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论文(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香港地铁发展模式的浅析研究生:周子毅提交日期:年月日研究生签名:学号201422308167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课程编号Z0114109课程名称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学位类别工程管理硕士任课教师王幼松教师评语:成绩评定:分任课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1、课程论文要有题目、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及参考文献。
论文题目由研究生结合课程所学内容选定;摘要500字以下,博士生课程论文要求有英文摘要;关键词3~5个;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并应有一定的外文文献。
2、论文要求自己动手撰写,如发现论文是从网上下载的,或者是抄袭剽窃别人文章的,按作弊处理,本门课程考核成绩计0分。
3、课程论文用A4纸双面打印。
字体全部用宋体简体,题目要求用小二号字加粗,标题行要求用小四号字加粗,正文内容要求用小四号字;经学院同意,课程论文可以用英文撰写,字体全部用Times New Roman,题目要求用18号字加粗;标题行要求用14号字加粗,正文内容要求用12号字;行距为2倍行距(方便教师批注);页边距左为3cm、右为2cm、上为2.5cm、下为2.5cm;其它格式请参照学位论文要求。
4、学位类别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MBA、MPA等填写。
5、篇幅、内容等由任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香港地铁发展模式的浅析周子毅摘要:随着香港地铁公司在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采用地铁结合物业的发展模式,已取得了成功,在国内及国际已成为众多地铁公司借鉴的典范。
本文主要通过对香港地铁的发展过程及发展模式进行阐述,同时对比国内主要几个城市的地铁发展总体情况,对港铁模式的发展优势及运营带来的启示进行分析。
关键词:香港地铁发展模式1引言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增长和市场的多元化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使得城市的交通局势日趋严峻。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地铁出行已成为民众的首要选择。
随着香港地铁公司在3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采用地铁结合物业的发展模式,已取得了成功,成为了众多地铁发展的学习参考对象。
2各主要城市的地铁发展历史2.1香港地铁上世纪50~70年代,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香港地区的人流、物流繁荣活跃,使其地域狭窄、交通拥挤的矛盾凸显出来。
为缓解交通紧张状况,1975年,政府全资的香港地下铁路公司成立,1976年,香港历史上第一条地下铁路观塘线动工建设,1979年建成并投入运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物流、房地产、金融、旅游、信息等产业迅速成长,香港经济全面起飞,给交通发展提出了进一步的需求。
香港地下铁路公司适应现实的需要,加快了地铁建设步伐,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将军澳线、机场线、迪士尼线以及供观赏游园的昂坪360缆车线。
2007年12月,为适应特区交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整合区内交通资源,将特区交通与珠江三角洲交通进一步对接,特区政府决定将现有的香港地铁公司与九广铁路公司合并,成立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目前,香港铁路公司已拥有长150公里的9条线路网络。
特区政府于1999年3月决定将香港地下铁路公司的部分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政府由占原地下铁路公司100%的股份变为拥有改造后的香港地铁公司约76%的股份,并承诺20年内政府持股保持在50%以上。
上市后的香港地铁公司坚持商业经营原则,地铁营运为主,物业、商业服务为补充;坚持安全优质服务的价值观,致力提升市民生活质量,经营业绩明显改善。
2008年实现纯利润93.25亿港元,是上市前1999年的4.2倍,成为国际上不需要政府补贴而盈利的极少数地铁企业。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香港地铁公司已形成地铁营运为主,物业、商业和咨询服务等为补充的“一主多辅”的格局。
2.2广州地铁广州筹建地下铁道的设想始于1958年。
1960年夏天,广东省地质局以中山路为东西线、起义路为南北线进行地质勘查。
1965年初,广州地下电车工程指挥部成立,按人防功能修建成“九号工程”。
1979年6月,广州市人防办设立地下铁道筹建处,拟结合人防修建地铁。
1984年6月,地铁筹建处归市建委管理,广州正式筹划建设地铁。
广州地下铁道总公司在1992年12月正式成立,担负着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及运营管理的重责,同时经营以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元化产业。
1993年12月28日,地铁一号线正式动工。
1998年底,一号线如期建成,并于1999年6月28日正式开始商业运营。
地铁一号线的建成通车,将总公司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除工程建设外,运营管理和资源开发也成为总公司的主要工作,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再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总公司开始了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建优秀现代企业为目标的企业改革,从1999年开始,用约5年的时间,对总公司的管理体制、组织架构、业务组合、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
今天,广州地铁已经拥有了从一开始的7年建成一条线,通车18.6公里(一号线),快速发展到一年建成6条线(3条延长线、3条新线),通车共86公里的建设及线网运营能力。
在2010亚运年,大线网运营经受了超大客流考验,创造了最高日客运量784万人次的运营新纪录。
经过了19年的高速发展壮大,员工人数由200人发展到现在约17000多人。
至今,广州地铁已开通8条线路(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五号线、机场线、八号线、APM线、广佛线),共236公里运营里程,运营里程的公里数位列世界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长度排名第十位2.3深圳地铁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7月31日,2009年更名为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是深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属国有独资大型企业,经营范围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开发和综合利用,投资兴办实业、国内商业、物资供销业、经营广告业务以及自有物业管理、轨道交通相关业务设计、咨询及教育培训等,现已形成集地铁“投融资、建设、运营、资源经营与物业开发”四位一体的产业链。
截至2016年一季度,集团注册资本金241亿元,总资产2385亿元,净资产1526亿元,资产负债率36%,员工人数近13000人。
已形成集团本部下辖建设总部、运营总部、物业开发总部等三个业务总部以及其它相关附属业务的“1+3”战略管控架构。
集团本部含九个职能部门和三个中心,相关附属业务包括市政设计、工程咨询、资源经营、物业管理、铁路管理等。
作为深圳轨道交通建设的主力军,自成立以来,集团已完成深圳轨道交通一二期工程1、2、3、5号线及4号线一期工程总计163公里线路的建设工作,并同步建成了罗湖、深圳北站、深圳东站、福田等重要交通枢纽。
目前集团承担着深圳轨道交通三期及三期修编6条线路、8条延长线,约260公里、近2000亿元投资的建设任务,及车公庙、前海等大型综合枢纽,代建市政工程等建设任务。
7、9、11号线于2012年陆续开工建设,目前已实现洞通、轨通、电通,11号线将于2016年6月开通试运营,7、9号线将于2016年12月开通试运营。
5、9号线延长前海段、6、10号线前期工程于2014年底开工,目前已进入主体工程施工建设。
2015年又实现8号线一期、2、3号线延长线等6条线路集中开工,全年新开工地铁线路里程104公里。
此外还中标龙华新区有轨电车示范线项目11.7公里。
实现深圳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的再次飞跃。
目前深圳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线路总计5条,178公里。
集团承担着其中4条约158公里线路的运营任务,日均客运总量约255万人次(全网300万人次)。
2015年12月31日实现历史最高客流347.05万人次(全网客流413.28万人次)。
2015年底已实现安全运营11周年。
2016年深圳轨道交通三期工程7、9、11号线开通运营后,线网总里程将达到285公里,集团运营里程将达到265公里。
2.4北京地铁北京地铁(Beijing Subway)是服务于中国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其规划始于1953年,工程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路线竣工于1969年,1971年开始运营,是中国的第一个地铁系统。
截至2015年12月26日,北京地铁共有18条运营线路(包括17条地铁线路和1条机场轨道),组成覆盖北京市11个市辖区,拥有334座运营车站(转车站重复计算,不重复计算转车站则为278座车站)、总长554千米运营线路的轨道交通系统。
2014年,北京地铁工作日日均客运量达到1008.76万人次。
2015年,北京地铁年乘客量达到32.5亿人次。
2016年4月29日,北京地铁创下单日客运量最高值,达到1303.86万人次。
3研究内容及分析3.1香港“地铁物业”商业开发模式的核心优势香港“地铁物业”商业开发模式的核心是“地铁物业”,就是把地铁建设项目与沿线土地开发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投融资、建设、经营等五个方面做统筹考虑,整体规划,同步运作,实现规划优质、节约投资、客流增加、换乘方便、提升土地价值的效果。
“地铁物业”商业开发模式所获得的收益解决了地铁建设和运营筹备及维护的资金问题。
还提升了新线与沿线土地规划设计更加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区域经济的提升显著;实现了沿线土地幵发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完成了“地铁”和“土地”两者间的良性循环,实现地铁企业拥有自我造血功能的目标。
3.2、香港地铁发展模式成功的秘诀港铁公司是香港地铁建设、运营、管理的唯一主体,其前身香港地下铁路公司成立于1975年,由香港政府全资拥有。
2000年6月底,改组为香港地铁有限公司,并进行首次公开招股,进入资本运作市场,香港特区政府为公司最大股东77%持有的股份。
港铁公司开展地铁建设的核心流程为:1、港府要求港铁公司在对新的轨道交通线路进行施工建设、投融资和上线运营时,依照双方所达成共识并签署的特许经营协议为基准,以建设运营总包的模式赋予香港地铁公司在新线沿线站点、车辆段上盖空间综合体以及站点周边一定范围的地块开发的“特权”。
2、在香港地铁公司与政府规划部门共同协商规划各车站站位区域、周边地块商业发展规划和设计方案之后,香港地铁公司再将总体规划布局提到港府的计划委员会审批。
批准后,港铁随之开始与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商讨补地价及拿地相关事宜。
3、香港地铁公司借助公开招标的方式寻求最符合资格的土地发展商,由中标的发展商对整个物业开发项目进行全额的垫资建设,也包括所要开发的土地补地价。
4、在其项目全部竣工时,通过合约内所限定的商业物业利润比例来分配各自持有的物业。
同时策略性地限制要求持有已建成的商业物业,可作为长期的租赁用途换来稳定的租金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