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非药物治疗
心衰治疗的有效支撑
严重呼吸衰竭经常规治疗不能改善
应用机械通气
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或严重外周水肿 且对襻利尿剂和噻嗪类利尿剂抵抗 或严重低钠血症(血钠<130mmol/L)
或肾功能进行性减退,血肌酐>500μmol/L时
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终末期心衰有条件者
可选择应用心室辅助装置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AMI时,梗死区周边存活的受损心肌细胞释放BNP
梗死区心肌组织滑动移位,心室牵拉膨胀刺激心肌释放BNP
体循环激素方式,NPR-A/cGMP途径
自分泌/旁分泌方式 NPR-A/cGMP, PKG-1/KATP途径
均衡整合性动静脉 血管扩张作用
缩血管神经激 素的拮抗作用
肾脏排钠 利尿作用
多种炎症介质 的抑制作用
这时候,补充外源性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显得非常重要。
神经激素平衡调节系统
过度舒张 代偿 血 管 过 度 收 缩
缩血管-抗利钠-促增殖系统 扩血管-利尿钠-抗增殖系统
去甲肾上腺素2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1,2 II1
BNP
醛固酮1,2
加压素
RI SSS D M S K G R L G H G FC S S C R KVLR G S PKMVQGS
资料来源:Abraham WT et al. J Cardiac Fail. 1998;4:37–44.
脑利钠肽给药3小时PCWP变化(n=127)
PCWP绝对值 (mm Hg)
30 –1 28 26 24 22 20 18 1 min 2h 15 min 30 min 3h BL –10 BL 15 min 30 min 1h 2h 3h
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
提倡血流动力学监测,作为治疗的依据
SBP<85mmHg,且PCWP>18mmHg
升压药物,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等 首选多巴胺 效果欠佳时可合用阿拉明,通常剂量为多巴胺之半 或合用左西孟旦 去甲肾上腺素不作为一线治疗 仅在联用正性肌力药物和补充血容量后SBP仍<90mmHg 且伴组织和器官灌注不足时应用,经中心静脉导管给予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紧急救援分子 天然的抗神经内分泌因子 天然的抗心脏重塑因子
心功能受损时,机体分泌的一种代偿 性保护因子
BNP细胞水平发挥即刻代偿性心肌保护
BNP + 缺血心肌膜NPR-A受体
心肌细胞内cGMP↑
激活cGMP依赖蛋白激酶-Ⅰ(PKG-1
细胞凋王
线粒体膜上KATP通道打开 急性细胞 保护作用
心室机械辅助装置如体外模式 人工肺氧合器(ECMO)
心室辅助泵
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流程 — 2010年急性心衰指南
初始治疗
一般处理:体位、四肢轮流绑扎等 吸氧(鼻导管或面罩) 药物:呋塞米或者其他襻利尿剂、吗啡、 西地兰和氨茶碱或其他支气管介痉剂
根据收缩压、肺淤血状态和血流动力学监 测,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包括血管扩张剂、 正性肌力药物、缩血管药物等
5 0
6.0
体循环
冠脉循环
肺循环
资料来源: Michaels AD et al. J Card Fail. 2002;8(4 suppl 1):059.
新活素Ⅱ-Ⅲ期临床试验
比较新活素和硝酸甘油治疗 急性失代偿性心衰疗效和安全性 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血流动力学改善-肺动脉压(PAP)下降
钙增敏剂 尤适用于冠心病所致急性心衰
缩血管药物
主要为去甲肾上腺素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原则
(1)SBP>100mmHg,有肺淤血 推荐呋塞米+血管扩张剂 (2)SBP 85~100 mmHg,有肺淤血 推荐血管扩张剂和/或正性肌力药物 (如西地兰静脉注射) (3)SBP<85 mmHg, 无肺淤血,亦无颈静脉充盈 宜快速补充血容量 (4)SBP<85 mmHg,有肺淤血 宜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多巴胺 或/和多巴酚丁胺,血压上升后用扩血管药和利尿剂 休克仍不能纠正时可应用去甲肾上腺素
阶段B
冠心病
心室腔扩大
脑利钠肽抗心脏重塑机制
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过度 激活产生的心脏重塑作用
阶段C&D
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 高血压 • 高血脂 • 糖尿病 • 吸烟 • 肾脏疾病
失代偿心力衰竭 心脏死亡
阶段A
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 胶原纤维的合成
抑制纤维化基因的表达
BNP在AMI时的药理生理作用
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
应用升压药后SBP>85mmHg,PCWP>18mmHg 宜给予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或硝普钠 升压药和血管扩张剂应用后
心功能和外周微循环状态改善不明显
需再加用正性肌力药物,首选多巴酚丁胺 应用适量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后仍有外周组织低灌注证据 可以给予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米力农) 心源性休克不能由药物治疗纠正时 应用IABP
35%
15%
0
P=0.007 P=0.007
-10 -20
-8%
-23%
-30
资料来源: Michaels AD et al. J Card Fail. 2002;8(4 suppl 1):059..
药理作用一
选择性的扩张血管
循环阻力降低比例(%) 25 20 15
2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5.0
(n=10)
10
药理作用一
肺循环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n=127)
2 1 0 –1 –2 –3 –4 *† *† –5 –6 –7 –8 BL
收缩期PAP变化 (mm Hg)
对照组 平均PAP变化 (mm Hg) 硝酸甘油 脑利钠肽
*† *† *† 1 2 3
0 –1 –2 –3
–4
–5 –6
*†
*†
*†
*† *†
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目前状况
急性心衰药物治疗进展缓慢,有价值的新药寥寥无几 非药物治疗虽有较快发展,但其对象往往是重症和晚期患 者,并不能使病死率和预后显著改善;又缺少大样本前瞻 我国心血管病急症治疗的 性随机对照试验,临床治疗证据匮乏
一个薄弱环节
我国关于急性心衰的研究严重滞后,缺少流行病学资料 急性心衰的处理自行其是,缺少规范,使病死率高居不下
#
新活素组 (n=54)
§
24h
ITT人群分析
血流动力学改善-PCWP下降
PCWP (mmHg)
0 -1 -2 -3
①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变化值
—硝酸甘油组 (n=52) —新活素组 (n=54)
抗急慢性 心脏重塑
维持循环系统神经激素调节稳态 维持水盐平衡
触发心肌应激性保护信号瀑布 维持心脏组织微环境稳态
新活素(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
DNA基因重组技术、大肠杆菌为生产菌种
32个氨基酸、分子量:3464 Da
与内源性脑利钠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排序和生物活 性,因此具有相同的 R I S 作用机制
急性心衰的治疗
控制基本病因和矫治诱因
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收缩压≥90mmHg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保护重要脏器如肺、肾、肝、脑 降低死亡危险,改善近期和远期预后
血管活性药
急性左心衰竭病情危重,需尽快改善血液动力学 常选择血管活性药物 血管扩张剂 正性肌力药物 缩血管药物等
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 并发心原性休克
伴血液动力学障碍的严重冠心病
心肌缺血伴顽固性水肿等
且不能由药物治疗纠正
气管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
心肺复苏时
严重呼吸衰竭经常规治疗不能改 善尤其出现明显的呼吸性和代谢 性酸中毒并影响到意识状态
血液净化治疗
急性心衰患者伴有高容量负荷如肺水肿 或严重的外周组织水肿且对利尿剂抵抗 或伴低钠血症(血钠<110 mmol/L) 且有相应临床症状 或伴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血肌酐水平>500 μmol/L
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心源性休克
诊断标准:
(1)SBP≤90mmHg或MAP下降≥30mmHg 或高血压SBP较原来下降60mmHg
且至少持续30min
(2)PCWP≥15mmHg
(3)心排指数(CI)≤2.2L/(min•m2)
(3)组织和脏器低灌注状态:神志改变、肢体湿 冷、紫绀、尿量减少<0.5ml/(kg•h)
进一步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非药物治疗:主动脉内 球囊反搏、无创性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 通气和血液净化等
动态评估心衰程度、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rhBNP,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
新活素,国内制剂 奈西立肽,国外同类药名
基因重组人脑利钠肽 (rhBNP)
—心力衰竭的新疗法
BNP的代偿作用
时间(h)
4 3 2 1 0 –1 –2 *† *† –3 –4 –5 –6 BL 15 30
BL 30
1
2
3
时间 (h)
20
10 0 –10 –20 –30 –40 BL * * 1 2 3 *
舒张期PAP变化 (mm Hg)
†
† † *†
1
2
3
时间 (h)
平均PVR变化 (dynes-s-cm-5)
PCWP变化值 (mm Hg)
–4
†
* *† *†
†
* *† *† * *
–7
* *
*†
时间
时间
*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与硝酸甘油组比较,P <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