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余热制冷

余热制冷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单效再吸附循环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吸附床1 BaCl 吸附床2 NiCl
2
余 热 利 用
吸附床1 BaCl2 吸附床2 NiCl
4-5 吸附式制冷机
双效再吸附循环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吸附床3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吸附式制冷机应用案例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6 喷射式制冷机
循环及主要部件
1
9
2 4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3
余 热 利 用
7
5
6
4-6 喷射式制冷机
蒸汽喷射式制冷案例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吸附床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吸附床
4-5 吸附式制冷机
单效液体蒸发吸附循环 图 中,a-b为床的显加 热过程,b-c为床的加 热解吸过程,c-d为床 的初冷却过程,d-a为 床的冷却吸附过程 ,fe为节流降压过程 ,b-f 和e-a分别示意性地绘 出了冷凝和汽化制冷过 程。
机型——余热型
烟气 余热 型双 效机 组流 程图 (二)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2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机型——余热型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余热 复合 型机 组流 程图
4-3 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流程及循环
3’a 3a
3’ab
7a 4a 5a 9’a 2a 5 4 9a 8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聚酯行业的应用
85℃热水 38℃ 回冷却水系统
32℃ 循环冷却水 95℃热水 热水槽

氯气去填 料干燥塔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来自氢气 干燥器
氯化氢 合成炉
7℃冷水
氯气冷却器
12℃冷水
来自氯气缓冲罐
注:原冷却系统作为备用保留,图中未画出。
氯气来自离 子膜电解槽
余 热 吸附床1 吸附床2 利 阶段B 利用吸附床1中的吸附剂1在p1、T1下的解吸(吸热)实现 用
制冷,而吸附剂3在低压p1及回热温度Trec下吸附(排热)。同时, 吸附剂2在高压pH及回热温度Trec下解吸,而吸附床3中的吸附剂1 在pH和TM条件下吸附(排热)。该阶段发生热回收,即吸附剂2解 吸所需要的部分热能由回收吸附剂3的吸附排热来提供。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氯化钙-氨吸附式制冷机
1.压力表, 2.冷凝 器, 3.储液器, 4. 排水口, 5.冷冻水 出口, 6.蒸发器, 7.冷冻水进口, 8. 节流阀,9.液位计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氯化钙-氨吸附式制冷机
10.烟气进口, 11. 控制箱, 12.吸附 床, 13.烟气出口, 14.电磁阀 ,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2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流程——并联流程
3b
3c
3a 11 10 12 3 1a 1 13 9’ 2 9 8 5 7 4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w 0 s1 s 2

4-2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流程——串联流程
3c 11 10 12
余 热 利 用
4-4 喷射式制冷机
4-4-3 蒸汽喷射式制冷案例
能 制 源 冷 前 及 沿 低 技 温 术 技 之 术
余 热 利 用
4-7 维勒米尔制冷机
VM制冷循环
VM制冷机按VM热 动力闭式气体回热 制冷循环原理工作 ,它可以看成是用 热能驱动的斯特林 制冷机,电动机只 在启动时提供少量 动力。常用VM制 冷机的中间温度为 环境温度,简称室 温。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流程和循环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单效制冷机的驱动 热源为低品位热源 ,其COP在0.50.75。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1 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机型——余热型
3b
3a 5 9’ 7 4 8 13 9 2 1 3 1a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w 0
s

4-2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流程——串并联流程
1—冷凝器; 2—低压发生器; 3—蒸发器; 4—吸收器; 5—高压发生器; 6—高温热交换器; 7—凝水换热器; 8—低温热交换器; 9—引射器; 10—吸收器泵; 11—发生器泵; 12—冷剂水泵。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氯化钙-氨吸附式制冷机
能 源 15.冷却水出口,16.冷却水进口 前 17.压力传感器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氯化钙-氨吸附式制冷机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吸附式制冷机应用案例
LPS
4-4 氨吸收式吸收式制冷机
单级流程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4 氨吸收式吸收式制冷机
两级流程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级氨吸收式制冷机的系统
1—高压精馏塔;2—冷凝器;3—过冷器;4—蒸发器;5—低压吸收器; 6—低压溶液泵;7—低压溶液热交换器;8—低压精馏塔;9—高压吸 收器;10—高压溶液泵;11—高压溶液热交换器
32℃ 来自工厂的循环冷却水
尿 素 一 吸 塔

一吸冷却器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冷碳丙液 去脱碳塔
10℃冷水
一甲液去 一甲泵 混合气来自 一段蒸发器
70℃热水 15℃冷水
注:原冷却系统作为备用保留,图中未画出。
碳丙液 波纹管换热器 来自脱碳塔 的热碳丙液
4-3 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烟气 余热 型单 效机 组流 程图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2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中同时装有高压发生器和 低压发生器。高压发生器用压力较高的蒸气(一般为 0.7~1MPa)或燃气、燃油等高温热源加热,产生的 高温冷剂蒸气作为低压发生器的热源,在低压发生 器中冷凝,加热低压发生器中的溶液,使低压发生 器发生冷剂水蒸气。对热源提供的热量作了二次利 用,提高了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系数。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其制冷性能系数可提 高到1.3以上。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 流程一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
流程二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
机组构成 1. 蒸发器抽气阀
4-3 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石油行业的应用
38℃ 回循环冷却水系统 7℃冷水 冷凝器 32℃ 来自工厂的循环冷却水
15℃冷水 来自稀释蒸汽发生器 0.3MPa蒸汽
脱 丙 烷 塔
来自脱乙烷塔釜料

去MAPD转换器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凝水回发生器
去脱丁烷塔 重沸器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7 维勒米尔制冷机
VM制冷机的工作过程
能 源 前 过程1-2:热推移活塞向 沿 右运动,冷推移活塞向上运 技 动,冷腔和热腔容积同时减 小;冷腔中的部分气体通过 术 冷量回热器R 被其中的填 料加热到中间温度T ,进入 之
c0
m
中间腔。而原来处于热腔内 余 的气体通过热回热器Rh,由 热 填料冷却到中间温度Tm,进 利 入中间腔。在这个过程中, 用 由于冷热两腔容积同时减小, 整个机器内部气体的平均温 度和压力变化不大;气体在 冷量换热器C中吸热,产生 制冷效应。
2.冷凝器抽气阀I
3.冷凝器抽气阀II 4.隔离器、蒸发器筒体 5.冷凝器、吸附床筒体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余 热 利 用
4-5 吸附式制冷机
硅胶-水吸附式制冷机
机组构成 6.传质阀 7.热水旁通阀 8.吸附/解吸切换阀 9.控制柜 10.回热阀I 11.回热阀II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吸附床4
阶段A 利用吸附床3中的吸附剂1在p1、T1下的解吸(吸热)实现 制冷,而反应物2在p1、TM下合成(排热)。同时,在吸附床1和吸 附床2的系统中,在高压pH下吸附剂3被加热,发生分解反应,而 吸附剂1被冷却发生合成反应。
4-5 吸附式制冷机
双效再吸附循环
吸附床3
吸附床4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4-6 喷射式制冷机
蒸汽喷射式制冷案例
Typical Steam Jet Refrigeration Plant
能 源 前 沿 技 术 之
1750kW of Refrigeration Producing 5 Deg C of Chilled Water. Flow Rate – 75m3/Hr
8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