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1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保健医疗部陈宝玉 仇海燕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Parkinsonism plus syndromes,PPS)是一组具备帕金森病样症状,而病理学上显示有不同组织学特征改变,同时伴有其他复杂临床表现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

其中较为多见的有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皮质基底节变性、路易体痴呆[2]。

临床表现上,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除具有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如运动缓慢、肢体强直、震颤和步态障碍外,尚有其他系统功能损伤,如植物神经功能衰竭、小脑功能障碍、纵轴张力增高、核上性眼球运动麻痹、体位性低血压等[3]。

我科于2013年10月29日收治一名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通过积极药物治疗,康复训练以及精心护理,目前患者病情平稳。

现将相关护理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
患者,男,78岁,主因“步态异常3年,肢体发僵2年余”于2013年10月29日以“运动障碍待查”收入院。

2010年,家属发现患者步态异常,为小碎步,伴行走时身体前倾,2011年出现肢体发僵,左侧肢体更著,否认肢体震颤,入院前2-3月出现翻身困难,入院前1月行走十分困难。

查体:神志清楚,语速慢,面具脸,粗测时间、地点定向力差,计算力差。

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增高,铅管及齿轮样增高,左侧肢体更著,未见肢体震颤;双掌颌反射(+),双下肢Babinski征、Chaddock征(+)。

患者运动障碍突出,四肢肌张力增高,定位于锥体外系,病理征阳性定位于锥体系,入院后监测卧立位血压,发现有明确的体位性低血压,结合PET-CT结果,诊断为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多系统萎缩可能性大。

通过积极对症治疗、康复师系统训练、精心护理,目前该患者肢体活动较入院明显改善,能自己进行部分日常生活活动,如系扣子、吃饭、穿脱裤子,搀扶下能在室内行走散步,30-40分钟/日;面容可见笑容,思维活动较前丰富,言语交流增多,情绪良好,主动配合功能锻炼。

护理对策
1.生活护理。

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能力是患者感受到的最受疾病影响的部分,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差,其生活质量越差[4]。

因此,护士了解患者思想动态,做好生活护理指导,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很重要。

(1)病室环境。

保证病室内光线充足,地面平坦、无水渍。

定时开窗通风,病室放置温湿度监测仪,保证病室温度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

病房内尽可能减少障碍物,病床加用床档,以防坠床。

嘱患者要穿防滑拖鞋,卫生间设有扶手,以防跌倒。

(2)饮食护理。

以保证营养为主,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适量优质蛋白等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该患者轻度吞咽困难,定期指导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锻炼,如练习发音i u a b p m f,使面部表情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提高咽腔肌肌力,改善吞咽困难现象,协调发音,保持呼吸平稳顺畅。

食物选择上以糊状或柔软食物为主,进食时尽量使病人保持坐位,双肘支撑于前方的桌面上,集中注意力,防止误吸。

(3)睡眠护理。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是以快速眼动睡眠期肌肉弛缓现象消失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可导致自伤及同床者受伤并使睡眠中断,研究发现,RBD与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等关系密切[5]。

该患者住院早期有明显的RBD表现,患者年轻时为职业飞行员,睡眠中出现的动作多与驾驶飞机相关。

护士切记做好夜间安全防护,加用床档,必要时给予适当约束,以免发生坠床、自伤及伤人等情况;加强巡视,第一时间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日常工作中留心观察、总结,找出患者出现RBD规律以便采取安全护理措施。

另外,运动障碍、焦虑、自主神经症状夜尿增多等均会干扰睡眠,护士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病房安静,关闭不使用的机器;在夜间工作时,做到“四轻”,即走路轻、操作轻、说话轻和关门轻;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时间,尽量避免噪声。

做好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做好排便护理,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鼓励康复锻炼,减少白天睡眠,以促进夜间睡眠质量。

(4)大小便护理。

该患者持续便秘,指导家属为其制作糊状食物时,注重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的搭配,可多饮蜂蜜、麻油,以软化食物残渣。

适当给予肠道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加强胃肠动力,与中药、针灸结合改善便秘,必要时排便前可用开塞露置肛,促进排便。

有研究表明,排尿功能障碍,是所有不同类型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都有的表现[6]。

该患者有轻度的尿失禁,加上身体活动障碍,为提高睡眠质量,夜间协助患者戴好尿套。

日间酌情协助患者使用尿壶接尿,尽量维持正常的排尿功能。

定期进行针灸治疗,配合括约肌功能训练缓解尿失禁。

(5)皮肤护理。

患者夜间睡眠时肢体发僵,无翻身动作,在护理工作中,定期予更换体位,减少局部受压,促进血液循环,以杜绝压疮的发生。

在帮助病人翻身时一定抬起病人身体,动作温柔,避免托、拉、拽等动作,并观察皮肤情况。

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保护骨骼隆突处及支持身体空隙处,在病人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和海绵垫保护使局部受力面积扩大,降低局部压力。

2.体位护理。

直立性低血压,即卧/立位血压差值>30/15 mmHg,伴有反复发作的体位性晕厥,且不伴随反射性心率增快,这是多系统萎缩的特征性体征。

该患者有明确的直立性低血压。

平卧时予抬高床头15~30度,或躯干与床面呈45度角的半卧位,可降低胃动脉压,刺激高血压蛋白原酶和血管紧张素分泌,促进钠潴留,另外,可减少卧立位脑供血量的差异。

鼓励患者进食高盐饮食,有助减轻直立性低血压症状。

卧位起身时动作宜缓慢,避免突然采取直立体位,下地后进行全身肌肉活动,有助促进静脉回流。

协助患者下身穿着弹力袜、紧身裤可促进血液回流。

每天早、中、晚监测卧位、坐位、立位血压,做到同一时间、同侧肢体、相同姿势,杜绝人为误差,并做好记录以利医生查房时分析病情。

3.疼痛护理。

患者2014年2月开始间断主诉全身多处部位疼痛,夜间双下肢灼烧感、疼痛明显,结合临床,考虑为不安腿综合征,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休息或安静时下肢感觉不适,尤其在夜间更加剧烈,需要或强迫性活动下肢以缓解症状[7]。

护士指导患者傍晚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散步、活动腕关节、伸展或屈膝等,改善血液循环,以缓解肢体不适。

睡前协助患者用温水泡脚,睡觉时在膝盖间放置软枕,以促进舒适感。

按医嘱使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如美多芭、迭力、息宁及营养神经药物弥可保、维生素B1等,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如有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药物的调整。

近期患者情绪平稳,夜间燥热、疼痛感明显减轻。

4.心理护理。

患者存在焦虑心理,对疾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为自己躯体的康复、功能的恢复、病后给家庭造成的负担等问题而担忧,加之不安腿综合征影响睡眠,情绪低落。

护士应配合家属密切注意其思想动向,及时解除心里郁闷,与患者交流,分散注意力,耐心倾听意见,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细心解释患者的病因,发病过程、转归,让患者了解病情,并让患者明白该病如何康复。

患者虽然有运动功能障碍,但意识清楚,更需要他人的尊重、友爱。

护士应尊重患者,鼓励患者维持过去的兴趣和爱好,减轻心理压力。

向患者传递社会信息,使患者身心健康的回归社会。

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镇静药物。

5.康复训练。

该患者每周一至周五9:00-10:00由专门康复师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患者跌倒,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除了专业康复师的系统训练,护士在日常护理中也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1)面部训练。

鼓励患者多做各种表情动作及鼓腮、噘嘴、龇牙、伸舌、吹气等,以改善面部肌肉协调能力,改善面具脸。

(2)肢体训练。

每天被动活动四肢,进行坐站训练;患者肌张力强导致行走不自如,重心不稳,鼓励患者行走时双眼平视前方听节拍行走;原地站立高抬腿踏步,下蹲练习。

(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尽量鼓励患者自行进食、穿衣,锻炼和提高平衡协调能力的技巧,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少依赖性,增强主动运动。

协助患者配合中医科针灸及中药治疗,有文献报道,帕金森叠加综合症的后期康复治疗中,中医治疗尤显重要[6,8]。

参考文献
1.胡智伟,邹小冬.具有帕金森样症状患者相关疾病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0(1):31-34.
2. Mitra K,Gangopadhaya PK,Das SK.Parkinsonism plus syndrome.Neurol India,2003,51:183-188. 3.侯辉光.帕金森叠加综合征[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4,1(3):184.
4.王冰,张芳.帕金森叠加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5(2):254-255.
5.郝红林.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的睡眠障碍研究[D].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12. 6.李伟.误诊为帕金森病的帕金森叠加综合征八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
志,2011,18(2):141.
7.林晓东,赵丽.不安腿综合征研究进展[J]. 河北医药,2011,2(33):263.
8.林梅英,康宏.帕金森叠加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174.
发表于《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