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1、定义: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含义:(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职能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二、管理的职能1、决策与计划: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2、组织:组织目标决定着组织的具体形式和特点。
3、领导:使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使实践活动符合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5、创新: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三、管理者的角色(明茨伯格)四、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2.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 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案例:升任总裁后的思考郭宁最近被一家生产机电产品的公司聘为总裁 最初担任液压装配单位的助理监督 后来直接升为装配部经理不能只关心装配工作状况,还得做出规划,完成报告,参加会议,修订工作手册 学会了把工作交给助手,用更多时间规划和帮助下属,参加会议等 几年后升为负责生产的副总裁,压力更大了。
1、你认为郭宁当上公司总裁后,对他的管理技能的要求与过去相比有了哪些变化? 2、你认为郭宁要成功胜任总裁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最重要?第二节中外早期管理思想一、中国管理思想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孙子兵法》《周礼》“田忌赛马”的智慧二、外国早期管理思想(一)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原因如下:(1)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进技能(2)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的科学管理制度(1)生产管理和销售方面:根据生产流程的要求,配置机器设备,编制生产计划,制订生产作业标准,实行零部件生产标准化,研究市场动态,进行预测(2)成本管理方面:建立起详细的记录和先进的监督制度(3)人事管理方面:制订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发展规划(4)进行工作研究,并按工作研究结果确定工资的支付办法(5)实行由职工选举的委员会来管理医疗费制度等福利制度(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分离对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2)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四)欧文的人事管理开创了在企业中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的先河,有人因此称他为“人事管理之父”(五)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对管理的贡献(1)对工作方法的研究(2)对报酬制度的研究(六)亨利·汤的收益分享制度(1)采取收益分享制度才能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来的不公平(2)收益分享,实质上是按某一部门的业绩来支付该部门职工的报酬(七)哈尔西的奖金方案(1)指出了当时普遍使用的三种报酬制度的弊端(2)提出了按每个工人来设计的奖金方案第三节: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古典管理理论(一)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1、泰罗制的基本内容(1)工作定额——搬运生铁块试验(2)标准化——铁锹试验(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根据人的能力分配相应的岗位(4)差别计件工资制——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5)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2、其他人的贡献(1)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a.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b.进行动作分析;c.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2)甘特a.甘特图b.计件奖励工资制(二)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代表人物主要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切斯特•Z•巴纳德1、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1)法约尔其人(P15)(2(3(42.(1)等级、权威和行政制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2)理性-合法的权威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3)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4)理想的行政组织的优点:精确性、稳定性、纪律性、可靠性3.巴纳德的社会系统理论(1)经理人员的职能主要有:a.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b.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c.明确组织的目标(2)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个条件:a.明确的目标b.协作的意愿c.良好的沟通二、行为管理理论1、梅奥及其领导的霍桑试验2、人际关系学说(以下为该学说的三个基本理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3、主要行为科学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2)麦格雷戈的X、Y理论(3)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5)麦克兰的成就需要理论三、数量管理理论1、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作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2、主要内容: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何最经济、最有效的使用人、财、物等资源。
系统分析:解决管理问题要从全局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制定出正确的决策。
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系统管理理论1、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2、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3、运用系统观点来考察管理的基本职能,可以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使管理人员不至于只重视某些与自己有关的特殊职能而忽视了大目标,也不至于忽视自己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权变管理理论1、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是权变关系2、环境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3、管理变量指的是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六、全面质量管理本质是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1)关注顾客(2)注重持续改善(3)关注流程(4)精确测量(5)授权于员工七、20世纪90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1、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2、精益思想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精益思想: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而不是把产品硬推给用户,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3、业务流程再造通过重新设计流程,可以在流程绩效的改进上取得飞跃,激发和增进企业的竞争力。
再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能做的最好的是什么。
再造的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4、核心能力理论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能力。
核心能力的判断:①不是单一技术或技能;②不是物理性资产;③必须能创造客户看重的关键价值;④与对手相比,竞争上具有独特性;⑤超越特定的产品或部门范畴,从而为企业提供通向新市场的通道。
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重人——1,重人心向背 2,重人才归离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法治——我国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第一节管理与伦理道德一、伦理道德的真谛(1)人类是一种群居的动物,同时每个人又都想有个人的自由意志(2)既有善的一面,仁爱和自律,又有恶的一面,自利和贪婪(3)为了相互协调,共同生产和生活,就必须有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这就是伦理(4)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就是风俗习惯(5)而道德就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个人的品质、气质伦理:是一套关于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准则,它支配着个体和团体的行为,帮助我们判断是非。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一、功利主义道德观1、基本观点: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2、合理性:如果行为能为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当然就可以认为该行为是善的,必然得到大多数人支持3、局限性:(1)没有考虑取得最大化利益的手段(2)没有考虑所得利益的分配二、权力至上道德观1、基本观点: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2、合理性:尊重人权,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3、局限性:(1)过高的保障期望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效应(2)组织整体利益的需要和个人的权利不可能完全一致三、公平公正道德观1、基本观点:(1)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个性、个人爱好、国籍、户籍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2)那些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向员工支付薪酬的行为是善的2、何谓“公平公正”?指支付薪酬的依据应当只是员工的技能、经验、绩效或职责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种似是而非的因素3、这种道德观在理论上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践中问题十分复杂四、社会契约道德观1、基本观点: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2、合理性:能大幅度降低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3、局限性:(1)契约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场合是相关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与合理性无关(2)契约的对象必须严格限制五、推己及人道德观中国儒家道德观的高度概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仁、义、礼、智、信”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一、道德管理的特征追求道德的管理者通常为组织确立起较为崇高的价值观,以此来引导组织及其成员的一切行为这种价值观一般能够激发起成员去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从而给组织带来生机和活力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个特征: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