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柏拉图多面体到欧拉公式
4
那么在这个立体的一个面加上一个“屋顶”,这个式子还是会成立。 亦是我们的猜想经得起加“屋顶”这个考验。
问题: 如果将任一个多面体截去任意一个顶点,形成一个新的多面体,假如原来的多面体
有 F 张面、V 个顶点、E 条边,新的立体有 F/张面、V/个顶点、E/条边,你能检验 F/+V/=E/+2 是否成立吗?
タ砰
正六面體
タ砰
タ砰 我们将上面的讨论整理如下:
正二十面體
设正多面体的所有面都是正 n 边形,每一个顶点的棱数都是 m,换句话说,每个顶点的
角都是 m 个角的顶点。
2
因为正 n 边形的每个内角=(n-2)180,就每个顶点而言,因为它是 m 个角的顶点, n
所以在每个顶点的所有角度和=(n-2)180 m n
从柏拉图多面体到欧拉公式
壹、 柏拉图多面体
“多面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立体,它是被一些平面所包围的立体,例如粉笔盒、 三棱镜、新光摩天大楼等等 ,那些包围多面体的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两个面相交的 线段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交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顶点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面 交会出来的。
例如:右图中的立体中有 5 个面,9 条棱,6 个顶点。
可惜并未成功。
(2)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柏拉图多面体的个数:
我们从一个顶点出发,因为正多面体的每一个顶点处都是正 n 边形内角的顶点,
我们先从简单的正多边形讨论起:
(1)当正多边形是正三角形时,每一个正三角形的内角为 60,
若每一个顶点有 3 个正三角形,则会形成正四面体(Tetrahedon)
若每一个顶点有 4 个正三角形,则会形成正八面体(Octahedron)
伽利略(Galiep1564~1642 意大利人)发明望远镜之前,当时天空中人类只观察到
五颗行星,因此这五个正多面体就分别代表那五颗行星,这么的巧合,那一定是
“神的旨意”,这样的想法,甚至影响了天文学家克卜勒(Kepler 1571~1630 德
国人),他曾试图去观察、计算各行星的轨道半径,周期与五个正多面体对应,
若每一个顶点有 5 个正三角形,则会形成正二十面体(Icsoahedon)
但是当每一个顶点处有 6 个正三角形时,那么交会在这个顶点的面的角之总 和为 360,于是这些三角形构成一平面或是凹面,故表面是正三角形的柏拉图
多面体只有 3 种。
1
(2)当正多边形是正方形时,每一个正方形的内角为 90 若每一个顶点处有 3 个正方形,则会形成正立方体(Hexahedron)。
6
问题:可否将在四面体中验证欧拉公式的方法,同样在六面体中验证?
问题:如果从欧拉公式出发,如何证明正多面体只有 5 种?
(4)正多面体的内切球半径、外接球半径与其他的性质
我们知道正多面体共有五种: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 体。透过欧拉公式 VE+F=2,可以得知各多面体的顶点(V)、棱(E)、面(F)的个数,接下 来讨论正多面体各个面之夹角、内切球、外接球半径。
(練習 3) 给定一个正四面体,若以它的六条棱的中点为顶点,会形成一个什么样的多面 体?
8
[例題 3] 给定一个正十二面体的边长为 a,求其外接球半径 R、内切球半径 r,表面积 S,:R= 3( 5+1)a,r= 10(25 11 5) a ,S=3 25+10 5 a2,V=15+7 5a3
7
[例題 2] 给定一个正八面体的边长为 a,求其外接球半径 R、内切球半径 r,表面积 S,
体积 V 及相邻两个面的夹角。
A
Ans:R= 2a,r= 6a,S=2 3 a2,V= 2a3,
2
6
3
=2tan1 2 (=cos11) 3
G E
B
O
C
H
D
F
(練習 2) (a)观察正四面体与正八面体相邻两个面的夹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b)取一个正四面体及正八面体,两立体的面全等,将两个立体的一面密合贴 在一起,得一个新的立体,请判断这个新立体是几面体?
[例題 1] 给定一个正四面体的边长为 a,求其外接球半径 R、内切球半径 r,表面积 S,
体积 V 及相邻两个面的夹角。
Ans:R= 6a,r= 6a,S= 3 a2,V= 2a3,=2tan1 1 (=cos11)
4
12
12
2
3
A
OD
M
G
B
C
(練習 1) 给定一个正六面体的边长为 a,求其外接球半径、内切球半径 r,表面积 S,体 积 V 及相邻两个面的夹角。
这个数没有影响。换句话说,当去掉外围一个顶点及其相连的棱时,图形没有改变,可 是 V/E/+F/这个数不会改变。所以我们继续将顶点 C,D 去掉如下图所示:
D
D
B A/
A/
D
C
C
A/
A/
最后,图形只剩下一个点 A/,显然不用计算,一看便知 V/E/+F/ =1。 以上我们用四面体为例说明欧拉公式的验证方法,其余立体都可依循同样的方法得到欧 拉公式。
因为正多面体是凸多面体,所以在每一个顶点的所有角度和<360, 所以(n-2)180 m<360
n m(n2)<2n m< 2n (m,n 都是不小于 3 的正整数)
n-2 解这个不等式 当 n=3 时,m<6,得 m=3,4,5; 当 n=4 时,m<4,得 m=3; 当 n=5 时,m<10,得 m=3;
证据一:
让我们考虑两类立体有 n 个侧面的柱体、有 n 个侧面的锥体: 假如一个柱体有 n 个侧面,则 F=n+2,V=2n,E=3n 假如一个锥体有 n 个侧面,则 F=n+1,V=n+1,E=2n 因此这两类的立体亦满足 F+V=E+2 这个例子。
证据二、在观察上述 10 个立体中曾提及的类似屋顶的“塔顶体”,我们取任何多面体 代替立方体,在这个多面体的任一各面在上放一个“屋顶”。假如原来的多面体有 F 个 面、V 个顶点、E 条边,且假定所选的面有 n 个边。我们在上面放上一个有 n 个侧面的 锥体,从而得到一个新的立体(“塔顶体”),我们来看看新的立体的面数、顶点数、棱 数。 新的立体面数=F1+V,顶点数=V+1,棱数=E+n 于是我们可得 (新的立体面数)+(新的立体点数)[(新的立体棱数)+2]=F+VE2 若原来的立体满足 F+V=E+2 则(新的立体面数)+(新的立体点数)=(新的立体棱数)+2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原先的猜测是真的,
每一个内角为(n-2)180,而(n-2)180<180,因此平面上的正凸 n 边形有无限
n
n
多个。在空间中,柏拉图多面体是否会有无限多个呢?答案令人很惊讶!不仅不
是无限多个,而且只有 5 个。古人对于这个事实虽不愿相信,却不得不接受,最
后只好搬出“神的旨意”来承认这个事实。为何会说是“神的旨意”呢?原来在
但是当每一个顶点处有 4 个正方形,那么交会在这个顶点的面的角之总和为 360,于是这些三角形构成一平面或是凹面,故表面是正方形的柏拉图多面体只 有 1 种。 (3)当正多边形是正五边形时,每一个正五边形的内角为 108 若每一个顶点处有 3 个正五边形,则会形成正十二面体(Dodecahedron)。但是当 每一个顶点处有 4 个正五边形,那么交会在这个顶点的面的角之总和为 360, 于是这些三角形构成一平面或是凹面,故表面是正五边形的柏拉图多面体只有 1 种。 (4)当正多边形是正六边形时,假如 3 个正六边形交会在一顶点处,那么这些面 的角之总和=360,于是构成一个平面。从此处亦可看出多边形的面数愈多,它 们的内角愈大,多于六边的正多边形其三个内角之总和将超过 360,于是,无 法将它们连接在一起而构成一正的凸多面体。
(3)欧拉公式 从前面的讨论,可知有很多种类型的立体都满足 VE+F=2,其实早在 200 多年前(公
元 1750 年)瑞士数学家欧拉就发现了这个关系,因此我们把它称为欧拉公式。 以四面体 ABCD 为例来体验这个公式: 设四面体的顶点数 V、棱数 E、面数 F,将四面体 ABCD 投影到一个平面上, 如下图所示:
3 当 n6 时,m< 2n 12 3,得此时 m,n 无解。
n-2 n-2 因此,我们只能得到五个关于 m,n 的解:
n m 名称
3 3 正四面体
3 4 正八面体
3
4
5
3
正二十面体 正六面体
5 3 正十二面体
叁、 欧拉公式多面体的面数、棱数、顶点间的关系
(1)几个立体的面数、棱数、顶点 数一数柏拉图多面体的面数、棱数、顶点,结果如下表所示:
A D
B
D B
A/ C
C
A 的投影点为 A/,所以A/B、A/C、A/D分别是 AB、 AC、 AD的投影线段,
底面△BCD 之外的三面△ABC、△ACD、△ABD 分别投影到△A/BC、△A/CD、△A/BD, 经过投影可以把立体变成平面图形,那么计算点、线、面的数目时,会比较容易处理。 假设平面图形上顶点、棱及面的数目分别以 V/、E/、F/表示,显然的顶点及棱的数目并 不会头影而改变, 所以 V=V/ E=E/ 但是计算面的时候,我们只计算小三角形△A/BC、△A/CD、△A/BD,而外围的大三角 形△BCD 却不计在内,可知 F/=F1 因此,对于四面体证明公式 VE+F=2
4
12
12
2
A
N
C
F
B
C
D
E
F
A
A
G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