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健全人格塑造(C证)

青少年人格发展与健全人格塑造(C证)


• 主动性对内疚(4-7):价值感
• 勤奋对自卑(7-12):责任感
• 同一性问题(12-20):认同感
• 亲密对孤独(12-25):友爱 • 生殖对停滞(25-50):关怀感 • 自我完善与绝望(65-死亡):智 慧感
2. 人格发展的基本问题 人格是稳定的还是可变的? 一派认为大多数人的人格特征在20岁左右 甚至更早就已经定型,以后将很难改变; 另一派则认为人格特征可以重新塑造。
人格是个体认知、情感及行为过程的复杂组织, 它赋予个人生活的倾向性和一致性,人格包含 了过去的影响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 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 际过程。

3. 人格有何特征? 人格是一类概念的统合体 人格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组织 人格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人格是普遍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人格(personality)与个性(individuality)
人格、性格(character)与气质(temperament)
人格与人性(human nature)
2. 什么是人格?
人格的表层指“人格面具”,即角色扮演;人 格的深层即“真实的自我”,意指一个由于某 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份,如“阴影”。
非法剥夺他人
生命的行为, 已构成故意杀
人罪。
马家爵于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悲痛欲绝的母亲
浙江大学毕业生周一 超在嘉兴市报考公务
员,成绩合格,在得
知自己因体检查出为 乙肝病毒携带者而未 被录用后,将两位工 作人员刺死刺伤。 周一超于2004年3月2日被执行死刑
一、人格的内涵
1. 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
情绪理性疗法旨在通过改变一个人的非
理性观念来塑造健全人格。
三、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塑造
1.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 人格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人格对健康的破坏作用(附录二)。 人格是健康的重要内容。 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2. 健全人格的标准
• 了解并认识现实,持较为实际的人生观;
人格差异源于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不同;
遗传对人格的贡献总变异量大约为40%;
遗传是人格形成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遗传对人格的影响随人格特质不同而异;
人格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2)环境因素
共享环境与非共享环境
家庭差异与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亲的作用与父母离异的影响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3)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是了解人格的前提条件。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总是处于特定的文化 背景中,不同文化中的不同经验影响着 人格的发展。
人格内涵往往由于文化不同而具有不同
的形式和意义。
(4)认知因素
对于相同的人或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
的感受和观点,从而形成不同的构念
( construct) ,人格由认知构念系统组成。
• 有伦理观念,能区别手段与目的,绝
不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 带有哲学气质,有幽默感; • 有创见,不墨守成规; • 对世俗合而不同; • 对生活环境有改进的意愿与能力。
3. 青少年自信心教育 自卑如何形成? 否定、责备、打击; 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或高期望; 空想、等待、明日复明日; 失败体验。 自信的获得: 积极的外部评价与公平对待; 选择合理、适当的目标; 勇于尝试,积极行动; 成功体验。
• 悦纳自己、别人以及周围的世界;
• 在情绪与思想表达上较为自然;
• 有宽广的视野,较少考虑个人利害; • 能享受自己的私人生活; • 有独立自主的性格; • 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对生活永感新鲜; • 在生命中有高峰体验;
• 爱人类并认同自己为全人类之一员;
• 有至深的知交,有亲密的家人;
• 具有民主风范,尊重别人的意见;
守校纪,成绩居班级前 10名,年年被评为三好 学生。 2000年1月17日, 他因怨恨母亲苛刻的管
教方式,丧失理智, 用
榔头残忍地杀害了母亲, 被判有期徒刑12年。
2004年2月15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马家 爵因在打牌时与四位同学发生口角,竟用铁锤将他们残 忍杀害。云南省高级法院裁定:马加爵因不能正确处理 人际关系,为琐事与同学积怨,报复杀人,主观上具有 非法剥夺他人 生命的故意, 客观上实施了
4. 如何判断学生的人格?
通过直接交谈(交流)判断。
通过观察课堂(学校)表现判断。
通过自我描述和问卷来判断。
通过他人(老师、同学、朋友、父母)
的评定来判断。 通过表情以及行为痕迹(书桌、宿舍、 卧室)来判断。
二、人格的发展与问题
1. 人格结构与发展阶段
人格的三种成份:本我、自我、超我
4. 人格发展的具体问题 安全感与信任感问题。 社会性依恋的问题。 环境刺激与社会性隔离的影响。 攻击性和性别社会化问题。
好奇心与创造力培养的问题。 同伴关系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认知能力和成就动机培养的问题。 培养个性与共性的问题。
5.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遗传素质
人格变化的条件:重大的生活事件、教育、
环境的变化等都有可能使人格发生改变。
3. 人格发展的一般问题 人在出生以后冗长的幼稚期对人格特征 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人类的行为与动物的本能行为不同,人 格与社会行为完全是靠学习获得的。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而且早期 发展是后期发展的基础。 尽管人格发展的趋势遵循共同的模式, 但每个人仍然有发展的个别差异。
一位中学毕业生的困惑—— 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猛然觉得 这12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外, 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 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 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爱好。除了无奈地“喜
欢”数理化英语等高考课程外,简直都忘了国
歌是怎么唱的了。
某中学高二学生徐某遵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
阶 段
口唇期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年龄范围
0~18个月 8个月~3岁 3~7岁 5~12岁 12岁以后
性感带
嘴、唇、舌 肛门、屁股 生殖器
性的活动
吮吸、咀嚼、咬 排除或保留排泄物 手淫
生殖器
手淫、性交、异性爱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 信任对不信任(0-2):信任感 • 自主对羞怯(2-4):自主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