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
视作变量 , 再构造 出关于此变量的函数 , 转化为求关 于函
( 形成对问题逆向、 三) 侧向及发散思维的习惯
逆向思维往往是与一般的、 传统的思维相反的一种思
维, 如在“ 司马光砸缸” 的故事中, 小司马光聪明之处在于 危机之时, 善于借用逆向思维解决问题: 让水脱离于人, 一 般的思维是让人脱离于水。 侧向思维即思维向外侧扩散, 通常可解释为是借用“ 外部” 信息, 的 这些信息表面看起来 似乎与待解决的问 题毫无关系, 但具有“ 之石, 它山 可以攻 玉”出自 诗经》的作用。 ( 《 ) 如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到的“ 补
数的最大值问题, 从运算过程来看, 较为复杂; 如果我们变 换问题的角度 , 注意到 O 、M长度为定值, AO 在三角形中将 两个变量/ M 和/ A _ A . M相互关联、 O O 并制约在一起求解,
从解题的策略上显然是优化 的:令 /O M 0 , A = ,在 AO A M 中,由正弦定理得 : s o = MA s = 0 s ,故
一
在全集 u中,这充分说明 C uA和 A是对立统一的, 符
合哲学的观点, 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性, 它们是对立
统一的。
( ) 四 积极形成反思意识
东西背后体现出学习者对数学的理性思考。举一案例。 笔者在讲高中数学中数乘向量 ( 概念时, 』 ) L E 首先让
学生先从特例出 发理解, 如先理解“ =-” 为此引导 2 a 时, a  ̄ 学生联想实数乘法的意义, 23 的意义是什么?学生 如“x” 明白23222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 x=++ , 几乎没有一 个 学生能将乘法符号“” ×写对, 都写成了 叉号“ 。 ×” 事实上, 乘法本质是加法的另一种表示, 乘法符号“” X 实际上就是
的形成 。当一个问题想不清楚时 , 经常要不分时 间与空
间地去思索, 要达到一种过量思考, 在此过程中解决者 大脑中的多个神经通路会得以发展 , 其问题意识增强, 大脑更加聪明,在某瞬间问题解决的灵感往往产生, 灵 感是创造性思维 由量变到质变 的一个 飞跃 , 这种感性 的
道①( A A = ②( A N = 结论①说 明是 cu ) A ; c ) A U, U C A和 A U 对立的, 结论②说明c A和A是统一的, u 统
两支队, 1++++=9 应有 574212 场比 赛。 【 思路分析 2创新思维可这样考虑: 】 因为每场要淘汰
1 个队 , 个 队要淘汰 2 个队才能决出一个冠军 , 3 0 9 因此应
安排 2 场 比赛。 9 ( ) 二 对问题进行拓展 变换 , 形成“ 多解” 一题 的习惯
潜力和聪明才智。 举一例子。假如现在是下午 1 3 分, “ 点 0 如果你的表变快了 , 时间恰好显示是 l 4 分 , 点 0 你如何去
“ 过程性评价” 就是一种倾 向于“ 过程” 发展” 和“ 的
非常容易:1它仍是一个向量;2实数 实质上是对 () ()
向量口 进行了同直线上的“ 伸缩变换” 。①当 0 > 时,
的方向与 口 的方向相同, 并且当k lf t Il使得 口 > , >a , 在同方向 拉长, << , flI入 当OklI <a ,使得 a 在同方向 缩短, ②当 k O 的方向与 a < 时, 的方向相反 ; 并且当一
创造精神 , 有了强烈的创造动机和激情 , 才能释放出创新
去探索、 去冒险、 去体验成功与失败、 去相互提问时, 发展
问题解决能力才能成为学数学和做数学的一个 自然的组
成部分。
【 例题 1‘0 】 支足球队进行淘汰赛, 一个冠军, ‘ 3 决出 问
需要安排多少场比考虑: 支队比赛, 3 0 每次出
古人云: “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当你 处理完问题时要反思你的解法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其它 更简洁更优化的方法?积极的反思意识往往是创造性思
维的“ 产生点”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 。 “ 掌握数学意
匮 ui aedea E Pta ehJ dan蚴i n 究r c arc R c t Ic s  ̄ o
苎 = 旦 一 旦 =
2 2C¥ 2 V 0
b= 经过圆 2 Ul y0 + = 的圆心 0所以圆上任意一点 M y , (,) 到直线 a+y 0的距离都小于或等于圆半径 1 d xb= . = 、 /
:
、 - 5 cs 、 / cO 0 o 一/ O 根据式子的结构特征,联想到直线的斜率公式 , 令 y一 - — 则Y 可以看成是 c Os O与(/ ,) o ,n) 、 0点 s i
学问题进行拓展变换和一题多解的习惯, 有利于创造性
jE u ain ci n e e rh d t l r t a R s ac c o a a c P e d
思维的形成。
味着什么呢?这就是说善于解题,
不仅善于解一些标准的题 , 而且善 理、 见解独到和有创造发明的题。 ”
c 一 / 、2
Ⅱ+ 26
l +, ≤1似+y . a b l , 6≤1 x ,
’ 。
【 拓展变换】 已知a b 1 2 = 求 a+y 最大值. 2 2 , 2 xb 的 +=X
( 解答略)
连线的斜率的相反数 .‰ l ・ .
【 反思评价】 以上解法是从函数的思想出发: _ M 将/ A O
1 0 <<, 使得 a 在反向缩短 ,< 1 一 使得 a 在反向拉长; ③当 0 : 。 = 时, 0 ( “ 六) 竞争” 合作” 与“ 的教学环境, 有利于创造性思维
内的二维思维, 还可能是三度空间中的的立体思维。 例如, 给三个人照相, 他们有几种站位方法呢? 从一维空间上思 考是六种站法 , 如果从多维角度发散思考会有很多站法。 在数学教育中, 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在有 效发展学生的创造心理, 重在对学生“ 创造精神” 的培养, 而不是进行做题技巧、 技法的机械训练。学生只 有具有了
要有“ 质疑” 的精神, 要有挑战“ 权威” 传统” 和“ 的勇气。 教 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课堂环境、 人文环境,
教师既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思 考 ,对学生形式上的灌输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的。 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匈菲尔德指出: 当教师创设一种环境 , 只有 鼓励学生
理 科 教 学 探 索
浅 谈 数 学 教 育 中 的 创 造 性 思 维
陈桂 虎
( 石家庄市第二 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 0 0 ) 5 0 0
摘
要 : 少学生学 习数 学, 不 习惯于死记规 则并机械运 用, 当遇到 问题 时靠竭 力回忆、 目尝试 , 盲 解决 问题 基
本 靠机遇 , 缺乏创造性。在数 学教 育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有效发展 学生的创造心理 , 养学生 重在 培
一
、
对“ 创造性思维” 的解读
气、 机遇发现 , 这种过程是毫无意义的思维过程。 创造性思 维的培养在于问题解决者首先要树立创新的态度和信念 ,
在汉语系下 ,创 ” 造 ” “ 和“ 相关联 , 具有破坏与构建相 统一的含义。所以“ 创造” 就是指破坏 、 否定和突破旧事物 旧模式 , 构建产生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 思维” 中的“ 思” 是思考 ,维” “ 可理解为“ 方向”“ ,思维” 就是沿着一定的方 向思考。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固定的延伸方向, 它既可能是 同一直线上思维( 包括相反方向即逆 向)也可能是在平面 ,
的创造精神 , 而不是 进行做题技巧 、 技法的机械 训练。教 师要 积极 地为学生提供 创造性思维的课堂环境 、 文环 人
境 , 励 学 生 积 极地 进 行 创 造 性 思 维 。 鼓
关键词 : 学教 育; 数 创造性思维 ; 过量思考 ; 思; 反 竞争 ; 合作 ; 评价
中 图分 类 号 : 3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9 0 2 1 0 — 0 3 0 G6 36 A 1 0 — 1 X( 0 7 0 4 — 3 O 2)
件 xy l % 2 可看作是以 = 原点为圆心, 半径为 1 单位圆, 的 而
a+y xb=
N d+ , b /
【 解析】 M 2 / o ,、 s , 设 (、 c O2 / )由夹角公式得: s n
一
£
=
…
O MA
2 '-oO 2 V cs - 2
。联系到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直线 lx :+ a
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
( ) 一 转变观念 , 树立创新意识
当下, 许多学生习 惯于死记老师教给的规则, 并机械
运用, 不敢越雷池半步, 学习数学成为简单做数学问题, 当
遇到问题时全靠竭力回忆、 目 盲 尝试, 解决问题基本靠运
决者要对数学对象和数学结构十分“ 敏感”并能依据它 , 们分析发现不同 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决者养成对数
, ●
【 2已 d b l 2 l 例题 】 知 +2 ,+ 求证: +y . = a b ≤1 x
不等式” :
・
【 思路分析 1 】 根据所给数学结构特征 , 联想到“ 均值 于解一些要求 独立思考 、思路合
厂
:
.
掣 , 毕 - b 华 +二- 二b 二 . y 二学 1 y _ ≤ . ≤
校对表?” 常规思维是只要把表的分针逆时针( 回) 1 往 拨 0 分即可 。 假如我们引导学生发散去想 : “ 假如不把分针逆时 针拨, 而顺时针拨是否可以呢?” 答案是肯定的。
二、 在数学教育中, 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对问题进行拓展变换, 通常是改变原问题的条件、 或 改变结论 、 或对原问题进行一般化或各种引申等; 一 而“ 题多解” 是指对一个问题探求其多种解法。所以, 问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