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解读

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解读

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长足发展,然而,加工贸易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加工贸易产品的附加值低,未充分发挥对国内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

因此,分析国内外产业发展的实际,并采取科学的对策,实现我国贸易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以促进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本文在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及其产业转移的方向,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加工贸易产业转移ABSTRACTSince 30 years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to the world, mak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processing trade of our country, however, the processing trad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till some issues, such as the processing trade of products with low added value, no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domestic industry, processing trade imbalanc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so on. Therefore, the analysis of actu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o take a scientific approach, the realization of China's trad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in the course of its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environment facing the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industrial shift of dir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ocessing trade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roposals.[Key words] processing trade industry transfer目录一、加工贸易 (1)(一)加工贸易的概念 (1)(二)加工贸易的方式 (2)1、进料加工 (2)2、来料加工 (2)3、装配业务 (3)4、协作生产 (3)二、我国的加工贸易 (4)(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 (4)(二)我国加工贸易对其经济的影响 (5)三、我国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问题 (7)(一)加工贸易增值率增长缓慢 (7)(二)加工贸易与其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低 (7)(三)加工贸易主体结构失衡 (8)(四)加工贸易区域结构分布不均衡 (8)四、我国加工贸易区域结构不合理引发产业转移 (8)(一)我国加工贸易区域结构过于集中 (8)(二)东部产业转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9)1、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正在快速提升 (9)2、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 (10)3、区域之间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10)4、企业抱团转移趋势明显 (11)(三)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方式与策略 (11)1、中西部应从地区优势产业出发承接产业转移 (12)2、发挥集聚效应引导产业相对集中 (12)3、积极营造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 (13)4、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14)五、结论 (15)浅析我国的加工贸易及产业转移加工贸易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承接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在扩大出口引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加就业、保持外汇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国政府对加工贸易也是高度重视,明确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真正把引导加工贸易发展和产业转移摆在突出位置。

一、加工贸易(一)加工贸易的概念加工贸易,主要指对外加工装配、中小型补偿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

发展加工贸易的好处是投资少,时间短,见效快,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利于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

而通常所说的“三来一补”,指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其中来样加工不在加工贸易的范围内。

从广义上讲,加工贸易是外国的企业以投资的方式把某些生产能力转移到东道国或利用东道国已有的生产能力为自己加工装配产品,然后运出东道国境外销售的一种贸易形式;从狭义上讲,它是指部分国家对来料或进料加工采用海关保税监管的贸易。

从本质上讲,加工贸易是指一国进口料件,加工组装后再出口的生产与贸易活动。

我国《加工贸易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工贸易是指从境外保税进口全部或部分原辅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装物料,经境内企业加工或装配后,制成成品又出口的经营活动,包括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

(二)加工贸易的方式加工贸易是一国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口原料、材料或零件,利用本国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从而获得以外汇体现的附加价值。

加工贸易是以加工为特征的再出口业务,其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加工贸易有:1、进料加工进料加工又叫以进养出,指用外汇购入国外的原材料、辅料,利用本国的技术、设备和劳力,加工成成品后,销往国外市场。

这类业务中,经营的企业以买主的身份与国外签订购买原材料的合同,又以卖主的身份签订成品的出口合同。

两个合同体现为两笔交易,它们都是以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货物买卖。

进料加工贸易要注意所加工的成品在国际市场上要有销路。

否则,进口原料外汇很难平衡,从这一点看进料加工要承担价格风险和成品的销售风险。

2、来料加工来料加工通常是指加工一方由国外另一方提供原料、辅料和包装材料,按照双方商定的质量、规格、款式加工为成品,交给对方,自已收取加工费。

有的是全部由对方来料,有的是一部分由对方来料,一部分由加工方采用本国原料的辅料。

此外,有时对方只提出式样、规格等要求,而由加工方使用当地的原、辅料进行加工生产。

这种做法常被称为“来样加工”。

3、装配业务装配业务是指由一方提供装配所需设备、技术和有关元件、零件,由另一方装配为成品后交货。

来料加工和来料装配业务包括两个贸易进程,一是进口原料,二是产品出口。

但这两个过程是同一笔贸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笔交易。

原材料的提供者和产品的接受者是同一家企业,交易双方不存在买卖关系,而是委托加工关系,加工一方赚取的是劳务费,因而这类贸易属于劳务贸易范畴。

它的好处是:加工一方可以发挥本国劳动力资源丰裕的优势,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补充国内原料不足,充分发挥本国的生产潜力;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生产工艺,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适销能力和竞争能力。

当然,来料加工与装配业务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劳务贸易,加工方只能赚取加工费,产品从原料转化为成品过程中的附加价值,基本被对方占有。

由于这种贸易方式比进料加工风险小,目前在我国开展得比较广泛,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4、协作生产协作生产是指一方提供部分配件或主要部件,而由另一方利用本国生产的其他配件组装成一件产品出口。

商标可由双方协商确定,既可用加工方的,也可用对方的。

所供配件的价款可在货款中扣除。

协作生产的产品一般规定由对方销售全部或一部分,也可规定由第三方销售。

二、我国的加工贸易(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概况1978年8月,广东省签订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在珠海创办我国第一家加工贸易企业,从此开始了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

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达1.1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6751.8亿美元,进口额3784亿美元。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年至1987年是第一阶段,被称为起步阶段,其阶段特点是以来料加工为主,以简单加工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为主,多集中在广东、福建;第二阶段是1988年至1995年,被称为高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特点是加工贸易发展迅猛,进料加工逐渐在加工贸易中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过渡,加工地域向东南沿海及内地快速扩散;1996年至今是第三阶段,是加工贸易稳定发展阶段。

此阶段我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和规范了加工贸易管理,加工贸易成为我国主要贸易方式之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取得长足进步,在我国加入WTO 的背景下,由于国内外相对增长率差异、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增长以及相对价格差距等综合因素的作用,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外商投资企业的进料加工贸易以及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都取得快速增长。

我们经历了从“三来一补”到进料加工、从“两头在外”的作坊到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从简单技术加工装配到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为主的结构转换,这代表着我国加工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轨迹。

首先,加工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1981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25亿美元,其中出口11亿美元,占比5%;进口14亿美元,占比6.4%。

而2008年1~7月,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已达6238.3亿美元,增长19.5%,其中,出口3267.3亿美元,进口2971亿美元,加工贸易项下的贸易顺差为1296.3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354亿美元。

其次,加工贸易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商品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在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的大幅提高。

过去十年,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来华从事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在加工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