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宫腔镜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

宫腔镜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

宫腔镜在诊治异常子宫出血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子宫出血的病因以及宫腔镜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腔镜检查的20例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20例患者出血病因中,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颈管息肉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

镜下诊断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为100%。

结论:宫腔镜检查与组织学检查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标签:子宫出血;宫腔镜;诊断
子宫出血为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发病较快,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治疗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

异常子宫出血其致病因素多样,诊疗较为复杂,早期应用的B超及妇科常规检查往往难以明确诊断,给治疗带来较大难度。

宫腔镜为近年来研究较热、使用较为广泛的微创治疗手段,其在妇产科的应用十分广泛[2-3]。

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月开始对子宫出血患者采用宫腔镜诊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异常子宫出血的影响因素及宫腔镜的在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治价值进行总结,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1-12月收治的20例子宫出血患者,均经妇科常规检查及B超检查排除炎症的可能性,并经宫腔镜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

患者年龄25~55岁,平均(40.4±12.5)岁,异常子宫出血时间为15~2 1 h,平均(18.1±3.1)h。

1.2 方法
采用SHY8-GQ-VB 3 mm 30°检查镜及10 mm 70°治疗镜,选择0.5%葡萄糖溶液为膨宫介质,膨宫压力控制在100~150 mm Hg内。

术前常规检查患者心电图,动态监测患者体温、脉搏等基础因素。

检查镜于患者清醒状态下使用,治疗镜于患者全身麻醉状态下使用。

术前所有器具均经1%碘伏溶液消毒,常规消毒外阴。

待宫腔充盈后视已野明亮可转动镜并按顺序全面观察先检查宫底河宫腔前后左右壁再检查子宫角及输卵开口。

注意宫腔形态有无子宫内膜异常或占位性病变必要时定位活检最后在缓慢推出镜体时细检查宫颈内口合宫颈管。

子宫内膜有异常进行宫腔镜电切镜定位切除,组织物全部送病理检查。

2 结果
宫腔镜检查及治疗镜下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2例,宫颈管息肉4例,子宫内膜异常增生3例,黏膜下肌瘤1例。

病理检查宫腔镜检查术中均取材作病理检查。

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2例,宫颈管息肉4例,内膜增生过长3例,黏膜下
肌瘤1例。

镜下诊断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为100%。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发生率约5%~10%,多见于术后子宫内膜再生或子宫血管结构不良[4]。

现在开展越来越多的宫腔镜,不开腹,无切口,创伤小,恢复快,可以取活检,还可以代替子宫切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

本文20例子宫出血,均获诊断,镜下诊断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达100%。

在出血病因中,以子宫内膜息肉最多,共12例,宫颈管息肉4例,功能性子宫出血3例,黏膜下肌瘤1例。

可见子宫内膜息肉是异常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这恰恰是诊断性刮宫检查的软肋。

目前,宫腔镜检查及治疗在诊断子宫内病变已日益成为主流,在有条件的医院,应积极推广宫腔镜检查及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程建英,伍晓倩.B超和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4):246.
[2]雷萍.宫腔镜、B超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34-67.
[3]关铮.现代宫腔镜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2-25.
[4]陈青华.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340例临床报告[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80-8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