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ppt
桃李
村庄
衬
炊烟
语言的质朴自然
听
狗吠
鸡鸣 动
对田园生 活的热爱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 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 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 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 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 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 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 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尘网、樊笼
园田 、自然
找出本诗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诗人描写到了哪些田园景色?是如何描绘的?这些田园 景色有何特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描 手法 见 榆柳 静 恬淡 舒畅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突出
表现了诗人________、 厌恶官场 _________的感情。 热爱田园生活
少 无 适 俗 韵 , 天性,本性 误 入 尘 网 中 ,
性 本 爱 丘 山 。 田园生活 一 去 三 十 年 。
羁鸟 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尘世的罗网,这里指仕途
笼中鸟
池中鱼
水潭
开 荒 南 野 际 , 方 宅 十 余 亩 ,
①田园生活
赏析诗歌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归
1、从何而归? 3、归向何处?
2、为何而归? 4、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
尘网、樊笼
羁鸟、池鱼
官场
自己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诗中还有哪些词语能表达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误落
久在
为何而归?
(用原文的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居高位,还是处低位都要活得真实,能让自己的心 灵找到一块净土,让自己的心态非常的健康!
布置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并课外阅读 其它三首
2、以“我认为陶渊明是个……的人,因为 他……”的句式写一段话。
归园田居
(其一)
晋·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 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 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 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 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 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直到 41岁完全弃官归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时数] 1课时
守 拙 归 园 田 。 草 屋 八 九 间 。
榆 柳 荫 后 檐 ,
暧 暧 远 人 村 , 动词,遮蔽
桃 李 罗 堂 前 。
依 依 墟 里 烟 。 罗列、排列 村落
狗 吠 深 巷 中 ,
鸡 鸣 桑 树 颠 。
户 庭 无 尘 杂 , 虚 室 有 余 闲
久 在 樊 笼 里 ,
复 得 返 自 然 。
官场生活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流 传至今的有125首,他的作品大 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 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 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 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 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 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 个新的境界
走进文本
归园田居
(其一)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注意字音和注 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①田园生活 ②怡然自得的心情
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
艺术技巧
1、巧用比喻、对比、双关等。
2、景物描写采用白描手法,融情于景。
总结背诵
爱丘山
黑暗 厌
田园: 闲适、幽美
恋
方宅 榆柳
草屋 桃李 炊烟 鸡鸣
官场: 尘网
弃
归 无尘杂 有余闲
村庄 狗吠
总结:樊笼
自然
思考文本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吗?
你觉得能从本诗作者陶渊明的身
上得到
怎样的生活启示?
我觉得,陶渊明用他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
一个人一定要选择一种不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实
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不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