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权,不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 问题,平均地权。(补充和发展)
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一、第一阶段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的武
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3、组织与保皇派论战和武装起义 (1)组织与保皇派论战
此事发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结果如何?
1917 年 9 月 10 日 孙 中 山 就 任 大 元 帅 后 发 布 的 布 告。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武装 叛乱,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登 上在珠江的永丰舰脱险。图为 1923年8月,孙中山和夫人蒙 难一年后,在永丰舰(后改为 中山舰)上留影。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1910年清 政府订制的钢木结构炮舰,1913年建成。 该舰长62.1米,宽8.9米,吃水 深度2.4米,排水量780吨,设主、 副炮8门,船员编制140人。1917年 和1922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护法运 动中,永丰舰发挥过重要作用。
(2)组织武装起义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纪念碑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1911年10月10日
一、第一阶段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的武
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4、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
1912、2、12宣统 皇帝溥仪退位
1912、1、1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
(1)从“医人”到“医国”: 胸怀天下的伟大情怀
(2)《上李鸿章书》后: 由改良到革命的嬗变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 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 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四者既得, 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 欧洲其能匹哉!
一、第一阶段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的武
孙中山(1866-1925)名文,
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 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终身为反对 专制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 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 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一、第一阶段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的武
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1、弃医从政
思考探究: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是“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是什么精神在支撑他,使 他“愈挫愈勇”?体现了他的那些精神 品质?
三、第三阶段五四运动到逝世(1919年--1925
年3月12日)——顺应时代潮流完成历史性转变的孙 中山 1、改组国民党: ①1924年召开国民党一大
实现了国共合作,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②提出三大政策 ③发展三民主义 ④创办黄埔军校 2、谋求国家和平统一 带病北上
3、1925年3月12日病逝于北京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 民组织之 ;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 于国民全体 ; ……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 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 行使其统治权 。
《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具有什么意义?
孙中山
2002年一幅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2月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 总统府同仁合照的珍贵历史照片,在珠海市被发现。

共和制度 名存实亡
何 评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

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二届临时大
总统。
孙中山认为“中国发展的 政治障碍已经扫除,实现了民族和 民权”是否正确?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实现了” 民族主义“,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外来民 族压迫依然存在。
☻(2)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通过了宪法, 但是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成果被袁世 凯窃取,所以,“民权主义”并没有完成。
黄埔军校
1924年6月,孙中山与蒋介石
(中)、何应钦(左)、王柏龄 (右)在黄埔军校合影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 终年59岁。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 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 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1925年4月,广州革命政府为纪念 孙中山,将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
孙中山:“民族主义是对外国人争平等的, 不许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民权主义是对本国 人争平等的,不许有军阀官僚的特别阶级, 要全国男女的政治地位,都是一律的平等; 民生主义是对于贫富争平等的,不许全国男 女有大富人和大穷人的分别,要人人都能够 做事,人人都有饭吃。”
担保,并附条件:借款期内,中国不得向五国银行团以外的银
行团借款;借款的领款凭单须有外国稽核员签押方能有效;中
国聘用外国人参加盐税征收事务等。
江西讨袁军总司令李烈钧
袁世凯与日本签定 “二十一条”
袁世凯登基称帝
1915年12 月25日,反对袁世 凯称帝的护国运动开 始。这是护国军部分 将领合影(中为蔡 锷)。
昌起义)之前
——为中国出路尝试各种实践的孙中山 2、创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
(2)1905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族贵族对中 国的专制统治。(前提)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核心内容)
二、第二阶段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1911年--
1919年)——为捍卫民主共和而斗争的孙中山
①反袁的“二次革命” ②反袁的护国运动 ③第一次护法运动与第二次护法运动
1913年3月 宋教仁案
善后借款合同文本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擅自与英、法、德、俄、日5国 银行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合同规定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 年息5厘,债券九折出售,八四实收,期限47年;偿还已到期 的各种赔偿、借款、垫款后,实际到手的仅760万英镑,而规 定47年还清之本息竟达到6789万英镑;借款以盐税、关税等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