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变迁视角下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的变迁过程进行梳理有助于在其对话过程中理解新保守主义的政策主张从何而来,因何而起。
从新保守主义对新自由主义批评的理论出发点和实际运行的过程分析后,以期对新保守主义做简要的评述。
标签: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批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是西方主要思想流派的中坚力量,其百年的思想流变过程,既是二者的互动也是二者对现实的回应。
以变迁的视角去考察和审视这一历史过程,在动态角度中评述二者发展与当代表现,对理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制度和思想的变化都有所帮助。
一、极盛而衰的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一)二战后的繁荣与新自由主义自由主义作为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主要思想流派、政治哲学和意识形态,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自由主义也几经调整和改造其主张,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分界点,划分为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或新自由主义。
20世纪的自由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保持着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个人主义原则、理性主义、社会进步的观念。
约翰·格雷认为“自由主义的第一个特征是个人主义,他宣告对任何社会集体的否定,将个人独立的精神置于首位;第二个特征是平等主义;第三个特征是普遍主义;第四个特征是社会的向善主义”[1]。
这四个特征说明古典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
当然传统自由主义与现代自由主义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最主要的区别表现为:传统自由主义坚持消极自由及在其基础上的最小国家原则,而现代新自由主义以积极自由为出发点,坚持主张积极政府,期待政府在社会经济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这种积极自由基础上的现代自由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在威尔逊总统的“新自由运动”和罗斯福”新政”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二战后达到了顶峰。
在理论上,为其辩护的理论家主要有霍布豪斯、霍布森、凯恩斯及二战后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其《正义论》的问世,标志着20世纪自由主义进入了其发展的巅峰。
在实践上,西方各国都以现代自由主义为理论指导制定各种政策,美国约翰逊总统“伟大社会”的提出及施行,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上的最高峰。
然而,当新自由主義在理论上与实践上达到其顶峰之后,其衰落也是必然的。
这是因为新自由主义不可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西方社会的根本矛盾和问题。
20世纪60年代开始,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西方社会爆发,出现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及“滞胀”现象,引发了一连串新的社会矛盾。
在理论上,保守主义、社会主义、货币主义理论派别对其群起而攻之;在实践上,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风起云涌,使奉行新自由主义的政府彻底束手无策。
这股风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并使新自由主义遭到了沉重打击。
(二)新保守主义的崛起新自由主义的衰落与新保守主义的崛起是同一过程。
新自由主义产生伊始就遭到了新保守主义的猛烈攻击。
代表是弗里德曼和哈耶克。
他们认为,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自由主义,认为政府的全面干预不仅妨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更严重威胁了个人自由。
这一时期,新保守主义理论兴盛一时,并在80年代主导了整个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
主要主张有民间力量、政府不干预、自由竞争、推行减税、删减社会福利、小政府主义等。
美国前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及小布什,均推崇“新保守主义”,英国撒切尔夫人也属于新保守主义派。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首先,在经济上,福利国家政策引起了生产停滞和物价上涨的危机。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自由派或左派政府大都推行了一系列福利政策,以缓和社会矛盾,然而,物极必反。
其次在政治上,政府干预的加强,导致了行政机构膨胀、政府主义滋长和政府权威的衰落。
最后,人们内心的空虚和道德观念的淡薄引起的精神危机是保守主义崛起的思想文化原因。
新保守主义在70年代以后迅速崛起,从西方社会的各种传统中寻找挽救资本主义危机的工具。
在理论上,哈耶克继承发扬了斯密的自由放任经济学,对罗斯福以后的经济政策来了一次大“反动”,强调“自发秩序”;弗里德曼对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原理重新做了解释,强烈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诺齐克针对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了“最小国家理论”,强烈要求压缩国家的运行边界。
在实践中,新保守主义政党先后在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主导地位。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打着“保守主义”的旗号在1979年的竞选中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在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根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入主白宫;在德国,保守党联盟即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以高票上台执政。
二、新保守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评及其主张新保守主义是个混合物,分不同的派别。
保守主义的本意是包围和守护既有的东西,在保守主义刚出现时的古典保守主义主要保守的是封建传统,反对的是社会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等。
然而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以及不同国家,保守主义者面临着的“既有东西”是不同的,所以他们保卫和守护的对象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这些保守主义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反对产生于20世纪初并盛行于二战后的现代自由主义,他们对现代自由主义的批评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重审自由市场经济现代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而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基点则是从加强政府干预转到了解放自由市场,恢复市场的“首发秩序”,政策目标从促进充分就业转到了抑制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政策的手段从赤字预算转到了平衡预算。
(二)加强传统的权威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国家干预加强、国家职能扩张的同时,国家的权威也衰落了。
这一时期被称作“放纵的时代”。
保守主义认为,这是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
因此,在政治上,新保守主义的政策重点主要是维护权威、法律和资本主义秩序。
为此,他们削弱工会的力量,制定反工会法,限制工会的活动,并对工人的罢工斗争采取了强硬的态度。
同时,他们也对猖獗的恐怖活动和暴力犯罪活动采取强硬的态度。
为了加强凝聚力和团结一切力量,他们强调家庭、宗教等传统力量的权威,反对个人放肆行为,强调共享价值和共同文化的作用,反对同性恋、反对堕胎、反对移民等。
(三)反对福利国家新自由主义都主张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生活,特别是为了保障公民自由,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正义,而大力发展福利政策。
保守主义认为,福利国家意味着要求向富人征收税收,这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打击企业的活力。
同时,造就了“依赖文化”,那些靠国家保障供给生活的人也没有动力去工作。
因此,新保守主义强烈反对福利国家的政策,要求把社会责任从国家转移到个人身上,以此来恢复个人责任、市场活力,彻底改变社会保障制度。
(四)调和的政策20世纪80年代上台执政的保守派大都打着“新保守主义”的旗号,其特点在于调和折中。
这使它能够把自由保守主义的自由市场和自由民主主张,与传统保守主义的捍卫传统道德的要求结合起来,较为全面地满足了这个时期应付经济、政治、文化危机的需要。
它一方面主张恢复传统的市场经济,批判日益膨胀的官僚机器使社会生活窒息;另一方面,又放弃对经济至高无上的要求,强调伦理生活的重要性。
它一方面承认向福利国家过渡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但又主张把福利国家和膨胀的社会福利政策严格区别开来;它不完全否认民主作为生活方式推广到其他领域;它并不根本否定平等观念,但反对追求物质平等,认为财产和收入差距是个人能力所致。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亨廷顿、李普塞特、萨托利、福山等。
三、新保守主义的利弊得失虽然自由主义一直是西方社会中的主流思潮,但是,近年来,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当今世界已然不是自由主义独步天下的时代了。
价值的多元化使各种政治倾向的思潮越来越具有市场,新保守主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新保守主义思潮成为政治主张得到践行的时候,就成为了一种制度。
(一)新保守主义的优势不可否认,新保守主义对当今世界的发展格局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新保守主义应运而生的西方“福利国家”政策陷入困境的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府冗员的膨胀使其出现成为有效应对资本主义新危机和新矛盾的良药。
因此,新保守主义迅速在欧美取得市场,对英美的资本主义国家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国家纷纷改旗易帜,放弃了原有的新自由主义的主张,采取新保守主义的政策,大力推行私有化、削减社会福利等。
新保守主义在理论上研究了一些重要问题:如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自由与平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
他们认为,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力图调节人们收入的差距,得到结果平等,这反过来必然危及机会平等和人们自由竞争的权利,影响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会削弱那些机会好的人的状况,使那些辛苦劳作的人去养活那些靠社会福利而生活的人,这也是极不公道的。
所以,国家不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从而保证个人在市场中自由竞争和发展。
新保守主义从与新自由主义不同的角度研究和处理了国家与个人、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关系。
(二)新保守主义的弊端第一,“保守”就意味着对既有传统的保持和守护,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因此,保守主义是一种基于经验主义的、更加倾向于实用主义的理论,这使它不重视或者是对理论的作用有很大的低估。
因此,保守主义自产生之初到现在并没有形成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
保守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基于对人性恶的假设。
他们认为,正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社会中必须有法律和宗教对人加以限制和约束,否则,恶的人性会导致战争、暴力、强盗似的掠夺等等。
这种消极守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使包括新保守主义在内的保守主义在意识形态变迁领域内也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局面。
第二,保守主义延续着自柏拉图以来的一种整体主义观念,即社会有机体论。
他们认为,社会是一个长期发展自发形成的有机体,传统、秩序、法律等是其存在的基础和前提,要进行社会变革就意味着对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进行颠覆,所以必须采取非常保守和谨慎的态度。
面对复杂的社会问题,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案。
在个人和国家的关系问题上,保守主义对柏拉图的继承更为明显,他们认为,个人应服从于国家,社会的整体或公共利益应高于个人和集团利益,等级和阶级差别乃自然秩序所定,因此社会成员均应服从命运、各司其职。
所以,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保守主义强调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的重要性。
这种社会有机体论和国家至上论使保守主义的主张中对个人的地位和作用过于忽略和轻视。
第三,在关于政治统治的问题上,保守主义坚持柏拉图创立的贤人治国原则,他们认为国家就应该为精英所治理;同时,他们认为,一旦确立了精英的治理,就應该保持其政治统治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守旧拒新的保守态度主要表现为安于现状,不愿看到任何形式的剧变,无论急速前进还是大步倒退。
但是为了适应当今时代的选举需要,当今的保守主义者也在宣扬“改革”,这种以变求保,为保守而变迁的原则却更说明保守主义市场的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