名字时,黑夜以回声的方式呼应着他的呼唤。

黑夜不仅仅代表男子内心的惊恐,更象征着他对深爱之人不可复回的深深绝望。

门,既是荒野与室内文明的边界,亦是非理性与理性的分界。

雅典娜神像代表着智慧与理性,而象征着死亡,鬼魂,噩梦,魔鬼,黑暗与孤寂的乌鸦却始终栖息在神像之上。

乌鸦的统治势力随着男子的提问逐渐扩张,直至它的阴影笼罩了所有其它象征。

2.2韵律与节奏“奇特的韵律与节奏使《乌鸦》成为最经典的作品之一”。

韵律与节奏作为该诗最重要的写作技巧,为其成功构筑了哥特式的恐怖基调。

尾韵在诗歌《乌鸦》中可谓通篇可见。

在诗中:lore, door, more, Lenore, nevermore…等词汇都讲述着同样悲凉的主题,其中尤以“nevermore”作为全诗的诗眼,将整个基调引入阴郁之中。

“nevermore”仿若丧钟一般将男子推入苦闷的深潭,同时预示着死亡的不可规避性。

而节奏也在本诗的音乐感与恐怖氛围的构建中起着重要作用。

诗歌的节奏即诗歌的抑扬顿挫与舒缓疾促,是诗人根据诗的内容对语言进行精心安排而成,可加强整首诗的音乐感。

英语诗中主要有四种节奏,即长短格,抑扬格,扬抑格与抑抑扬格。

本诗所用的最主要节奏方式为扬抑格,即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重,后者为轻。

采用扬抑格为全诗带来了相对的稳定感,这与诗中对恐怖词汇的连续使用形成强烈对比,深化与加强了紧张而惊恐的基调。

扬抑格仿佛人的呼吸,让整首诗富有动感与音乐感。

使用扬抑格也正符合男子逐渐变化的心理状态,即从最初的镇静到后来的恍如梦境一般的状态。

忽强忽弱的节奏被系统而有序地运用,读者亦见证了主人翁的内心情绪慢慢升上幻想的巅峰,继而跌入幻灭而悲痛的谷底。

随着节奏的变化,读者可看到男子从幻想到悲痛最后到绝望的过程。

哥特式文学有许多无法被其他文学流派所取代的显著特点,是向读者呈现主人翁内心悲痛与忧思的最好方式,且哥特式风格能更好地在对夜晚与周遭环境的刻画中融入恐怖的元素。

作为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爱伦坡很好地对主人翁发狂的内心状态进行了惟妙惟肖地塑造。

《厄舍古屋的倒塌》厄舍古屋的倒塌是爱伦坡著名的恐怖小说之一,是其创作理论的集中体现,他用细腻的笔触渲染了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氛。

为了达到恐怖效果他在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别具匠心,使小说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为其要达到的特定效果服务。

1.句法文体方面1.1词汇方面为了渲染恐怖、压抑的气氛,小说从开始就大量使用具有忧郁、压抑性的词语。

在小开头的第一句During the whole of a dull, dark, and soundless day in the autumn of the year, when the clouds hung oppressively low in the heavens, I had been passing alone, on horseback, through a singularly dreary tract of country; and at length found myself, as the shades of the evening drew on, within view of the melancholy House of Usher.中总共有六十个单词,但表示压抑的词语就有十个多。

这从开头就营造了沉闷、抑郁的气氛,让读者从一开始就被这种气氛所感染。

但作者并没有到此为止, 在接下来的叙述中更是大量使用消极、抑郁性的词语, 把读者一步步地带入那个古老、沉闷、恐怖的小说世界之中。

1.2 句子层面综观整篇小说就会发现, 作者倾向于使用语法关系错综复杂的长句。

这从侧面传达了主人公纠结的心情和神经过敏却又无法自拔的精神状态。

下面这个句子由103个单词组成,远远超出了一般英语句子的长度。

He was enchained by certain superstitious impressions in regard to the dwelling which he tenanted, and whence, for many year s, he had never ventured forth- in regard to an influence whose supposititious force was conveyed in terms too shadowy here to be re - stated –an influence which some peculiarities in the mere form and substance of his family mansion, had, by dint of long sufferance, he said, obtained over his spirit -an effect which the physique of the grey walls and turrets, and of the dim tarn into which t hey all looked down, had, at length, brought about upon the morale of his existence.它盘根错节, 句中有句, 冗长复杂。

读起来让人觉得漫无尽头,理不清头绪, 甚至会让读者产生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感。

这恰恰反映了主人公那种被那象绳索一样的迷信感觉所困扰、束缚, 却又无法摆脱, 以至于感到压抑、难挨的精神状态。

虽然在小说中作者大量运用长句来表达复杂的内容和纠结的情感, 但作者并没有放弃短句的使用。

短句结构简单, 语法关系明确, 明白易懂, 能产生干脆利落的表达效果。

2. 主人公罗得瑞克的病态自恋人格分析自小说问世以来,主人公罗得瑞克与其妹妹玛德琳的关系,以及他将妹妹过早关入棺柩的动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罗得瑞克,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罗得瑞克对玛德琳的爱实质上是一种自恋行为,正是这种过度畸形的爱才导致了哥哥将妹妹活埋以及兄妹俩乃至整个厄舍家族的毁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