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 .第三章第三节维持气道通畅(2)

9. .第三章第三节维持气道通畅(2)


五、气管切开置管术
气管切开体位
气管切开部位
注意事项
术前:床边备急救药物与用物,及同型气管套管,以备急用。 术中:患者头始终正中位,并避免切开第1环,也不低于第5
环。 术后:①随时吸痰,每日定时清洗内管,做好维持下呼吸道通
畅的护理 。②保持适宜室温在22℃左右,湿度在90%以上。 ③保持颈部切口清洁。④防止套管脱出。 拔管:拔管前试行堵管1~3天,从半堵到全堵,如无呼吸困 难即可拔管,拔管后床边仍应准备气管切开包,以备急用。
5Min脑内ATP枯竭 6Min脑神经不可逆 病理变化
一、常见的气道阻塞原因
(1) 舌根下坠,主要发生于昏迷病员 是最常见的 (2) 呼吸道异物、分泌物或血液 (3) 喉痉挛、系损伤、呼吸道分泌物等对上呼吸
道的刺激引起 (4) 支气管痉挛,大多为分泌物或误吸的胃液引

手法开放气道
记住:开放气道三部法
加强气道护理,妥善固定导管,每班应记录导管置入的长 度。
最严重的并发症
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又不 能及时发现是最严重的并 发症 !!!
六、气管切开置管术
适应证 1.喉阻塞严重,但病因不能迅速解除者。 2.需行人工呼吸者,且估计病情短期难以恢复或气管插管 时间过长者。
禁忌证 严重出血性疾病或气管切开部位下占位性病变而致的呼吸 困难。
注意事项
1.置入应小心缓慢,以免引起并发症,置入后,应立即检 查自主呼吸情况。
2.术后每日做好鼻腔护理,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加 强口腔护理,每1~2天更换鼻咽通气管一次并从另一侧鼻 孔插入。
三、喉罩置入术
适应证 1. 现场急救复苏需紧急通气者。 2. 处理困难气道时,代替气管内插管或插入气管导管。 3. 作为某些手术时作为常规通气道,如头面部烧伤换药、支气 管镜检查、头颈部手术等。
禁忌证 1. 颅底骨折者。 2. 各种鼻腔疾患,如下鼻大、鼻腔肿物、鼻出血等。
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合适的鼻咽通气管,长度为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外 径尽可能大且易通过患者鼻腔。
操作步骤 1. 患者取仰卧位,评估其神志、呼吸、鼻腔情况,选择合适一 侧鼻腔,清洁并润滑,必要时喷洒血管收缩药和局部麻醉药。 2. 置入通气管: 润滑鼻咽通气管外壁,将其弯曲面对着硬腭入 鼻腔,缓慢沿鼻咽底向内送入,直至通气管尾部达鼻腔外口。 3. 立即检查人工气道是否通畅 4 . 置管成功后,用胶布妥善固定。
头后仰-张口-托下颌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有助于保持患者气道通畅、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 进行机械通气。分为上人上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
建立上人工气道的方法有口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喉罩 置入术等
建立下上人工气道的方法有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环 甲膜穿刺术等。
二、口鼻咽气道的使用及护理
咽部气道分为口咽气道 和鼻咽气道
操作步骤
4. 分离颈部组织,暴露气管。 5. 切开气管: 确定气管后,一般于第2~4气管环处,用尖
刀片自下向上挑开2个气管环。 6. 插入气管套管: 插入外管后,立即拔出管芯,放入内管,
吸净分泌物,并检查有无出血。 7. 创口处理: 气管套管上的带子系于颈部,松紧以放入1指
为宜;切口一般不予缝合。最后用一块开口纱布垫于伤 口与套管之间。 8. 术后用物合理处理,详细记录。
气管插管概念
将合适的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操作。它是建 立人工通气道的可靠途径。
适应证 1.呼吸心脏骤停或窒息者。 2.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者。 3.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需吸引者。 4、各种全身麻醉和复合麻醉手术者
禁忌证 1.喉部疾病,插管损伤可引起严重出血者。 2.颈椎骨折、脱位。
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
直接放置法 用压舌板或舌拉钩协助,将口咽通气管的 咽弯曲部分沿舌面顺势送至上咽部,使舌根与口咽后 壁分开。
反向插入法 将口咽管的咽弯曲部分向腭部插入口腔 ,当其内口接近口咽后壁时(已通过悬雍垂),即将 其旋转180°,借患者吸气时顺势向下推送,弯曲部分 下面压住舌根,弯曲部分上面抵住口咽后壁。
禁忌证 1. 饱食、腹内压过高、有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危险者。 2. 肺顺应性降低或气道阻力高需正压通气者。 3. 咽喉部病变致呼吸道梗阻或张口度小而难以置入者。
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根据年龄与体重选择合适的喉罩,检查是否漏气并 润滑,另备注射器、胶布、吸引装置等。
操作步骤 1. 患者仰卧位,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头、颈部轻度后仰。 2. 置入喉罩: 有盲探和明视插入法。常用盲探插入法,即操作 者左手向下推开下颌,右手持喉罩,罩口朝向下颌,沿口腔中 线向下置入,贴咽后壁继续插入直至不能再推进。明视插入法 类似于气管内插管, 3. 气囊充气封闭,若喉罩位置正确,通气管通常会向外退出一 些。
吸道梗阻、反流或误吸、喉罩周围漏气、气 囊压力过高引起的神经损伤等。
四、环甲膜穿刺术
最简单的方法是病人仰卧位,头尽量后仰,用一根 粗注射针头-16号,刺向环甲膜进入气管腔,进入 后即有气流冲出,随即,上呼吸道阻塞的症状改 善或解除。环甲膜穿刺法只பைடு நூலகம்作为临时应急措施 ,不能替代气管插管。
适应证 1.急性上呼吸道严重梗阻,来不及气管切开者。 2.气管内给药、给氧者。 3. 牙关紧闭经鼻气管插管失败者。
(一)口咽通气管置入术及护理
适应证 口咽通气管只对没有咳嗽或咽反射的无 意识患者使用。常用于:
1.舌后坠或上气道肌肉松弛而致气道梗阻者、 2.手法开放气道无效者、 3.气管播管时替代牙垫, 4.癫痫发作或抽搐时保护舌齿免受损伤者等。
禁忌证 口咽通气管不应用于有意识或半意识的患 者,有以下情况时应慎用:
1.频繁呕吐、咽反射亢进者、 2.牙齿松动、上下颌骨损伤严重者、 3.咽喉部占位性病变者等。
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合适的口咽通气管,长度相当于从口角至耳 垂或下颌角的距离。
操作步骤 患者取平卧位,头后仰,清除口腔内分泌物 ,使口、咽、喉三轴线尽量重叠。置入口咽通气管方法 有直接放置法和反向插入法。置入后检测人工气道是否 通畅。
操作方法 常用常规气管切开术或经皮气管切开术。
气管切开插管(4)
气管切开插管(5)
气管切开插管(10)
气管切开插管(13)
常规气管切开术
用物准备 :气管切开手术包,不同型号气管套管,吸引 器,吸痰器,吸氧装置等。
操作步骤 1. 体位: 一般取仰卧位,肩部垫高,头后仰,保持正中位 ,使气管接近皮肤,暴露明显。 2. 常规消毒、铺无菌巾 、局部麻醉。 3. 切开皮肤: 多采用纵切口 。
护理
1.置入口咽通气管后应立即检查自主呼吸,若自主呼 吸不存在或不充分,应使用适当装置给予正压通气。
2.如患者吞咽反射比较强,可适当固定口咽通气管, 但不能将出口堵住,以防影响通气。
3.选择合适的型号
(二)鼻咽通气管置入术
适应证 1. 各种原因致上呼吸道不完全性梗阻,放置口咽通气管困 难或无法耐受口咽通气管者。 2. 牙关紧闭,不能经口吸痰,为防止反复吸引致鼻黏膜损 伤者。
根据是否利用喉镜显露声门分为明视插管和盲 探插管,临床急救中最常用经口明视插管术。
用物准备 :常规消毒治疗盘,内有麻醉喉镜、 气管导管、管芯、牙垫、5ml注射器、听诊器 、胶布、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吸痰管等。
操作步骤
1. 患者准备: 仰卧位,颈部抬高,使口、咽、喉、气管轴处于同 一直线, 充分吸氧。 2. 置入喉镜 :于患者头侧,使嘴张开,由右口角斜形置入。 3. 显露会厌 :悬雍垂 (第1标志 ),会厌 (第2标志 )。 4. 显露声门 :用力向前上方提起时,切勿以门齿为支点 。 5. 置入导管:轻柔 ,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约18~22cm。 6. 确认插管位置 :听诊、有条件时监测呼气末CO2波形 。 7. 固定并吸引气道分泌物,连接人工通气装置,处理用物,记 录。
禁忌证 1.明确呼吸道梗阻发生在环甲膜水平以下者。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操作方法
用物准备: 环甲膜穿刺针或用于通气的粗针头,无菌注 射器,1%丁卡因(地卡因)溶液,所需的治疗药物,供 氧装置。
操作步骤 1. 体位: 患者仰卧位,去枕,肩部垫起,头尽量后仰。 2. 定位: 在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正中处可触到一凹陷 ,即为穿刺位置。
喉罩选择型号
患者年龄/体重(kg)
新生儿/婴儿<5 婴儿5~10
婴儿/儿童10~20 儿童20~30
儿童/瘦小成人>30 正常体重成人 体型较大成人
喉罩型号
1.0 1.5 2.0 2.5 3.0 4.0 5.0
气囊最大充气量(ml)
4 7 10 14 20 30 40
注意事项
术前患者应禁食。 术中密切注意有无呼吸道梗阻。 术后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及常见并发症,如呼
急危重症护理学
重点难点
重点 气道异物清除术、球囊-面罩通气术急救方法及
注意事项
难点 建立各种人工气道的适应证、操作方法及注意
事项
第三章 第三节 维持气道通畅
何杏宝
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性
呼吸道受阻
10Sec意识丧失
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停止
身体组织缺 氧
呼吸及心脏停止
30Sec呼吸停止 60Sec瞳孔散大 4Min无氧代谢停止
第六节 环甲膜穿刺通气
环甲膜穿刺通气 位置(2)
环甲膜穿刺通气 位置(3)
操作方法
环甲膜穿刺点定位
3. 局部常规消毒,局部麻醉。 4. 穿刺: 将环甲膜穿刺针从穿刺点垂直刺入,刺入后,即
可感到阻力突然消失,取出针芯,穿刺针管口有空气 排出,患者出现咳嗽反射。 5. 连接呼吸装置,同时根据穿刺目的进行其他操作。
操作步骤
喉镜挑起会厌腹面暴露声门
气管插管时持管于插入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