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评价问题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旧教材曾表述为一次既成功又失败的革命,这是引用了传统的观点。
过去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有成功之处,也有失败教训。
说它成功,主要是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说它失败,主要是因为政权最终落到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认为“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似有自相矛盾之嫌。
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即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
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还有的论者更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作为近代中国一次有广泛群众参加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经成功地完成了它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基于此,高中新教材虽然指出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是教材没有说它是既成功又失败的革命,而是充分肯定它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