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紫外吸收光谱
孤立双键与共轭双键的紫外吸收波长不同!!
含杂原子的共轭体系除p-p*跃迁外,还有n-p*跃迁形式!!!
2-7 影响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
(1) 溶剂的影响
基态极性大,激发态极性小; 极性越大,则溶剂化作用越强,被 极性溶剂稳定而降低的能量越多; 与极性溶剂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 强度以基态大于激发态; 故溶剂极性增加,n-p*跃迁蓝移。
上述六元环酮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未知物的 结构可排除这种可能性。
(4) 如果是开链脂肪酮,则可以多一个双键,并与原有
的共轭体系进一步共轭,max值随之最大。
O
A: CH3 CH CH CH CH C CH3
CH3
O
H2C C CH CH C CH3
max = 215nm + 30nm + 18nm = 263nm
深色位移
C=C 发色基团, 但 p → p*200nm。
H
H
cc
H
H
max=162nm 助色基团取代 p →p* (K带)发生红移。
取代基 -SR
-NR2
红移距离 45(nm) 40(nm)
-OR 30(nm)
-Cl 5(nm)
CH3 5(nm)
2-6 共轭体系与吸收峰波长的关系
---共轭结构分子的变化
s s*
p p*
n s*
n p*nm 区域有吸 收的不饱和分子体系, 特别是具有共轭结构 的化合物。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 能量才能发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200 nm;
例:甲烷的λmax为125nm , 乙烷 λmax为135nm。
L·mol-1·cm-1。
K带——共轭非封闭体系的p p* 跃迁
举例: 1,3-丁二烯的电子跃迁
LUMO: The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最低非占据轨道) HOMO: The 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最高占据轨道)
O
C 的p→p*跃迁的吸收波长。
AB
CH3 C O
解:该化合物可以看成是同环二烯(环B)的分子。
共轭二烯的基本值
214nm
同环二烯 烷基取代(5×5)
39nm 25nm
环外双键(5×3)
15nm
增加两个共轭双键(2×30) 60nm
___________________
max计算值 353nm max实测值 355nm
(2)共轭多烯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Fieser-Kuhn经验公式:
max(己烷溶液)=114+5M+n(48.0-1.7n)-16.5Rendo-10Rexo
max(己烷溶液)=1.74×104n
式中 M --- 取代的烷基数 n --- 共轭双键的数目
Rendo--- 具有环内双键的数目 Rexo --- 具有环外双键的数目
(2) 根据分子式,其不饱和度为3,除羰基和双键外,还 剩余一个不饱和度应为环或者双键;
(3) 若为六元环酮,则可能是以下结构:
O
max = 215nm + 10nm + 12nm = 237nm
CH3
O
CH3 CH3
max = 215nm + 2 x12nm = 239nm
O CH3
CH3
O
O max = 215nm + 12nm = 227nm
(1)饱和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无紫外吸收 饱和碳氢化合物: s→s* ,远紫外区 含杂原子化合物:n→s* ,在近紫外区较少
(2) 含非共轭烯、炔基团的化合物 ss*, pp*(~175nm) 若无助色团的作用,则在近紫外区无吸收;
(3) 含杂原子的不饱和化合物 除ss*,pp*(~175nm)外, 还有n→s*,n→p*跃迁。n→p*跃迁一般在紫外区。
解:醇反应失水可经过下面两种途径:
CH3
H+
C OH
CH3
CH3 C OH CH3
H+ H
CH3 C OH2+ H2C H CH3 C OH2+ CH3
CH3 C CH2 + H2O
A
CH3 C
CH3 B
+ H2O
计算:A max = 214nm + (3×5)nm = 229nm
B max = 214nm + (4×5)nm = 239nm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 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εmax一般在 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例如: 乙烯π→π*跃迁的λmax为162nm,εmax为: 1×104
OR 230nm
2-9 紫外光谱提供的结构信息
200-400nm 无吸收峰。饱和化合物,单烯。
270-350 nm有吸收峰(ε=10-100)醛酮 n→* 跃
迁产生的R 带。 250-300 nm 有中等强度的吸收峰(ε=200-2000),
芳环的特征 吸收(具有精细解构的B带)。 200-250 nm有强吸收峰(ε104),表明含有一个
例4. 能有效清除人体内有害氧自由基的b-胡萝卜素是 多烯化合物,计算其p→p*跃迁的max和max。
解:M=10, n=11, Rendo=2, Rexo=0 max= 114 + 5×10 + 11×(48.0-1.7×11) – 16.5×2 - 10×0
= 453.3nm (实测值 452nm) max = 11×1.74×104 = 19.1×104 (实测值 15.2×104)
解:该化合物的基本值为214nm,环C中的双键既是环 B的环外双键,也是环D的环外双键。
共轭二烯的基本值 烷基取代(5×5)
214nm 25nm
环外双键(5×3)
15nm
增加一个共轭双键
30nm
____________________
max计算值 284nm max实测值 283nm
例2. 计算化合物
O-
236nm 287nm
-NH2因共轭作用而成为助 色团; 成胺盐后,孤电子对消失, 失去助色作用,其紫外吸 收与苯无区别。
-OH 也是助色团; 成酚盐后,孤电子对由2 对增加到3对,p-p 共轭作 用进一步增强,紫外吸收 峰红移。
2-8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2-8-1 非共轭体系的简单分子
p p* p p*
苯环上助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O- > -NH2> -OCH3> -OH > -Br > -Cl > CH3
苯环上发色基团对吸收带的影响
-NO2 > -CHO > -COCH3> -COOH > -CN,COO- > -SO2NH2
取代苯甲酰型化合物吸收波长计算
O X
Y
基本值: X=C 246nm X=H 250nm X=OH
CH3
O
B: H2C CH C CH C CH3 max = 215nm + 30nm + 12nm = 257nm
第二章 紫外吸收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a
2-1 紫外-可见光谱区
2-2 紫外吸收谱带的形成(一)
电子位能曲线 ( 激发态)
III I II 电子跃迁 E
电子位能曲线 (基态)
I (a)
II
III
(b)
(c)
位能曲线上的横线表示振动 能级(转动能级未表示)
(a) 稀薄气体状态(转动能级跃迁谱线); (b)气态压力增加时形成连续曲线; (c) 极性溶剂中,精细结构完全消失.
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 测到,在紫外区透明,可作为溶 剂使用;
E K
s*
p*
R
n
p
s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吸收波长为150~250nm,大部分在远紫外区, 近紫外区仍不易观察到; ➢含非键电子的饱和烃衍生物(含N、O、S和卤素 等杂原子)均呈现n→σ* 跃迁。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激发态极性比基态极性大; 激发态因极性溶剂稳定而降低 的能量比基态能量降低的幅度 大,所以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 相应减小;故溶剂极性增加, p-p*跃迁红移。
(2) 分子离子化的影响
NH2
230nm 280nm
H+ OHmax
NH3+
203nm 254nm
OH
211nm 270nm
OHH+ max
未成键电子对与羰基p电子相互作用,使基态p 轨道能量降低,而激 发态p*能量提高;电负性杂原子的诱导效应可能降低羰基基态n的能级; 两种作用都使n→p*跃迁能增高,吸收带蓝移。
2-8-2 含有共轭体系的分子
(1)共轭二烯最大吸收波长的计算
例1. 计算化合物
C D 的p→p*跃迁的吸收波长。
AB
例3. 计算全反式番茄红的p→p*跃迁的max和max。
解:M=8, n=11, Rendo=0, Rexo=0 max= 114 + 5×8 + 11×(48.0-1.7×11) – 16.5×0 - 10×0
= 476.6nm (实测值 474nm) max = 11×1.74×104 = 19.1×104 (实测值 18.6×104)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