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山市概况

白山市概况

4.1自然环境概况4.1.1地理位置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地区的腹心地带,东部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连,西部与通化市为邻,北部同吉林市接壤,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

其地理坐标为北纬41°21´—42o49´,东经126°07´—128°18´,全市总面积17840km2,国境线长达457.6km,东西相距180km,南北长163km。

本项目所在地下理位置详见图2—2。

4.1.2气候、气象白山市区具有明显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夏季温热多雨而短促,冬季寒冷干燥而漫长,四季分明,历年平均气温4℃,最高气温37℃(1958年8月10日),年最低气温-35℃(1959年1月9日),冰冻期193d,冰冻深度最大为1.5m。

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平均频率26%,最大风速12m/s,冬季静风期较多,占全区年33%。

年平均降水量1000mm,最大日降水量104.3mm(1954年8月22日),每年7—8月份雨量较为集中,约占全年的46%。

4.1.3地形、地貌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

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

龙岗山脉海拔800-1200m,相对高度在500-700m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300m,相对高度500-800m之间。

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势较险峻。

境内最高点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m,为东北地区最高峰;最低点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m。

4.1.4水文地质白山市境内江河纵横,水资源十分丰富,人均水资源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7倍。

境内松花江、鸭绿江、浑江三大水系水能蕴藏量极为丰富,浑江流经市区北部,横贯东西,形成东西长10km,南北宽4km的狭长地带,东高西低,标高相差17m。

白山市地处长白腹地,其区域地质属华北区的辽东分区的浑江小区,地质构造为太子河-浑江陷褶断东束的浑江上游断陷。

中环路工程岩土情况为上部0.5-1.0m黄土,下部多为2-4m砂砾石层,下伏白垩系下统紫红色泥质粉砂岩,地下水位偏高。

4.1.5地表水市区北部有浑江自东向西流过,面宽流缓,河床落差较小,在1—1.5‰之间,有六条支流从南、北两向汇入浑江,分别为红土崖河、金坑河、碱场沟河、大青沟河、板石沟河和库仓沟河。

场地位于浑江河漫滩中,堆积物由第四系全新冲洪积物及人工杂填土组成,基岩由二迭系页岩、砂岩组成,浑江为白山市范围内的主要水系,它发源于老爷岭西北侧,白山市位于浑江水系的上游,市区河宽120m,夏季水深1—2m,冬季低于1m;最大流速为1.55m/s,最大流量为246m3/s,年径流量为4.2亿m3,市区地下水较为丰富,埋藏深度一般为0.7m 左右,其流向与浑江基本一致,自东向西注入浑江,市区内透水层江北为3m以上,河谷下游均在4m以上,江南在2—4m。

4.2社会环境概况白山市原是长白山原始森林区,随着林业以及地下矿藏的开发,逐渐形成了村镇,日伪统治时期隶属通化省临江县,人口10万左右,1938年日本侵略者为了掠夺我国煤炭、木材、铁矿等资源,在市境内兴建了鸭大铁路,此后人口逐渐增多,至1949年,全市人口达16.4万人。

1959年撤销了临江县,建立浑江市,1994年更名为白山市,行政驻地在八道江镇,从此,八道江镇(白山市区)便成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白山市是一座以林、矿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以煤碳、木材、电力、医药工业为支柱,以冶金、机械、塑料、造纸、纺织为骨干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现有工业产品近8200种,100多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城市建成区面积约18.1km2,市区现有人口20.3万人,1997年工业总产值53.15亿元。

(1)白山市山青水秀,风光雄奇,景色宜人,城市交通四通八达,有铁路、公路、水运网络运营,工业基础雄厚,地处边境,是理想的投资场所。

(2)城市金融贸易、投资信贷、房地产业开发、通讯邮电、科学文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3)白山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立体资源宝库”之称。

[地理环境]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自然风景秀丽的长白山西侧,东经126°7’至128°18’,北纬41°21’至42°48’。

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西与通化市接壤;北与吉林市毗连;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

东西相距180公里,南北相距163公里,国境线长454公里,幅员17485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1388平方公里。

[地势气候]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境内山峰林立,绵亘起伏,沟谷交错,河流纵横。

长白熔岩台地和靖宇熔岩台地覆盖境内大部分地区,龙岗山脉和老岭山脉斜贯全境。

龙岗山脉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度在500-700米之间;老岭山脉山体高大,海拔1000-1300米,相对高度500-800米之间。

鸭绿江沿岸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切割较深,地势较险峻。

境内最高点长白山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最高峰;最低点靖宇县的批州口子,海拔279.3米。

主要河流有鸭绿江、头道松花江、二道松花江、浑江等。

白山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是吉林省最寒冷地区。

春季昼夜温差大;夏季短,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睛朗天气;冬季长,干燥寒冷。

市区年平均气温4.6 ℃,夏季最高气温历史极值36.5℃,冬季最低气温历史极值-42.2℃,年平均降水量883.4毫米,日照时数2259小时,无霜期140天。

[城市特点]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人参之乡"之美称。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矿产、山珍土特产和旅游资源给白山带来了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市有林地面积1476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8%,人均森林蓄积量167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9倍,是中国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市。

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繁衍生息的条件,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

境内野生动物350余种,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东北虎、棕熊、马鹿、猞猁、香獐等珍禽异兽有37种之多。

2300多种野生植物中,经济植物1500余种,其中人参、灵芝、高山红景天、五加参、天麻、月见草等药用植物900多种,白丁香、铃兰、夜来香、天女木兰等芳香植物200余种,绿色食用植物有木耳、山芹菜、蕨菜、薇菜、松籽、蘑菇等200余种。

经济植物以野山参、园参最为著名,人工种植园参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全国重要的人参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

丰富的特产资源造就了一批"名乡",抚松县被国家评为"中国人参之乡"、靖宇县被评为"中国西洋参之乡"和"中国长白山矿泉城"、八道江区被评为"中国林蛙之乡"、临江市被评为"中国红景天之乡"。

白山地区已发现煤、铁矿石、石英砂、硅石、滑石、硅藻土、膨润土、石膏、水晶、浮石、火山渣、大理石、高岭石、玛瑙、铅、锌、铜、镁、金、锑、银、磷等金属和非金属矿100多种,占全省发现矿产的73%。

目前已探明储量的有36余种,矿产储量大、品位高,成矿条件好。

境内临江市硅藻土产品远销亚太地区,江源县、八道江区列入全国60个重点产煤县之列,白山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白山境内有鸭绿江、松花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鸭绿江、松花江、浑江等较大河流55多条,著名的白山电站和云峰电站主要库区座落在白山市境内,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0.25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7倍,水能理论蕴藏量106.1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量84.2万千瓦。

有矿泉、温泉多处,神奇独特的长白山矿泉水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上佳饮料,开发利用的潜力相当可观。

现已发现矿泉水近200处,每日可开采量20万立方米。

长白山是中国八大名山之一,是我国东北地区最高山系和欧亚大陆北半山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1960年国家成立长白山自然保护区,1980年被列为联合国生物保护圈。

长白山总面积约7万平方公里,火山锥体面积约8000平方公里,主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东北地区第一高峰。

从长白山熔岩台地到火山锥体,自然景观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带谱。

北著名的长白山天池座落在长白山主峰顶端,天池湖面海拔2189.1米,南北径长4.85公里,东西径长3.35公里,水面面积9.2平方公里,水边周长13.17公里,湖水最深处373米,平均水深204米。

湖水终年不断地向外流淌,最大外泄流量为3.42立方米/秒,最小为0.88立方米/秒。

是我国最大最深的火山湖,也是松花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的发源地。

山下星罗棋布,冬季泉水蒸腾,胜似仙境。

天池不仅以瀑布、温泉、林海、雪峰、苔原的粗犷和纯朴美令人倾倒,而且以明显的垂直景观,完整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世界所瞩目。

长白山锦江峡谷位于长白山天池西麓20公里处。

峡谷入口处,一带瀑布白练当空,银河尽泻,轰然天降,遥遥可闻。

峡谷长78公里,宽二、三百米,垂直深度达160米,乃火山爆发后熔岩表面的火山灰和泥土被江水和雨水冲刷所致。

峡谷两岸多数地带坡陡如削,峡谷中高达几十米熔岩椎体,千姿百态,有的独立成形,有的群体联袂,有如骆驼负童,有如海豚携子,恋人相依。

峡谷底水流湍急,水鸣之声,如弦在握,可与美国克罗拉大峡谷相媲美,堪称世界级景观。

由于风景独特,1994年7月,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白山市建立全幅员的国家森林旅游区。

全市实现连续2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

白山市素有“立体资源宝库”、“长白林海”、“人参之乡”之美称。

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森林、矿产、山珍土特产和旅游资源给白山带来了广阔的开发前景。

全市有林地面积14761平方公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3%,人均森林蓄积量167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9倍,是中国的主要木材产区之一。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有60%的面积在白山市。

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繁衍生息的条件,是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角的故乡。

境内野生动物350余种,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动物东北虎、棕熊、马鹿、猞猁、香獐等珍禽异兽有37种之多。

2300多种野生植物中,经济植物1500余种,其中人参、灵芝、高山红景天、五加参、天麻、月见草等药用植物900多种,白丁香、铃兰、夜来香、天女木兰等芳香植物200余种,绿色食用植物有木耳、山芹菜、蕨菜、薇菜、松籽、蘑菇等200余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