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护理应急预案ppt课件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护理应急预案ppt课件
(三)如患者痰液粘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 雾化吸入,如患者发生缺氧症状如:紫绀、心 率减慢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 再吸。
(四)观察并记录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精品课件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一)确认现场环境安全。 (二)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
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危重患者护理工作流程、
抢救技术及护理20应1急6预案
精品课件
培训内容
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流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 危重患者护理应急预案
精品课件
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流程
危重病人 置于抢救室
心跳呼吸骤停
通知本科医护人员
CPR
ICU
死亡
尸体料理
电话联系殡仪馆
安置适宜卧位,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病情需要给予适当的处理:吸氧、吸 痰、心电监护
注意用氧安全。 (三)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
精品课件
•四、注意事项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二)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 或扭曲。
(三)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 况。
(四)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 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气流量表。
(五)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 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
(六)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
间。
精品课件
经鼻/口腔吸痰技术ຫໍສະໝຸດ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一)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合 作程度、双肺呼吸音、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
(二)评估痰液的性质、量及颜色。 (三)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
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
精品课件
•二、操作要点
(一)连接吸引器,调节负压(成人0.02— 0.04Mpa/C㎡)。
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次按 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 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次/min。
精品课件
(五)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有三种方法:仰头抬颏
法、仰头抬颌法、仰面托颈法),简易呼吸器连接 氧气,调节氧流量8-10L/min(有氧情况下), 一手以“EC”手法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 另一手挤压球囊每次送气400-600ml/次,使胸 廓抬举,频率为10-12次/min。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准确给药 制定护理计划,解决病人现存或潜在护理问题 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工作
精品课件 及时做好护理记录
危重患者抢救技术规范(目录)
1. 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置)
2. 经鼻/口腔吸痰技术
3.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
4. 洗胃技术
5.人工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 二、操作要点
(一)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 时间5s以上10s以下,寻求帮助,
记录时间。 (二)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 (地面或垫板)。 (三)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
精品课件
(四)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 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
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 手指交锁,手指离开胸壁,保持双臂伸直,
(六)按压和通气比30:2
(七)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 则继续进行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s。
精品课件
•三、指导要点
(一)安抚患者,保持患者情绪稳定,使患者配 合治疗
(二)与家属沟通,获得理解和支持。
•四、注意事项
(一)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 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 超过10s。
(三)动态评估氧疗效果。
•二、操作要点
(一)核对医嘱,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
(二)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密。
(三)根据医嘱调节氧流量。
(四)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 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精品课件
•三、指导要点
(一)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 (二)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
(二)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 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 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
精品课件
(三)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 (四)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
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 按压。
精品课件
洗胃技术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一)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合作 程度、有无洗胃禁忌证,检查口鼻腔皮肤及 黏膜有无损伤、炎症或其他情况。 (二)评估患者为口服毒物 中毒,分析摄入毒物的种类、 剂量、时间,询问是否曾经 呕吐以及入院前是否采取其 他处理措施,并询问既往是 否有胃部疾病史及心脏病史。
•3.吸痰完毕,立即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吸高
浓度氧,待血氧升至正常水平,再调节氧气至 原来水平。
精品课件
•三、指导要点
(一)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 合。
(二)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 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
精品课件
•四、注意事项
(一)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 捷。
(二)吸痰前后应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 不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 痰,应间隔3—5分钟。
(二)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三)连接吸痰管,润滑冲洗吸痰管前端。 (四)一手返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戴手套或
持钳)夹住吸痰管前1/3,将吸痰管插入口咽 部,然后放松吸痰管末端、边旋转,边上提吸 痰管进行吸痰,吸痰管退出后应用生理盐水冲 洗,以免堵塞。
精品课件
(五)口腔吸痰困难时,可由鼻腔插管到咽部、 气管,将分泌物吸尽;为昏迷患者吸痰时可使 用压舌板或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 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下压舌板和口咽气道。
对有颅底骨折或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不宜从 鼻腔吸引。
(六)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将负压吸引管冲洗
干净,清洁患者口鼻,将病人取舒适体位。 (七)整理用物、洗手。
精品课件
(八)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
•1.吸入高浓度氧1-2分钟,防止吸痰造成低氧
血症。
•2.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连接处,将呼吸机接
头放在无菌纱布上,并轻轻返折吸引导管前端, 戴手套的手迅速将吸痰管沿气管导管插入,边 上提、边旋转,吸尽痰液。
6. 床边心电监护仪使用技术
7. 中心静脉压测定
8. 输液泵/微量注射泵使用
9. 气道内吸引
10.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成年人)
11.止血
精品课件
氧气吸入技术(中心供氧装置
)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一)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 程度及缺氧程度。
(二)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 或分泌物阻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