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教育学教学大纲

社区教育学教学大纲

《社区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开课对象:三年制专科,社会管理与服务、劳动与社会保障学分:3学分学时:54学时实践学时:先修课程:无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区教育学”是社会工作专业类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它的内容包括社区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践,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社区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社会教育的整体角度分析了社区教育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同时,本课程也对国际上社区教育尤其是美国和日本的社区教育最新发展和理论创新作了简明介绍。

学习社区教育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把握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存在的问题,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指导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挥社区整体资源,结合社区内学校资源、企事业单位资源和政府部门资源共同打造良好社区教育模式。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区教育学产生的背景和条件、社区教育学的内容、社区教育学研究的指导原则和方法等知识,使学生对社区教育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教育学的产生一、社区教育学产生的必然性二、社区教育学的基础第二节社区教育学的内容一、社区教育学的对象和性质二、社区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三、社区教育学和相邻学科的关系第三节社区教育学研究的指导原则和方法一、社区教育学研究的主要指导原则二、社区教育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社区教育的发展历史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国内外社区教育学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不同特点,对社区教育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国际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一、社区教育的萌芽期二、社区教育的自发发展期三、社区教育的自觉发展期第二节我国社区教育的发展历程一、社区教育的兴起(20世纪3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早期)二、社区教育的再兴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1993年)三、社区教育的探索实验阶段(1993年至今)第三章社区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社区的基本含义,掌握社区教育的内涵与本质,理解社区教育基本特性。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的界定一、社区的概念二、社区的要素三、社区与社会、区域的区别四、社区的功能第二节社区教育的内涵和本质一、社区教育的基本内涵二、现代社区教育的本质第三节现代社区教育的基本特性一、现代社区教育的基本特性二、现代社区教育的“中国特色”三、具有中国特色社区教育的基本模式第四章社区教育的理论依据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社区的理论依据,掌握社区教育的哲学原理、社会学原理和教育学原理。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教育的哲学原理一、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对社区教育宗旨的规定性二、“以人为本”理念对社区教育的指导意义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社区教育的指导意义(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二)人的全面发展阶段或三形态(三)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或途径四、生命哲学原理对生命化社区教育的规定性五、中介理论对社区教育组织属性的规定性第二节社区教育的社会学原理一、社区理论对社区教育基本任务和特色的规定性二、人的社会化理论对社区教育目的、内容的规定性三、社会变迁理论对社区教育改革发展的启示(一)社会变迁的涵义(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三)社会变迁的内容(四)社会变迁的理论第三节社区教育的教育学原理一、教育基本规律理论对社区教育的规定性(一)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三)两条教育基本规律的内在结合(四)启示二、教育目的理论对社区教育的规定性三、终身教育理论对社区教育的规定性第五章社区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区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基本功能,加强对社区教育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教育的基本目的一、社区教育动因的国际启示1、社区教育是育民强国的必然选择2、社区教育是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3、社区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支撑4、社区教育是优化民生的必然手段5、社区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依托二、社区教育的两大基本目的1、促进社区成员的全面发展2、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第二节社区教育的基本功能一、社区教育功能的分类二、育人功能1、“三全”教育:包容宽广的育人功能2、“三性”教育:动态发展的育人功能三、社会功能1、增强社区经济实力2、强化社区民主建设3、创建社区和谐文化4、促进社区协调发展第三节社区教育功能发挥的支撑条件一、根本转变教育发展观二、始终坚持社区教育原点三、努力实现社区教育公平四、全面优化社区教育条件五、提供真诚社区教育服务六、特别强调各级政府的责任第六章社区教育的体系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区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社区教育体系的整体优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系统论和社区教育体系一、系统论简述1、系统的特征2、系统论的范畴二、社区教育体系的基本含义第二节社区教育体系的构成一、多序列的社区教育系统二、多样性的社区教育结构1、层次结构2、形式结构第三节社区教育体系的整体优化一、促进社区教育体系整体优化的思路1.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2.社区教育体系内部诸要素的优化3.社区教育体系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一体化4.社区教育体系与外系统之间的和谐统一化二、促进社区教育体系整体优化的必备条件1、社区佳偶的社会共识2、社区教育的立法3、社区教育的管理体制4、社区教育的发展规划5、社区教育的成果认定和互认6、社区教育的工作积累第七章社区教育的发展目标——学习型社区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型社区的内涵和标志,认识学习型社区的形成要素,对学习型社区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习型社区的内涵和标志一、“学习型社区”探源1、从“社会”到“社区”:“学习化”的衍生2、从“组织”到“社区”:“学习型”的泛化3、由“化”到“型”:“学习型”的固化二、学习型社区的内涵1、关于“学习化社会”的认知2、关于“学习型社区”的认知3、“学习型社区”内涵的新认知三、学习型社区的标志1、关于“学习化社会标志”的认知2、关于“学习型社区标志”的认知3、“学习型社区标志”的新认知第二节学习型社区的形成要素一、学习型社区形成的外部要素1、知识经济的强力推动2、知识社会的全面带动3、知识传播的必然联动4、知识创新的有效促动二、学习型社区形成的内部要素1、方向保障要素:社区发展愿景2、动力保障要素:终身学习理念3、条件保障要素:无障碍学习平台4、环境保障要素:互动学习氛围5、构件保障要素:实现组织学习6、体制保障要素:社区全面参与三、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关键性要素1、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建设之“基”2、社区终生学习和终身教育网络:学习型社区建设之“架”3、社区终生学习文化:学习型社区建设之“魂”第三节创建学习型社区的评价一、学习型社区评价之意义1、引导学习型社区发展方向2、认定学习型社区建设成效3、弥补学习型社区成长缺失4、激励学习型社区竞争发展二、创建学习型社区评价之运作1、评价的前期准备2、评价的具体运作3、评价的总结复查三、创建学习型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2、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3、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步骤第八章社区成员的学习心理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区成员的学习心理理论,区分社区劳动人民群众的学习心理与非劳动人民的学习心理,对社区教育对象的研究有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成员学习心理综述一、社区成员学习心理的意义和特点1、社区成员学习心理对社区教育的意义2、社区成员学习心理总体特点二、学习心理研究的国际借鉴1、传统学习理论成果的借鉴(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第二节社区劳动人群的学习心理一、劳动人群的学习心理1、劳动人群的学习意向2、劳动人群的基本认知特点二、社区劳动妇女的学习心理1、社区劳动妇女的学习意向2、社区劳动妇女的基本认知特点第三节社区非劳动人群的学习心理一、社区青少年的学习心理1、社区青少年的学习意向2、社区青少年的基本认知特点二、社区老年人的学习心理1、社区老年人的学习意向2、社区老年人的基本认知特点第九章社区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区教育的教学理论,认识社区教育的教学模式,并能掌握一定的社区教育能力,开展社区教育服务。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教育的教学理论一、社区教育的教学目标1、近期教学目标2、中期教学目标3、长远教学目标二、社区教育的教学原则1、以学习者为中心2、以发展需求为中心3、以适宜学习为中心三、社区教育的教学组织1、按照不同人群组织教学2、依托各类组织开展教学3、根据不同目标组织教学四、社区教育的教学过程1、规范性社区教育的教学过程特点2、非规范性社区教育的教学过程特点3、自我导向性社区教育的教学过程特点五、社区教育的教学资源1、社区教育机构教学资源2、社区非教育机构教学资源3、社区公共文化机构教学资源第二节社区劳动人群的教学模式一、社区劳动人群的学习特点及教学模式1、社区劳动人群的学习特点2、社区劳动人群的教学模式二、社区劳动妇女的学习特点及教学模式1、社区劳动妇女的学习特点2、社区劳动妇女的教学模式第三节社区非劳动人群的教学模式一、社区青少年的学习特点及教学模式1、社区青少年的学习特点2、社区青少年的教学模式二、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及教学模式1、社区老年人的学习特点2、社区老年人的教学模式第十章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原则,获取社区教育的基本能力,对社区教育课程设计和开发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一、古代课程设置回眸1、我国古代的课程设置2、西方古代的课程设置二、课程的内涵及本质1、课程的内涵2、课程的本质三、课程的分类1、两分法2、三分法3、四分法4、刘奋发四、现代课程论的发展1、现代课程论的发展历程2、几种代表性课程理论第二节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一、杜威教育课程设计的意义1、课程设计关系到社区教育目的的具体落实2、课程设计关系到社区教育教学的有序推进3、课程设计关系到社区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二、杜威教育课程设计的要求1、课程体系应具序列性2、课程内容应具丰富性3、课程难度应具梯次性4、课程类型应具多样性5、课程实施应具实践性6、课程功能应具速效性7、课程评价应具群众性8、课程建设应具开放性三、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原则1、时代性原则:与时俱进培育高素质公民2、地域性原则:立足社区适宜社区教学3、差异性原则:区别对待便于分类教学4、简明性原则:便捷高效实现教学目的5、动态性原则:动态调节适应新的需求四、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程序1、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流程2、社区教育课程设计的环节五、不同性质和类型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1、规范性和职业性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2、非规范性、非职业性和自我导向性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3、个例一则第三节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的对策一、强化课程科学开发意识二、组建课程开发稳定队伍三、积聚课程开发各类资源四、重视课程开发科学研究五、优化课程开发技术手段六、加强课程开发交流合作第十一章社区教育的展望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认识发展社区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能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我国社区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