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座初中美术“素描”教学研究与案例评析李汇洋(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教师)今天和大家一起重新认识初中美术素描课程的意义,重点而深入研究素描课程的知识传授,素描课程技法学习和欣赏教学,素描要解决的问题,学习重点,素描的工具、绘画技法等,初中学生能够运用素描这样的基本绘画造型手段,抒发自己的感受,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感。
素描学习活动具有思辨性强,工具相对简单,严谨动手实践性强的特点,方法运用适当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古今中外,素描绘画的历史悠久、流传最广,技法娴熟的素描作品也很受学生的喜爱。
开展初中美术课素描教学将更加能突出新课标所描述的学科性质,即:视觉性、实践性、人文性和愉悦性。
初中美术课程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重要途径。
通过学校美术教学活动,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它对社会各行各业等都有极大的好处,对于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挖掘人的创造潜力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地方与地方之间教育资源还存在着差异,以应试教育为主要结构,片面追求所谓的高升学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被重视,美术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利用,往往放在了可有可无、从属陪衬的地位。
面对这样的现实,除有关部门切实抓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外,美术教育工作者自身要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上也要积极进行改革和提升,努力探索美术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发挥美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提升素质教育的实质水平而努力。
一、课标精神与素描教学的意义在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中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
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它的价值体现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新需要。
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应该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按照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学段:小学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初中1-3年级为第四学段。
对于每个学段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有着与之相适应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建议以及评价要点的详尽说明。
它是我们进行美术教育的指南和纲领,是我们实施美术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并且以学习活动方式来进一步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
目的在于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关联,使学生能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在第四学段初中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课程标准对于此阶段学习的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即评析要点有以下明确的描述。
总目标: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分目标:1.有意图地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空间和明暗等造型元素以及形式原理,选择传统媒介和新媒材,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2.学习活动建议选择写实、变形和抽象等方式,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开展造型表现活动,描绘事物,表达情感和思想。
学习透视、色彩、构图、比例等知识,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学习速写、素描、色彩画、中国画和版画等表现方法,进行绘画练习。
学习雕、刻、塑等方法,创作雕塑小品。
学习漫画、动画的表现方法,并进行创作练习。
选择计算机、照相机和摄像机等媒介,进行造型表现活动。
3.评价要点选择适合自己的造型方式,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知道基本的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并能在创作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
根据表现意图,在绘画创作中合理构图,恰当地表现空间关系和色彩关系。
“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造型•表现”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
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
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
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要贴近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特征与美术学习的实际水平,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尝试不同的材料,探索各种造型表现手段;不仅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和探究的过程。
二、素描当今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美术思潮和各种艺术流派,我们都有所见,各种实验艺术、先锋探索都来到我们的面前,同时各种艺术思考也在发生着碰撞。
对于美术创作和美术教育对素描含义的理解也各有所见,但作为绘画艺术来说,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这一观念在美术界还是能够达到普遍共识的。
在各个高等美术专业的基础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并作为各种造型艺术基础的依然是素描。
“素描”这一概念是源于西方绘画范畴的产物,是指绘画中的单色画,是运用点、线、面、明暗艺术处理形体结构的最基本的绘画。
它是一种绘画形式,更是一门科学。
还是在欧洲14、15世纪时期,美术创作多以壁画为主,造型富有装饰时,以线描绘形体为主,人物和背景往往脱节,到了16世纪意大利有了美术学院以后,就出现了正式的课堂素描美术教学。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裴尔以及后来的提香,他们的作品解剖准确,有时甚至是相当准确,源于他们对解剖的研究,人物结构关系非常好,到了17世纪素描已经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比如荷兰画家伦布朗,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等等一些著名肖像画家们,他们都能够根据人物的具体特点进行艺术创作,造型、比例结构准确,尤其画面与环境关系,刻画的浑然一体,画面统一和谐,真实感人。
画面人物与环境空间的处理,尤其光的运用已成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7世纪的素描已经摆脱了14、15世纪的装饰效果,形体的光色之中尚有线的因素存在,人和背景的关系也更加统一和谐。
从画面上看造型因素,这一时期的素描和我们现在的素描有许多共同之处,已经很成熟了。
绘画艺术进入19世纪,由于光学,色彩学的产生和透视、解剖学的发展,这时期产生的印象派的素描具有色彩感,并加强了画面的外光虚实的关系。
古典画大师安格尔:情感的表达和艺术的表现力——这是素描的主要因素,它和造型是不可分割的。
画素描决不单纯是打轮廓,素描不仅是由线条组成的。
素描——它还具有表现力,有内在的形,有画的全局,是艺术的雏形。
除了色彩,素描是包罗万象的。
梵高:素描就是一种黑白色彩那就让我们来看看什么叫素描。
我们都知道一般意义上说的素描,就是指一切单色的绘画;我们美术教学上的素描,也是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绘画习惯的训练过程。
(一)素描工具和媒材:笔:素描由木炭,铅笔,钢笔等,以线条和色调来画出物象明暗立体的单色绘画,就被称为素描。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一般用作学生提高造型能力的基本功练习,或作为创作前的局部草稿练习、或作为创作素材的搜集的方法等。
但同时素描也是一种绘画表现形式。
它可以独立成为一种美术作品样式。
素描纸:一般用学校学习之用的东西都是白颜色的铅画纸。
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类的纸材,例如:白板纸,牛皮纸,宣纸,包装纸等等,一切可以用于绘画的相对平面媒材,都可以用来画素描。
美术是表现事物和抒发内心感受的一种手段。
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
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最主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
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结构关系,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等等。
那么素描就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所以,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二)素描名称和内容谈到素描,素描最重要研究的是形体与明暗的问题。
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素描:1.调子素描(也叫光影素描)调子素描一般是指全因素素描,所研究的是素描中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表现手法。
即培养基本的观察方法和基本的表现方法。
同时也可以作为各专业发展方向,进行造型训练、结构研究、审美创新方面的培养和练习。
它研究的是造型,质感,量感以及色调,结构,空间的问题。
因此,全因素素描是开展其他绘画学习的基础和铺垫。
全因素素描可以说是更多的培养画者的对事物的基本感知、观察、研究、分析、理解能力,也是学习色彩和艺术创作的基础。
2.创意素描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往往不知不觉的将绘画,尤其是古典绘画的基础素描(法国传统)或苏派素描(契斯恰科夫的体系)用于工艺专业的教学基础课程,强调练就过硬的本领,表现出对象的三度空间、质感、量感,将对象的存在状态,以及主观感受清晰的表现出来;并且把训练绘画的一整套的素描教学原则照搬到工艺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之中,结果遏制了工艺专业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对结构的观察力。
其实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已大体形成现今基础素描的一种雏形。
素描和设计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就用素描的形式描绘了他的设计——飞行器。
同时这个设计图又是一副很具典型意义的创意素描。
设计素描则相对年轻,源于1919年德国包豪斯学校开创了设计素描教学课程以及瑞士巴塞尔设计学校拟定的《设计素描基础教学大纲》。
引入我国也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才真正大面积的开始深入设计教学体系之中。
设计素描有别于传统方素描的造型基础素描,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整合感,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并将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视觉造型语言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体现了科学与美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创意素描(设计素描)应用极为广泛,包括工业产品造型、平面设计、环境艺术以及服装设计、染织设计、书籍装帧商业广告包装、装潢装饰工艺电脑美术摄影雕塑和建筑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