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七讲 文化权力与传播秩序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七讲 文化权力与传播秩序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文化外交与软权力
国家把文化作为“大脑” 国家把文化作为“大脑”中的参照框架, 以此确定自己的身份、利益和思维方式。
——国际关系学者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 ——国际关系学者亚历山大·温特(Alexander Wendt)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国的文化外交
法国是近代以来大国文化外交的开拓者。自19世纪普法战争失败后,法 法国是近代以来大国文化外交的开拓者。自19世纪普法战争失败后,法 国开始通过法兰西联盟(Alliance Francaise)对外推广法国语言文学, 国开始通过法兰西联盟(Alliance Francaise)对外推广法国语言文学, 目的是“借此修复被击碎的国家威信” 目的是“借此修复被击碎的国家威信”,从此,海外推广法国文化就成 为法兰西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在1902年成立的“俗人使团” 法国在1902年成立的“俗人使团”(Lay Mission)还明确了一项使命: Mission)还明确了一项使命: 创办不受任何教派影响的教育机构,以此传播法国文化。在这个时期, 一些著名的法国大学也开始在国外创建法国学院。1910 一些著名的法国大学也开始在国外创建法国学院。1910年,法国建立了 1910年,法国建立了 国家校际交流处、海外学校和法语基金等文化关系机构。 1945年,法国“文化关系司”代替了“政治事务司” 1945年,法国“文化关系司”代替了“政治事务司”,并在国外建立了 若干类似机构。 1957年增设的“国际技术合作处” 1957年增设的“国际技术合作处”表现了重大的进步和新的方向:将文 化关系看做一个严密的整体,并在“展望未来” 化关系看做一个严密的整体,并在“展望未来”的思想指导下设计法国 的文化关系政策,这一方向调整也使“文化关系司”更名为“ 的文化关系政策,这一方向调整也使“文化关系司”更名为“文化及技 术事务总局” 术事务总局”。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的文化外交
美国国务院在1938年设立的“文化关系处” 美国国务院在1938年设立的“文化关系处” (Division of Cultural Relations)标志着美国文化 Relations)标志着美国文化 外交活动的正式开始,当时的罗斯福政府确信:“美 外交活动的正式开始,当时的罗斯福政府确信:“ 国的安全有赖于美国向其他国家人民宣传并获得其支 持的能力。” 持的能力。”1 942年,美国学者拉尔夫·特纳(Ralph Turner)向 942年,美国学者拉尔夫·特纳(Ralph Turner)向 美国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对外文化关系的“ 美国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关于对外文化关系的“特纳备 忘录”,明确提出了“文化外交” 忘录”,明确提出了“文化外交”的理念,强调美国 的对外文化工作必须根据国家需要,同政府的政策、 经济、外交政策保持一致。 历史地看,“特纳备忘录” 历史地看,“特纳备忘录”为美国对外文化战略由 “自由主义”传统转变成“强权政治的工具”提供了 自由主义”传统转变成“强权政治的工具” 重要的指导方针。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法国对外文化关系的主要努力方向:
法国对外文化关系的主要努力方向分为两大文化区:一是 文化和经济水平相似的国家;二是发展中国家。前者主要 指西欧、北美、日本以及情况不同的苏联、东欧国家等。 后者则分为关系悠久的传统外国、法国文化享有优先地位 的国家、享有半特权的前法属国家、享有特权的前法属国 家等。 在处理对外文化关系上,法国致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保卫法语。法语是全球近2 第一,保卫法语。法语是全球近2亿人的民族、官方或教 育语言,分属31个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1/4;第二, 育语言,分属31个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1/4;第二, 文化合作,主要涉及五个方面:预算贷款、援助和合作基 金等;文化设施;在国外的法国教师;在法国的留学生、 助学金等;图书出版。
什么是文化外交?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以主权国家为主体, 文化外交(cultural diplomacy)以主权国家为主体, 是国家在一定的对外文化政策指导下,以文化手段呈现国 家政治、经济利益和国家影响的外交活动。 文化外交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传播。在宽泛的意 文化外交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跨文化传播。在宽泛的意 义上,中国汉朝班超的西域凿空、唐朝高僧玄奘的西游印 度、明朝郑和的西洋之旅,以及中世纪欧洲传教士的海外 传教活动等,都是文化外交的早期形态。 文化外交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跨文化传播,它着重 突出了国家在国际文化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是国家和跨文 化传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政治化产物。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
日本的文化外交实践以对外文化教育和文化援助为主 要途径。 以1972年成立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The Japan 1972年成立的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The Foundation)为例,该基金会在国内设有本部和京都 Foundation)为例,该基金会在国内设有本部和京都 分部以及两个附属机构(日语国际中心和关西国际中 心),在国外1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9个海外事务所。 心),在国外1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19个海外事务所。 以政府出资(1 062亿日元)作为财政基础,通过运 以政府出资(1 062亿日元)作为财政基础,通过运 用政府资金获得的收入,以及从政府得到的运营补助 金和民间捐赠作为财政补充。其目的是促进文化艺术 交流、援助海外的日语教育和学习、促进海外的日本 研究版社
日本的文化外交
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首次提出“文化国家”的理 20世纪70年代,日本政府首次提出“文化国家” 念,主张对外树立日本的“文化强国” 念,主张对外树立日本的“文化强国”形象。 进入80年代后,日本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国” 进入80年代后,日本政府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国”、 建立亚洲和世界文化基地的战略目标,并把对外文化 交往定位为日本外交的三大支柱之一。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府更注重把文化外交的精神贯彻 到实践当中,为促进国际理解、推广日语教育、加强 国际人员交往、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援助世界文化事 业等目标积极开拓新途径。 2001年,日本国会专门通过了《 2001年,日本国会专门通过了《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 案》,以从司法上保障日本迈向“文化大国”的目标。 ,以从司法上保障日本迈向“文化大国”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第十七讲
从文化权力到传播秩序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引子:
20世纪中叶以来,文化的个性与独立,文化作为 20世纪中叶以来,文化的个性与独立,文化作为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立身之本的重要意义,以及文化 作为一种看不见的、起长远作用的、发挥潜在深远影 响的战略资源,逐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由于国际关系中文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功能日益 凸现,文化的扩张与文化抗争已成为跨文化传播研究 中不可忽视的背景,国际文化关系中的权力不平等乃 至传播秩序的重建,也随之成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主 题。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创造性的未来》 创造性的未来》
199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创造性的未来》 199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创造性的未来》(A Creative Future)报告,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 Future)报告,第一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 颁布了国家文化政策。 明确了增进世界对英国的广泛了解、扩大英国海外影 响的目标,在文化外交原则上强调:最大限度地尊重 国家、地区的文化多样性;要求相互合作、共享信息 和避免重复。 在文化外交的任务上,强调:充分发挥英国文化艺术 的力量及其潜在贡献,在国际文化艺术交流中满足英 国公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民间的积极性
美国民间的积极性使美国的对外文化活动得以蓬勃发 展。这种积极性的根源,来自于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 观,“ 观,“美国人期望本国外交政策中的任何新的举措都 应符合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价值观、精神旗帜和传统。 外交与内政一样,美国的政策应当符合美国人对于自 由、公平、正义、民主和其他重要理念的信仰” 由、公平、正义、民主和其他重要理念的信仰”。 美国民间对外文化交往的主体:个人、私立或国立大 学、各种形式的文化和教育基金会,以及从事教育、 文化和技术援助的各类机构。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英国de文化外交 英国de文化外交
1920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英国海外共同体外办委员会” 1920年,英国政府成立了“英国海外共同体外办委员会” (The Foreign Office Committee on British Communities Abroad),开始制定具体的对外文化政策,开 Abroad),开始制定具体的对外文化政策,开 始了组建“英语联盟” 始了组建“英语联盟”推广英语及英国图书等事务。 1934年,“不列颠对外关系委员会”(后更名为“ 1934年,“不列颠对外关系委员会”(后更名为“不列颠委 员会” 员会”,British Council)成立,致力于“英语以及英国艺术 Council)成立,致力于“ 和科学的长期对外教学(援助)” 和科学的长期对外教学(援助)”,其特点是服务机构的双重 性,一部分设在英国本土,一部分设在国外,把为国外培训英 语教学人员和接待外国留学生视为一项经常性工作。 到了1947年,英国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3个文化关系机构, 到了1947年,英国已在世界各地建立了53个文化关系机构, 仅在埃及就有7 仅在埃及就有7个。
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的文化外交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外文化机构发展迅速。到了1945 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外文化机构发展迅速。到了1945 年,就在30个国家建立了70个图书馆、21个文化中心,还在 年,就在30个国家建立了70个图书馆、21个文化中心,还在 其他美洲国家建立了300所学校。 其他美洲国家建立了300所学校。 1946年,根据美国参议员富布莱特(William Fulbright)提 1946年,根据美国参议员富布莱特(William Fulbright)提 出的法案,美国利用向国外推销战争剩余物资所获得的、由政 府直接支配的国外资金,开始了延续至今的著名国际学术和文 化交流活动,被汤因比评价为:“ 化交流活动,被汤因比评价为:“二战以来世界上最慷慨、最 富有想像力的事物之一” 富有想像力的事物之一”。 1948年,美国国务院成立了集中进行人事交流的“ 1948年,美国国务院成立了集中进行人事交流的“国际教育 交流处” 交流处”。 1959年,“国际教育交流处” 1959年,“国际教育交流处”被“教育及文化事务局”取代, 教育及文化事务局” 主要任务是管理、协调和扩大政府和非政府的教育和文化计划。 在此后的冷战岁月里,由于文化外交的加盟,美国对外交往的 手法变得日益多样和隐秘,在“赢得人心和思想” 手法变得日益多样和隐秘,在“赢得人心和思想”(to wi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