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 (各种宗教的信教人数来自美国人口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数字,转引自董小 川《美国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79-80页。)

1.2 “冷战”经济援助的困境和反思
• 1.2.1 冷战(Cold War)
• 丘吉尔:“一道铁幕在欧洲降临,将自由的西方与共产 主义的东方一分为二。”(埃里克· 方纳《美国自由的 故事》,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55页。王希译。) • 前苏联——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战; • 西方——自由与奴役之战。 • 用经济援助换取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归属
(爱德华· 霍尔《无声的语言》“导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刘建 荣译。)
• 例一:在埃及。 • “阿拉伯人把想预见未来的人看成是精神不怎么正常的。 当那个美国人询问埃及人未来的产品时,后者感到极度 受辱,认为美国人把他当成疯子。在阿拉伯人看来,谈 论未来是放肆的,只有上帝才知道未来。”(爱德华· 霍尔
• 经济援助必须以文化上的有效沟通作基础,必须在价值 观和行为方式上取得某种程度的理解和共识,否则,经 济援助所带来的意识形态的认同和归属就是空中楼阁.
• “和平队”(Peace Corps 1961)
• “和平队”的三大宗旨:(1)为愿意接受和平队帮助 的国家和地区提供训练有素的人员;(2)促进受助国 人民对美国人民的了解;(3)促进美国人民对世界其 他各国人民的了解。
• “五月花号公约” (The Mayflower Compact )
• 自愿建立一个公民国家(a civil body politic),制定和遵 守平等的法律、条例、行为规则、宪法、命令(equal laws, ordinances, acts, constitutions, and offices)
• 1.2.2 《丑陋的美国人》
• 东南亚“萨坎”(Sarkhan)国的美国外交官和经济援 助人员对当地文化的无知和傲慢。 • 《丑陋的美国人· 序言》:“这是一本虚构的小说,但 又是有事实为根据的,我们所写的事情事实上都发生过。 它们不仅发生在亚洲,也发生在全世界——在驻扎着二 百多万美国人的五十九个国家中。”(威廉· 莱德勒、尤金· 伯
• 2005年美国《世界公民指南》(World Citizens Guide) 摘录: • A、可以无所顾忌地思考,但要轻声说话,举止不要过于夸张。 在许多国家,任何形式的吹嘘都会被认为是无礼、粗鲁的表现。 此外,不论是以个人或群体形式,在公众场合谈论天气、身份、 权力等诸如话题,都会导致他人的厌恶、不满。 • B轻柔缓慢。在谈话中,要让你的声音和语调同周围环境及其它 同伴相协调。大声谈论某事往往被认为是夸夸其谈。语速快的人 常会被误以为带有某种侵略性或威胁意味。 • C整洁。你可以经常着休闲装。但在一些国家,随意穿衣是对他 人不尊重的表现,要弄清楚特定场合下什么样的穿戴是所希望的, 以及非常正式和稍微轻松点的场合该做什么样的装扮。如果需要 你盛装打扮,你就需要脱掉夹克,打起领带,但是你绝对不能穿 的过于休闲、随便。 • D最起码要尽可能认真聆听。不管何种情况下,都要尽可能谈论 美国和你在本国的生活。但是当然地,要表示你正在游览同伴的 国度,并询问他们的生活方式。聆听,对于同伴对彼此生活经历 的对照,要表示很感兴趣。
社,第273页。朱安、武国强译)
《丑陋美国人》的巨大影响
• 美国国务院要求美国所有驻外使馆的外交人员和经济援 助人员必须阅读《丑陋的美国人》。 • 爱德华· 霍尔《无声的语言》,宣传语是“我们为什么 是丑陋的美国人”(Why are we ugly American)。 • 1963年美国电影导演乔治· 英格鲁德将这本小说改编成 了电影,由马龙· 白兰度主演。
• 爱德华· 霍尔: “我们的军队驻扎在国外时总会闹出一 些不可避免的事故,其中许多是因美国人处理问题的不 当方式引起的。当事故确实发生后,那些美国人简直不 知该怎样采取不再火上浇油的行为方式。他们通常都不 知道,外国人往往用一种曲解我们真实情感或意图的方 式来解释司空见惯的、普遍认可的美国式的行为方式 。”
1.2.3 美国对冷战的反思
爱德华· 霍尔:“尽管美国在各种援外计划上花费了亿万 美金,可此举既没有赢得世界上别国人民的爱戴,也没 有受到他们的尊重。相反,如今许多国家的人民却从内 心厌恶美国人,而在另一些国家里,人们对美国人的态 度也仅是容忍而已。”(爱德华· 霍尔《无声的语言》“导言”,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刘建荣译。)
• 1.1.3 跨文化传播成为日常生活 • • 美国族裔多元文化群体 (例要)
• • • • • 盎格鲁-萨克逊白人文化(人口占69.1%) 印第安文化(人口占0.7%) 非裔美国文化(人口占12.1%) 亚裔美国文化(人口占4%) 拉美裔美国文化(人口占12.5%)
• (占人口比例数字来自美国人口统计局2000年的统计数字,转引自董小川 《美国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4页。)
• 2 跨文化传播学的建立
• 2.1爱德华•霍尔的专业转向
• 2.1.1 与霍皮人和纳瓦霍人的交流障碍
• 霍皮和纳瓦霍保留地(the Hopi and Navajo reservations )
• 修水坝和公路 • 霍尔任营地经理(camp manager) • 文化成为了传播的根本性障碍
• 2.1.2 在军队服役的跨文化误解
• 美国宗教多元文化群体(例要)
• 印第安人宗教(103000人); • 天主教(50873000人); • 新教(4647000人); • 犹太教(2831000人); • 东正教(645000人); • 摩门教(2787000人); • 穆斯林(1104000人); • 佛教(1028000人); • 印度教(766000人); • 巴哈伊教(84000人);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雅各布· 尼德曼(Jacob Needleman) 也说:“America是一个建筑在一群人深思熟虑后形成 的哲学观点基础上的国家——这是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 绝无仅有的。America不是一个部落、民族或者种族的 概念。它是一个包括自由、自决、独立的思维、独立的 良心、自给自足、勤奋工作和平等公正的哲学概念。”
• Unite State of America
• 1.1.2 美国精神 • 美国精神:民主、自由、个人主义、不可剥夺的公民权 利和人民直接选举的政府。
•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做一个美国人,其实一向是“一种 感情和思想的问题”,而从来不是“一种种族和祖先的 问题。”(转引自埃里克· 方纳《美国自由的故事》(The Storyof American
(雅各布· 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The American Soul),华夏出版 社,第31页。王聪译)
• “一个人生下来就是希腊人,或是德国人,或是日本人, 但在America出生则完全不同,因为一个人是一点点变 成American的。”(雅各布· 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The
迪克《丑陋的的美国人·实事求是的后记》:“我们看到的亚 洲是这样一幅图景:我们在大城市里作茧自缚,死气沉 沉,不断误解着亚洲人的感情和需求。我们倾注的大量 资财如泥牛入海一去不回,而俄国人搞小本经营却大获 其利。”(威廉· 莱德勒、尤金· 伯迪克《丑陋的美国人》,光明日报出版
American Soul),华夏出版社,第32页。王聪译)
• 美国学生的爱国宣誓
• “我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的旗帜以及它所代表的共和 国,一个国家,归神主宰,不可分割,人人享受自由和 公正的待遇。”(转引自雅各布· 尼德曼《美国理想:一部文明的历史》(The
American Soul),华夏出版社,第29页。王聪译)。
《无声的语言》“导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刘建荣译。)
• 例二:在日本。 • “当某人说‘是’时,常常根本没有是的意思。当某人 笑时并不总是表示愉快。当美国访问者做一个提供帮助 的手势时,可能会遭到断然地拒绝。当他力图表示友好 时,对方可能毫无反应。人们口头对他说愿做某些事, 而实际并没有去做。他住得越久,这个城市在他眼中就 越显得不可思议。”(爱德华· 霍尔《无声的语言》“第三章 文化的词
汇”,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8页。刘建荣译。)
• 2.2 爱德华•霍尔信息意义理论
• 爱德华·霍尔:“Information is everywhere and everything, but the meaning is a very interesting thing. There is information transferred in and out which I will call “A”. Plus there is information that is stored in the system that we will call “B”. It takes these two to make meaning (see Figure 1). It takes both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transferred in and out and the stored information, the information in the context, to make meaning. This is a very simple formula but it‘s one that is ignored all the time. ”(资料来源:Gifts of Wisdom:An Interview with Dr. Edward T.
第二章 跨文化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
• 1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起
跨文化传播研究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美国逐渐形成的。
• 1.1 独特的多元文化之国 1.1.1 公约上的国家
• 生于斯长于斯的country和nation • “土著印第安人”(native Indians)或“第一民族” (First Nation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