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善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的保障与限制法研2012级 622030103003范迎洁摘要:“宁可让一个人或者报纸在报道偶尔失实时不受惩罚,也不能使全体公民因担心受惩罚而不敢批评一个无能而腐败的政府。
”此话引自1923年美国一地方法院的判决书。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在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并未获得有力或者说有效的保障,侵犯公民言论自由的事件时有发生。
本文中,笔者首先论述了彭水诗案引起的思考,并对言论自由的涵义进行论述,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可以采取的具体完善措施。
关键词:言论自由人权保障与限制完善引言:“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法国良心”的伏尔泰的名言。
这句名言一直被美欧媒体和政客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广,作为捍卫“言论自由”标志性的符号。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显然,在我国的宪法规定中,把言论自由放在了第一位,那么,这对保障我国公民言论自由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呢?言论自由的概念与渊源是什么?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的的现状怎么样?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呢?一、彭水诗案引起的思考 2006年8月15日,彭水县教委的办事科员秦中飞写了一首这样的词:《沁园春·彭水》“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
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
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
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
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
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
虎口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
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
”词写好后,秦用短信以及QQ转发给了其他朋友。
时隔半月,8月31日,警察突然找到了他。
公安机关认为,在这首词里,隐喻了彭水县委县政府三个领导——前任彭水县委书记马平,现任县长周伟,县委书记蓝庆华。
因此构成了毁谤这三个领导的罪行。
9月1日晚上,秦中飞被彭水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刑事拘留,关押在看守所。
10天后,经过数次提审,公安局于9月11日对其正式下发逮捕令。
他在被关押了近30天后,由公安局动员其远房堂兄“取保候审”。
其间,公安机关还传讯了接收短信的10多个人,以及这些短信的二次甚至三次传播和接收者,“至少有40多人受到牵连”。
彭水县人民检察院认定秦中飞诽谤了现任县委书记和县长。
检方的起诉意见书称,秦中飞捏造了一首引起群众公愤的词,利用QQ和短信方式进行发送,严重危害该县社会秩序和破坏了蓝庆华、周伟的名誉,触犯刑法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涉嫌诽谤罪。
在彭水诗案中,当地的政府和政府官员指责秦中飞诽谤:“在彭水县委副书记孟德华看来,秦中飞在《沁园春·彭水》中有主观意识地诽谤。
‘白云中学和虎口宾馆仍在施工当中,只不过进度缓慢;而沙沱彩虹桥,是由重庆高等级公路管理公司负责,根本不关彭水县政府的事。
’”针对后来秦中飞等人在网上发帖的事,“彭水县政府官员认为,所有事情均是由‘刁民’鼓捣出来,而这类人,在彭水为数不少。
彭水县委书记秘书庹云强说。
‘比方说,秦中飞诽谤案,重庆市媒体从没报道过,在网上发帖子的总是那么几个相同的人,他们是存心破坏社会秩序。
’”一首抽象隐讳的诗,并无明确的事实指责,而且传播范围极小,彭水官员却对号入座,将其定性成了诽谤。
这样一起案件,是一起重大违宪和侵犯人权的事件,地方政府领导滥用公权,必须得到应有惩罚和相关责任追究,从而使之成为保障中国公民言论自由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看来,中国法律对中国公民批评权的保证需要出台一个类似于纽约时报规则的规范来确定对政府官员和公众人物的批评与诽谤的界限;而在这个个案中,对以法律的名义打击报复批评者的某些官员,我们也该追究其应有的责任。
二、言论自由的概念与渊源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言论自由,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言论。
言论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因此,言论自由的保障,有助于思想与资讯之流通,为推动文明进步与发展之原动力。
密尔在其代表作《论自由》一书中,对言论自由对人类精神福祉的必要性做出了精辟的概括,并指出:“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
没有对言论自由的保障,就没有思想之激荡,社会之进步。
”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当然,从广义上讲,言论自由的范畴还包括新闻、出版、著作等自由。
①言论自由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与我们公民息息相关的,是涉及公共政治领域的言论自由,因此,不断拓展公共讨论的空间,保障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发言权是言论自由权的应有之义。
尤其在当今社会,网络言论的自由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政府是否最大限度保障公民言论自由的重要标准。
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角度来说,某种事物的性质完全可以是多重的、复合的,而不仅仅是单一的、单纯的。
言论自由的宪法权利属性也是如此。
因此笔者认为言论自由是政治自由、精神自由与准思想自由的结合体。
在它身上,既体现了政治权利的属性,又体现了精神自由与准思想自由的性质。
我们说言论自由是政治自由,首先是因为言论自由的核心内容是政治言论自由,即对于政治和公共事务的意见、主张的言论自由。
它理应受到宪法的第一位的保护。
其次,从言论自由的滥觞、流变历史来看,政治表达内容受到专制统治的最严厉、最频繁的镇压,政治言论自由是历史上的表达自由的内容中最匮乏,亦最令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部分。
当然,言论自由的核心内容是政治表达自由,并不意味着言论自由完全排除非政治言论的自由,它们也应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只不过其地位次与政治言论自由而已。
从言论自由的目的角度来分析,它还具有精神自由宪法权利属性。
人们拥有言论自由,从终极的目标来说,无非就是使自己心情舒畅、精神和谐,寻求情感的愉悦与解放。
我们将言论自由是为准思想自由,也有利于保护言论自由。
因为,法律只能惩罚行为,而不能惩罚思想。
言论自由是准思想自由,就决定了任何人和任何权力在一般情况下,即原则上不能惩罚人们的言论,只有言论同违法行为或着说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表达了民主社会中法律明文禁止的内容的时候,才能惩罚这种言论。
由此可见,言论自由不仅仅是政治自由,也不仅仅是精神自由或准思想自由,而是政治自由、精神自由与准思想自由三重自由的统一体、结合体。
言论自由是①李忠:《因特网与言论自由的保护》,《法学论坛》,2002年第1期指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各种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发表意见的自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在此期间,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并产生了职业法律工作者阶层。
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法治、民主、自由、人权思想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日益深入人心。
所有这些,都为研究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状况显然不令人满意。
三、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的现状本来历史上,我国就缺乏言论自由的传统。
中国在秦之前尚可闻到一点君主对言论宽容的古风,如“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子产“闻而药之”。
春秋战国时期还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盛况。
自秦以降,历代统治者以极权去言去私学,又独尊儒术以至民清大兴文字狱,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代留给我们的遗产。
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文化的束缚导致中国缺乏言论自由的传统。
那么在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的现状是什么样的。
笔者在此总结:从言论自由权的经典案例“彭水诗案”,到2008年的中国“人肉搜索”第一案等一系列案例表明,我国言论自由权仍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首先,我国法律缺乏对言论自由的保护性规定,宪法仅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而对于言论自由权的保障措施宪法并未涉及,这当然也不利于对言论自由的保护;其次,行政违法行为经常侵犯公民言论自由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公民的言论自由;同时,从另一方面说,我国法律也缺乏对言论自由行使的具体限制性规定,因为言论自由是相对的,其行使不得侵犯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不可否认的一点,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公民法律意识与公德素养仍然较低,导致立法司法机关乃至整个社会对言论自由的漠视。
”①四、我国宪法制度对言论自由权规定的不足与完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爱人民监督。
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的自由;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第四十一条:中①郑贤君:《全球化对公民社会权保障趋势的影响》,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虽然,我国对言论自由作了一系列法律规定,但目前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并未获得很好的保护,言论自由的现状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
我国的宪法表述似存在下列不足:(1)规定过于简单,界定不够明确,与英美法系国家相比,我国对有关言论自由的规定还存在很多空白;(2)缺乏对言论自由的保护性规定,我国宪法仅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而对于言论自由权的保障措施宪法并未涉及,这当然不利于对言论自由的保护;(3)缺乏对言论自由行使的具体限制性规定,我国宪法对言论自由行使的限制没有作出专门规定,而是适用宪法对于言论自由行使的统一限制。
针对以上现象与问题,如何改善我国的言论自由现状,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公民的人权,是当前我国人权问题的关键所在。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保障我国公民的言论自由:1、加强完善立法首先我国应该参照外国尤其是美国优秀的法律,进一步完善我国立法保障公民言论自由,首先应当完善宪法条文的表述。
我们必须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的言论自由的范围、种类和限度。
除宪法制度的完善外,在具体法律制度中也应注意对言论自由的保护。
主要可以单独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法或者叫基本权法,从法律上彻底具体明确保障公民权利,单独设置一章规定言论自由的。
但在现实中面临着弱势群体无话语权的现状,我国的立法机关可以创设法律,授权并指定政府在必要时刻对弱势群体给予必要的话语支持。
2、行政保障与司法审查与救济行政权也是最容易被滥用而侵犯公民权利的,因此,落实、深化和完善我国宪法的人权基本原则就必须使得行政权的行使合理化合法化。
另外,司法在现实层面如何保障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是一个关键问题,否则在宪法所宣称的言论自由权被侵害时受害人便无从获得救济。
在言论自由权的运用中,涉及话语权的分配问题,言论自由权的运用理应顺从其正常规律。
司法如何保障言论自由权,在笔者看来建立司法审查机制,对公权力行为进行严格的审查和规制,对政府保持时刻的警惕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