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S-x型 空气预热器轴承油循环控制系统 使 用 手 册 0JN.390.401.SC版本号:V1.0哈尔滨聚能燃烧控制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BLOS-x型空气预热器轴承油循环控制系统版本号:V1 .0 0JN.390.401.SC1.概要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润滑油循环控制系统已经能够自动测量和控制高粘度润滑油的粘度。
最大运动粘稠度能够调整并控制在2080mm2/s。
BLOS-x型空气预热器轴承油循环控制系统适用于各种规模火电厂锅炉的空预器支撑轴承和导向轴承。
也可作为其它重载场合的润滑油控制系统。
该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智能检测仪表,负责完成温度的检测和计算,控制命令的输出。
(2)电气控制柜,负责手动、自动两种模式的切换,提供驱动电源和完成过载保护等。
(3)四套油循环装置,负责实现高粘度润滑油的循环和冷却。
2.主要技术参数2.1智能检测仪表(安装在电气控制柜内)采用单片机技术冷端补偿,自动稳定调零和非线性处理以保证实现在所有测量范围和宽电源范围内的测量准确性。
人-机界面使操作者可方便的进行操作和维护。
技术参数环境:温度0~50℃,相对湿度:≤85%电源:AC220V(±15%)分辨率:1℃精度:0.2%输入特性:热电偶:输入阻抗>10MΩ,热电阻:线阻0~5Ω,三线相同电压输入:输入阻抗>300kΩ,mA:输入阻抗250Ω耗电:<5W 重量<0.5kg2.2控制柜a.负载:单路AC380V,10A(四路输出)b.过载保护:2.5~4Ac.电源输入:三相三线,AC380V;7.5KVA 50Hz;一路AC220V;1KW,50Hzd.耗电:50V A(全部负载)e.可选功能:手动/自动f.尺寸:800×1800×600(宽×高×深) g.重量:120kgh.工作环境温度:0~45℃;相对湿度:不大于80%2.3油循环设备:a.润滑油黏度:小于2080mm2/Sb.过滤精度:50µmc.冷却水温度:不高于32℃d.连续运行压力:不高于0.5MPae.运行噪音:不高于80dbf.重量:100Kgg.环境温度:20~75℃相对湿度:不大于80%2.3.1电机a.型号:Y90L-4b.电压:三相三线AC380V 50Hzc.功率:1.5KWd.转速:1400r/min2.3.2油泵a.型号:油泵SPF20b.流量:20升/分(75~2080mm2/s)c.出口压力:0.5MPa2.3.3过滤器a.型号:XU-A100×50b.标称流量:63升/分c.标称压力:1.6MPad.堵塞报警压力:0.35MPae.内部旁路差压:0.4MPa2.3.4冷却器a.型号:ZLC1-0.8Lb.换热面积:0.4m2c.冷却水流量:1~3m3/h3.工作原理3.1系统工作原理系统运行时,安装在轴承油槽上的温度传感器将油温转换成对应的电流信号,通过电缆传送到智能检测器进行A/D转换。
处理后的信号被送到CPU并储存在内部存储器上。
当测量到的温度超过预置的温度(T)时,智能处理器将发出一个控制信号(在自动方式时)使控制柜内的交流接触器动作,继而油循环系统的电机将带动油泵工作,油槽中的高温(低粘度)油被泵出并进入油循环系统的管路。
经过过滤并冷却后,低温的油被送回轴承油槽。
这一过程一直进行到润滑油温度降到设定的停止温度(粘度已被增加)(T-5℃),智能检测器发出停运信号断开电机电源停止循环。
这样就完成了粘度的自动调整过程。
启动温度已经设置成35-45℃,对应于680号齿轮油。
润滑油粘度1350mm2/s。
启动温度的设定可以通过控制盘上的智能控制器面板上的键盘完成。
当齿轮油的温度超过75℃时,系统将自动向DCS发出一个报警信号。
当油循环系统的过滤器发生堵塞(出口/入口压差达到0.35MPa),过滤器上安装的差压开关将动作(两根引线之间电阻变为零)。
当电机过载不能工作,或者其它原因导致负载电流超过6A,电机电源将自动切断来保护系统。
3.2部件工作原理3.2.1智能检测器工作原理测温元件将温度/电流信号通过电流/电压信号转换将温度信号转换为成比例的电压信号。
电压信号送至COC进行A/D转换后成为数字信号,保存在内部存储器中。
经过处理器的识别和运算,一系列控制和动作命令通过输出回路被执行:启动、停止,温度显示等等来在设定的工况参数条件下完成测量、显示和报警工作。
3.2.2控制柜工作原理当系统运行时,智能控制器的输出信号被送到控制柜内的交流接触器。
通过交流接触器,电源,循环系统的启停得以实现控制。
控制柜内有四个相同原理的回路,分别对应4套油循环装置。
每个回路有一个远控/就地(自动/手动)转换开关,一个过载保护元件和一个运行指示灯。
通常情况下系统运行时,功能选择开关可以根据需要被置为“远控”状态或者“就地”状态。
3.2.3油循环设备的工作原理当油循环设备运行时,油泵将润滑油以20升/分钟速度通过50µm的油过滤器过滤,过滤后的润滑油通过冷却器进行热交换。
冷却水吸收润滑油的热量使它温度降低(油粘稠度增加)。
冷却的效果与冷却水流量成正比而与水温成反比。
4.结构特点油循环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两套导向轴承油循环设备;两套支撑轴承油循环设备;一套控制柜,导向轴承管线和支撑轴承管线由现场安装单位或使用单位负责。
为了完成循环、过滤、冷却、远距离测控润滑油,系统采用了压力适应范围很大的油泵。
为了减小压力损失,系统采用了大过滤器和冷却器。
为了实现远距离(100米)的测量、自控和数字显示,系统采用了高稳定性,线性良好的温度变送器。
系统采用自稳定斩波调零放大器作为信号调节级,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系统采用适用于控制场合的单片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扩展芯片作为系统的关键部件,使得系统具有高可靠性并易于操作。
5.安装和调整系统出厂前已经进行过预调整和模拟运行试验。
安装系统前,用户应首先检查设备在运输途中是否破损,依据装箱清单清点部件。
用户必须仔细阅读本手册并充分了解工作原理和各项技术参数。
5.1油循环设备安装5.1.1油循环设备应放置在靠近轴承油槽并与基础可靠固定。
油管路应尽可能短(不超过4米)并保证没有过多折弯,否则运行时油泵将可能过热。
5.1.2油管线出入油泵的接头直径必须与油泵的接头相同。
管线的直径一定不要小于油泵入口/出口的尺寸。
否则有可能影响油泵的吸力,缩短油泵的使用寿命。
5.1.3启动油泵之前,必须通过油泵的入口(也是温度表的安装孔)注入一些系统使用的润滑油,严禁无油的情况下空转。
5.1.4安装之前必须彻底清理阀门和管线,确保没有任何异物进入油泵,否则油泵将可能损坏。
5.2电气控制柜的安装参考本公司提供的控制柜图纸。
5.2.1电气控制柜应安放在坚固的基础上,尽量靠近油循环设备以方便操作和维护。
周围通风良好,空气干燥清洁。
5.2.2通过导线将电气柜的接地螺栓与“保护地”连接。
5.3传感器的安装首先确认导向轴承和支撑轴承油槽上螺孔的位置,加入一个四氟乙烯垫圈后拧紧传感器,螺纹规格是M10×1。
5.4电缆连接电气控制柜和传感器之间的信号和控制电缆必须按照本公司提供的图纸进行。
注意:电气控制柜内的通道必须与传感器对应,例如1#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空预器A导向轴承上,那么必须对应控制柜内该油槽的控制通道。
6.操作和维护油循环系统维护流程如下:关闭系统电源关闭管线上的油阀维护电机/油泵--à测量绝缘值并更换密封垫维护过滤器------à清洗或更换过滤元件维护控制柜------à手动/自动功能;温度超过75℃报警功能完成维护在通常的工作状态下,系统的部件必须按期每年维护,维护工作应在有经验的电气或机械工程师指导下进行。
6.1油循环设备6.1.1在注入润滑油之前,管线里的铁锈和其它异物必须用水或者压缩空气清除干净。
6.1.2在向管线注入润滑油的过程中,油循环系统的排气口必须打开。
第一次试运系统的时间不应该超过30秒。
当循环的润滑油从排气口溢出后,关闭排气口。
6.1.3在维护时,油泵、冷却器和过滤器中的润滑油必须排出。
6.1.4不要在油温低于20℃的情况下启动油循环设备,否则将损坏油泵。
6.1.5在运行期间,管线接头的密封状态必须定期检查防止泄露。
否则将损坏油泵。
6.1.6如果油过滤器堵塞,请清理滤网或更换新滤网。
6.1.7在每年的维护中,清洁镀锌管或者更换新的镀锌管以防止防腐功能的丧失或者热交换器的损坏。
6.1.8除非已经损坏,否则不要随意拆卸油泵。
6.1.9如果冷却水中含盐、碱或其他腐蚀性物质,对于冷却器维护的次数要充分增加。
如果需要,清洁供水管线。
6.2电气控制柜初次上电之前,参照系统图纸仔细检查电线和电缆。
如果确认无误,系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6.2.1将电气控制柜的四个功能选择开关置于“手动”位。
6.2.2上电后,数显表几秒钟后将显示测点当前温度值,操作面板可以查看各项参数。
6.2.3检查完毕后,用户可以操作面板按键来检查其他功能或进行设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