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两首一、教材简析: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
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前四句)。
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
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另一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作的《春晓》。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全诗平实自然,蕴涵深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
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观察能力及艺术表现手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春雨》。
感受春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味诗人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感悟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
(板书: 古诗两首)二、教学《春雨》1见过雨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么作用(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
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表现出来的形式很多。
在民间谚语中,有“春雨贵如油”、“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样的的说法。
对于农田来讲。
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决定着一年的收成。
)2.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叫《春夜喜雨》。
看看题目,你们知道,诗中将写什么?(雨下的季节和时间)(原题中感受到这个雨是好雨是及时雨,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那诗人是怎样写的呢?春雨能带来什么呢?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这首诗。
(二)看图导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正音。
注意“随”、“乃”、“潜”几个生字的读法。
(三)理解诗句。
12这春雨好在哪儿?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重点理解“知”。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
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②"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
重点理解“潜”、“润”。
潜:与大雨、暴雨的哗哗啦啦不同,潜是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随风而来。
那么“随风潜人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迸万物的内部)润:滋润,润泽。
象妈妈的乳汁在哺育幼儿。
“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春天花草树木复苏了。
成活了生长了,默默无私奉献着自己③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总结。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④齐读这两句诗。
(四)朗读指导(1) 学生试读。
(2)课件指导朗读。
(3)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字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
“知”字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拟人化的手法,写出春雨知时节,适时、应时、及时。
真是给人们带来好处。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
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
(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这两句从听觉上写出了雨的悄然而至、无声无息的默默奉献。
)(4) 课件放录音学生配乐自练。
(5)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五)、描红指导。
1 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乃: 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师范写“随”: 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 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 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拓展欣赏1、原诗有八句,这里节选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后面的又是怎么写是春雨的呢?请大家欣赏一下。
多媒体课件示《春夜喜雨》。
2生背诵。
板书设计:知时润物好潜入无声巩固练习:1.请同学们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留心观察春天的雨,结合刚学过的两首诗,看看春雨能给万物单来怎样的变化。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春晓》。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对落花的惋惜。
教学重、难点:学习古诗《春晓》。
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发展想象能力,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小朋友,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睁开你那明亮的眼睛,瞧一瞧,竖起你的小耳朵,听一听,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播放课件)2想象春天的美景。
说话练习(春天来了,柳树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从地下钻了出来,鸭妈妈带着可爱的鸭宝宝出来春游了。
)(春天来了,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国的山河美。
青蛙醒了,看见周围的小朋友正忙着种葵花,它赶忙跳出洞口捉虫子去了。
)3过渡:草青了,树绿了,花儿开了,鸟儿唱起了欢乐的歌……多么诱人的春色,多么美好的春光啊!古时候,诗人们为此写下了许多美妙的诗篇,《春晓》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123下来。
当然了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讨论一下。
4学生自学古诗。
三、交流学习情况。
1字词理解。
晓:早晨,天刚刚亮。
啼:鸣叫。
2理解诗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觉中已经天亮了,这时耳边到处能听到鸟儿啼叫的声音,朦胧中机器昨天也也夜里下雨声和刮风的声音,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花瓣凋谢了,落到地上。
四、想象唤醒思维我们已经理解了诗句的意思,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把诗句的内容变成一幅画面。
现在请同学们三次随着我展开想象。
第一,首先想象春天的特点。
冬天过去了。
春天来了。
那春天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树花蝴蝶蜜蜂鸟第二,想象春天的早晨又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朝阳霞光鸟“一年之计在于春”第三,想象春天夜间的风雨风雨五、朗读背诵悟情。
.1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带着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来朗读着首诗在我读的时候,注意感悟,头脑中要出现美好的画面。
最后两句朗读的时候,诗人虽然不知道花落的有多少。
但他希望花落的越少越好。
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这种感受。
2师范读。
3背诵,体会诗人的情感。
背诵的时候不能只是完成任务。
头脑中依然要出示画面。
比读的时候感情更充沛。
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的画面,听着悠扬的乐曲来背诵着首是吧,4学生看课件背诵。
六、拓宽知识面1春天这样美,有多少诗人曾经赞美过它呀!把你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诗朗诵给大家听,好吗?七、指导写字重点指导“晓”的书写。
要点提示;右上角没有点,注意左右的穿插。
八、作业练习:1完成《补充习题》2春天的美景如此令人陶醉,就让我们以《春晓》为题把春天早晨的景象写下来或画下来。
推荐阅读:春天的古诗《咏柳》、《春日》教后记:两首古诗,不一样的课堂第一课课文《古诗两首》中两首古诗《春雨》和《春晓》,这两首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
在教学第一首古诗《春雨》时,学生表现得相当兴奋,没等我讲,就开始背起来了。
我按照所备教案内容,先让孩子们观察图,说说图上看到了什么。
学生一下子就说出看到了春雨,接着又要开始背诗。
班级的态势一下难以控制,孩子们无心再听我讲诗句的意思,只一味沉浸在自己对诗句的背诵中。
整堂课上得乱糟糟的,这让我一天的心情都不好。
回家后,翻开教案,我回想着今天的事。
是不是我的组织教学有问题呢?对于学生熟悉的内容该怎样进行教学,我修改了原来的教案,准备了第二天的课。
上课伊始,我就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春晓》,孩子们又坐不住了,几个“积极分子”又想来发挥水平,我及时说:老师知道大部分同学都背得出这首诗,不过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是它的意思。
这句话可真有效,一下就把他们镇住了。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已经有信心把这堂课上好了。
我出示课题,告诉大家“晓”是个生字,让小朋友自主记忆,并学习书写方法。
接着我又提问,那“春晓”是什么意思?有几只小手犹犹豫豫举了起来。
一看这形势,我暗自高兴,我等待的教育契机来了。
我请小朋友拿出字典,用我们新学的部首查字法来查一查它的意思。
当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答案时,他们都特别高兴,同时这也让他们知道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只是皮毛,还有许多知识要学。
接下来的课,孩子们都听得很专注,学得很认真,课堂效果出其地好。
两堂课,都是古诗,却上出了不一样的课堂。
我想,作为老师首先做足预习工作,在教学前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再组织教学,就不会像我第一堂课那样,老师讲得干巴巴,学生又乱糟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