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编制说明1.1编制范本施工组织设计由我司项目部组织技术骨干力量,在认真阅读了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施工图纸的基础上,认真编制了本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施工总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安全管理体系与保证措施、文明施工措施计划、施工场地治安保卫管理计划、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施工环保措施计划、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资源配备计划、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施工部署、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等内容,是我司建设项目部对木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进行程序化管理的指导性文件,用以指导本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确保优质、高速、文明完成本工程标书要求的全部施工任务。
1. 2编制依据1.2.1**县和镇人民政府和河南省和招标代理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1.2.2我项目部对现场及对周边实际情况的了解;1.2.3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安全施工管理、环境保护管理、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1.3本工程采用的法规、规范、标准及其它1. 3. 1法律及规章1.3.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3.1.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1.3.2.2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1.3.2.22《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92)1.3.2.23《建筑地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1.3.2.24《建筑电气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1.3.2.2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42- 2002)1.3.2.2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1.3.2.27《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1.3.2.28《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2)1.3.2.29《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1.3.2.3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3.2.3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1.3.2.3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1.3.2.33《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1.3.2.3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1.3.2.35《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1.3.2.36《城市道路路基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1.3.2.37《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1.3.2.3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1.3.2.39《给水用聚乙烯管材》(GB/T13663-2000)1.3.2.40《水泥混凝土路而施工及验收规程》(GBJ97-87)1.3.2.41《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和评定标准》(GB321-90)1.3.2.42《埋地聚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JJ101-2004)1.3.2.43《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1.3.2.44《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SYJ404790)1.3.2.4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1.3.2.46《工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5-82)1.3.2.47《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1.3.2.48《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GJ78-91)1.3.2.4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1.3.2.50《低压电器的外壳保护等级》(GB4992.2)1.3.2.5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20-91)1.3.2.52《电气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1.3.2.5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96)1.3.2.54《电气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2. 1 土建工程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2. 1. 1主要单位工程施工技术方案2.1.1.1生物反应池、粗格栅提升泵池、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施工方案本工程中,生物反应池为钢筋碗结构,为半地下式钢筋碗结构。
由于池体较大,为了防止碗收缩及干缩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设计中采用了膨胀加强带。
1、施工段划分结构施工自底板开始,按膨胀加强带分割成的扇形段划分施工段,各施工段间展开流水,分段示意图见下图;栏杆、回填土等施工可根据实际情况划分施工段。
2、生物反应池施工工艺流程场地平整一定位放线一降水一土方机械开挖一人工清槽、钎探/ 地基换填-浇垫层-底板弹线-底板立侧模-底板扎筋一底板碗- 底板栓养护-池壁、扎筋、套管安装-池壁模板一走道底板模板- 走道板扎筋-池壁、走道板浇碗-殓养护-池壁模板拆除-栏杆安装-满水试验-内外装饰-回填土。
3、主要施工方法1)土方工程采用机械施工,挖土选用lm3反铲挖掘机2台,配自卸汽车运土,另配合人工清理基底预留的30cm的土方和修理边坡。
挖土时基坑上口放坡灰线按1: 1.5放坡,并考虑基坑下部池壁支模的工作面800-1000mm o由于生物反应池基坑面积较大,土方选择反铲挖掘机沟端开挖,顺着环形方向自一端开始退行推进,配合进行集水井设置,为后续的工作插入进行施工创造条件。
基坑土方的回填,在水池满水试验完成后进行,回填前,清除基坑内的杂物,排除积水。
回填土按200-250mm厚分层回填夯实,夯实用蛙式打夯机,并做好回填土的取样试验。
2)水平、垂直运输沉淀池磴水平运输及垂直运输采用碗输送泵。
钢筋、模板及机具等材料的运输用钢管和木跳板搭设马道,采用人力车运输。
3)钢筋工程生物反应池底板钢筋,按施工段分块制作,分块绑扎。
每块底板内单根钢筋的长度在20m之间,分2-3段制作,现场加工间用闪光对焊接长,绑扎作业面采用搭接绑扎,搭接长度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
底板上层钢筋网片用①14钢筋制作的马凳筋固定,马凳筋呈梅花形布置,间距1000mm。
生物反应池池壁钢筋按池壁全高分两段配置,第一段为底板碗浇筑前插入底板,配置长度按池壁施工缝的高度向上留出搭接长度,并且使同一截面接头的数量不能超过50%,其相邻的钢筋接头应错开35d。
第二段配制长度自施工缝到池顶。
池壁水平钢筋的制作同底板钢筋一样的方法配制,池壁双排钢筋之间加4)8的“s”型水平连接钢筋,纵横间距500-600mm,以确保钢筋的排距准确。
4)模板工程生物反应池模板用12mm厚的竹胶板和木方,支撐体系以扣件式脚手架为主,对拉螺栓部位采用双排钢管固定。
池外壁施工缝留置在底板面坡角以上300mm的池壁处,池壁外围的施工缝设置400x3mm的通长钢板止水带,池内壁的施工缝处留置于底板以上300mm成凹型止水缝。
为便于对拉螺栓的拆除,池壁模板采用内外拉杆式对拉螺栓固定,外拉杆长度为一常数,内拉杆长度由池壁厚度决定。
对拉螺栓竖向间距600mm,横向间距800mm,中间加4mm 厚的钢板止水环,止水环与螺栓间满焊。
对拉螺栓的安装如下图所示:池壁对拉螺栓安装示意图5)栓工程生物反应池底板、池壁,膨胀加强带的条块按施工段划分的施工顺序,逐块浇筑。
底板每块碗量约240m3,池壁最大的浇筑量约120 m3,浇筑时,均用一台输送泵输送栓,一台输送泵备用。
底板每块磴一次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为此,可在底板上沿幅向顺序浇筑,条带宽度根据现场浇筑方案和碗初凝时间确定,以保证相邻条带间碗不留冷缝。
池壁碗浇筑时,因池壁高4.0m多(扣除先浇筑坡角以上30cm),栓下料时,用串筒下料,使检自由下落高度不超过2m, 浇筑按斜面分层连续进行,每层厚度250-350mm,上层栓在下层磴初凝之前要浇筑完成,确保上下层栓之间不形成冷缝,振捣上层碗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栓中50mm。
对池壁中预留套管部位要加强振捣。
栓养护,底板、池壁栓养护用薄膜、草帘覆盖浇水养护,养护应在磴浇筑12h之内进行,养护时间不少于14昼夜。
栓试块制作,底板、池壁按每次施工的部位留置试块,抗渗试块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留置,强度试块每个工作班浇筑不足100m3 也要留置一组。
6)满水试验整个水池碗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满水试验,按照《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验收规范》GBJ141-90执行。
2. 1. 2建筑施工方案1)基础处理鼓风机房和配电间等建筑物基础处理采用分层回填压实。
换填材料采用天然级配砂卵石或砂夹石(其中碎石、卵石占其中的30~50%),砂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粗砂,含泥量不超过3%, 碎石最大粒径不超过100mm o基础回填前必须先清除其上杂填土、耕植土、素填土、粉质粘土及淤泥层。
当垫层深度不同时,基坑底土面应挖成阶梯或斜坡搭接,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垫层施工,搭接处应夯实密实。
2)结构工程根据施工要求配备两台施工用电梯。
各分项方案详见8.2。
模板均采用木模板,支撐采用扣件式脚手架。
3)砌体工程根据设计要求采用灰砂砖砌筑,施工要求详见827。
2. 2 土建工程施工方法2. 2. 1施工测量1、施工测量准备(1) 测量仪器本工程应用的全站仪、经纬 仪、水准仪等须经政府主管部门批 准的计量检测单位校核,并确保使 用时在有效检测周期内。
(2) 复核水准点及坐标点对业主提供的坐标桩及水准点 进行复测,确定水准点和坐标的准 确性。
放线采用轴线交会法和极坐 标两种,放样出主轴线的位置。
(3) 绘制场内高程方格网在进场后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桩及水准点,对施工场区内按5x5nr 设置方格网,并进行各网点的高程测量,绘制成图。
2、施工测量平而控制网的测设首先根据施工总平面图建立的矩形控制网,利用仪器将控制桩 引测到各单位工程周围的地面上,并对控制桩加以保护以防破坏。
控制点引测:根据测绘院提供的标准高程点在场区内引测不少 于8个控制点,要求埋深0.6米,用混凝土浇筑并以钢柱标记,并测 定高程作为工程定位放线的依据。
控制网布设:依据场内导线控制点,沿距建筑物开挖线约1米 远位置测设各轴线方向控制基准点,将主控轴线外引埋设基准点, 并浇筑碗稳固。
同时,对可能受施工影响的所有房屋和构筑物进行控制测量, 设置定位标记和参照点。
钢盖板 拉手 水准点埋设示意图3、高程测量和垂直度控制(1)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均经鉴定合格)传递至底板及各层楼板上来控制层高。
(2)木工程按外控法埋设轴线控制桩及加密控制桩。
当本工程施工到±0.000m以后,随着结构层的升高,将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施工依据,要使用经纬仪引测,并往返测量与基准点校核,误差要控制在规范控制范围内,轴线控制桩应布置在不易被破坏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