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史课件

西方哲学史课件

第一编古代哲学1、古希腊哲学:在公元前六世纪至六世纪之间起源于希腊世界并在其中发展的哲学。

2、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主要人物或学派(1)自然哲学时期:自然哲学家(2)智者学派时期:普罗泰格拉和高尔吉亚(3)雅典哲学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4)晚期希腊哲学时期: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怀疑主义2、古希腊哲学的特(1)崇尚思辨(2)追求自由(3)向往幸福一、古希腊哲学(早期自然哲学)1、伊奥尼亚学派之米利都学派泰勒斯(希腊七贤之一、哲学之父):水是世界的本原2、伊奥尼亚学派之爱非斯学派赫拉克利特(辩证法大师、辩证法的奠基人):(1)火本原说(2)辩证法3、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1)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2)存在是永恒的一(3)思想与存在是同一的4、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1)万物皆数(2)灵魂不死5、元素论之德谟克利特(原子论)6、存在的问题(1)理论不统一,且在说明事物上也存在着困难。

(2)远离生活:望天者二、智者学派1、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1)人本主义倾向(2)相对主义倾向(3)是对爱利亚学派绝对主义的反动2、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如果有物存在,人也无法认识它;即便认识它,也无法把它告诉别人。

3、思想特点:(1)思想倾向:人本主义与相对主义(2)思想表达方式:对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表现出的绝对主义持批判的态度,重破不重立。

三、雅典哲学1、雅典哲学:公元前5-4世纪希波战争的胜利使得雅典迅速崛起,希腊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开始转移到雅典,它逐渐成为哲学发展的中心,形成了雅典哲学。

2、苏格拉底1、认识你自己:背景:是对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智者学派思想反思的结内涵:哲学更应当关心与人相关的事情,尤其关关心人本身。

2、德性就是知识1)德性是过好生活的品质。

2)对过好生活品质的认识,就是知识。

3)知识就是德性。

4)无人有意作恶。

3、助产术1)定义:获得真理的方法。

它帮助人认识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

2)步骤:无知的态度;对手提出观点;反讽;归纳定义;3、柏拉图著作:《申辩篇》《理想国》《巴门尼德》等1、理念论(1)理念是决定事物是其所是的形式,是灵魂的眼睛看到的东西;(2)理念和事物是原型和摹本的关系;(3)整个世界由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两个世界组成。

2、回忆说(1)人的灵魂对理念原先有过观照;(2)肉体欲望的诱惑使得人的灵魂遗忘了理念;(3)通过适当的训练可以重新回忆起理念。

3、柏拉图哲学的影响对西方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西方哲学本质上都是柏拉图哲学的注释。

4、亚里士多德著作:《形而上学》又称《物理学之后》,《物理学》,《论灵魂》等。

1、哲学观(1)哲学是知识,最高的知识是第一哲学,即形而上学。

(2)哲学是寻求智慧的学问。

(3)第一哲学是一门由好奇和闲暇而产生的自由学问。

2、四因说事物的生成和变化都必须有四种原因: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

1)质料因就是事物的“最初基质”;2)形式因是指事物的形式结构;3)动力因指质料获得形式的动力;4)目的因:事物产生的目的。

3、存在实体论四、晚期希腊哲学晚期希腊哲学是指从前4世纪左右(亚里士多德去世前332年)到公元6世纪左右(529年查士丁尼大帝关闭雅典学园)的希腊哲学。

这个时期希腊分别被马其顿和罗马统治。

1、伊壁鸠鲁主义:伊壁鸠鲁——幸福主义伦理学:(1)快乐和幸福是人们生活的出发点和目的,也是道德的基础。

(2)快乐的内容: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平静。

精神的快乐高于物质的快乐。

这种快乐是最高的理想生活境界,也是最高的道德表现。

(3)对神和死亡的恐惧是人们不幸和痛苦的根源。

(4)通过自然知识可以消除对神和死亡的恐惧。

2、斯多亚(葛)学派(画廊学派):马可•奥勒留,罗马皇帝,著有《沉思录》——禁欲主义倾向的伦理学:1)人具有自我保存的本性,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本性,真正的本性是具有理性。

2)人的幸福就是理性的完善。

3)德性的目标就是服从理性。

4)除了理性以外一切都是恶,都不应当追求。

3、怀疑主义:皮罗(1)怀疑论思想:(2)怀疑的目的:4、新柏拉图主义:柏罗丁——流溢说。

第二编中古哲学古希腊哲学以后,近代哲学以前,以基督教哲学为主干的哲学形态。

时间大致是从2——16世纪左右。

包括教父哲学(2-6世纪)、经院哲学(9-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哲学(15-16世纪)等内容。

中古哲学的特征:(1)基督教是中古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2)思考方式:试图用理性方式来切入信仰问题。

一、教父学:1、教父学的两项任务:制定教义教规,完善组织形式;捍卫基督教信仰2、教父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著作:《上帝之城》、《忏悔录》、《三位一体》1、哲学和神学(理性和信仰)的关系(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信仰寻求理解,理解为了更为坚定的信仰。

2、理性神学(1)神的学说(三位一体);(2)神和世界的关系的学说(创世说);(3)关于人的学说(原罪,自由,救赎,预定和命定);*理性神学之创世说(1)世界从哪里来?(2)上帝在创世之前做什么?(3)时间是什么?:时间不是天体运动,时间是心灵的延伸。

*理性神学之罪恶问题(1)人生而有意志自由,可以向善,也可以向恶。

(2)人生而有原罪,罪恶是人的本性。

自己偷梨(3)神圣的自由是舍感性而向善,趋向至善。

(4) 思想倾向:神圣的自由高于意志自由。

应当用追求上帝的善良愿望来克服人的自由意志,最终达到神圣的自由。

二、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指在教会的学校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它的主要任务是调和和消解基督教教义中矛盾的地方,并使之系统化和理论化。

经院哲学的特征:1、对神学和权威的依赖。

2、以辩证法为论证方法。

3、理性主义研究的主要问题:1、哲学和神学(理性和信仰)的关系问题。

2、共相问题。

1、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唯名论:1、基本观点:真实存在的只有个别,一般仅仅是人用来表示个别事物的名词或概念。

2、极端唯名论:不仅客观上不存在一般,而且人的思想中也没有一般的概念,所谓一般只不过是一个名词,甚至说只是一种声音,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罗瑟林。

3、概念论:一般不但是一个词,而且是人心中的一个概念,是人用来表示许多事物的相似性或共同性的撅念,代表人物是阿伯拉尔。

唯实论:1、基本观点:一般比个别更实在。

2、极端唯实论: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

它们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照的原型,这些原型也就是上帝所具有的“理念”。

代表人物是安瑟伦和香浦的威廉。

3、温和唯实论:一般是实体的形式,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和人的理性之中。

主要代表是托马斯·阿奎那争论的社会意义:在中世纪,唯名论与实在论的斗争,不是一场纯思辨的争论,而是同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的。

1、唯名论对正统的教会统治具有威胁性。

(1)对教会权威的威胁:(2)对教义的否定:2、实在论的观点有助于维护教会的权威性和教义的神圣性。

(1)维护了基督教的一些基本教义。

(2)有助于为教会的权威作辩护。

2、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代表作有:《神学大全》和《反异教大全》1、哲学和神学的关系1)神学不同于且高于哲学2)神学和哲学在方法上的差异不是绝对的。

3)理性的道路是艰难的,是少数人的道路。

大多数人走的是容易的启示的道路。

4)小评:托马斯指出了哲学和神学的不同之处,虽然限定了哲学效用的范围,但是客观上为哲学乃至自然哲学冲出学的樊篱开辟了道路。

2、上帝存在的论证(1)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2)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1)证明上帝存在的两种途径:只有后天证明是可能的。

2)不动的推动者之论证上帝。

3)世界第一因的论证(3)小评托马斯·阿奎那的观点1)不是从思维出发,而是从感性事物出发,这一点体现了亚里士多德主义的路线,这种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方式对西方哲学和神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2)他的论证以固定的线性的链条为前提,而这一链条的存在是成问题的,这注定了他的论证的最终失败的命运。

3、经院哲学的衰落(1)晚期唯名论的攻讦。

罗吉尔培根的四障碍说:“屈从于谬误甚多的、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潜在的无知。

”这些都是影响着我们通向真理的障碍。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带来了新的认识中心和思路。

第三编近代哲学1、概念:近代哲学指的是在16-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的哲学形态。

2、背景:近代是一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萌芽、产生到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教权逐渐衰落,王权逐渐上升的时代。

3、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1、哲学和神学的关系:2、认识论转向:3、对哲学实际效用的看重:四、主要哲学流派一、16-18世纪的经验论与唯理论概论划分标准:知识的来源——凡是认为知识在根本上来源于经验的,即是经验论;认为来自理性的是唯理论。

1、大陆唯理论16-18世纪,欧洲大陆思想界掀起了批判经院哲学的思潮,他们试图通过理性为知识奠定基础。

欧洲大陆唯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笛卡尔;荷兰的斯宾诺莎;德国的莱布尼兹。

2、笛卡尔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

1、方法论(1)理性原则:(2)普遍怀疑方法:2、天赋观念论(1)它们不能来源于感觉,因为感觉具有相对性,常常欺骗我们。

(2)只能来自理性自身。

(3)理性获得的真理是人在出生以前由上帝印入心中的。

3、形而上学体系——二元论笛卡尔的哲学目的是为了用理性的方式来建立一个关于世界的看法的体系。

建立体系的第一步是普遍怀疑。

这个怀疑取得了一个积极成果。

有一条命题不能怀疑。

(1)我思故我在:我们可以怀疑一切,但是不能怀疑我在思考,我在思考在逻辑上蕴含着我的存在。

因为说我在思想而我又不存在是矛盾的。

(2)我不是我的肉体,而是一个只具有思想特征的实体。

(3)确立真理标准并推论其它原理:(4)二元论及其理论困难A、二元论:在笛卡尔体系中有三类实体的存在:上帝、我思和物质。

上帝是绝对实体,我思和物质是由上帝创造的相对独立的实体。

我思的本质是思想,没有广延,物质的本质是广延,不能思想。

两者相互独立,互不影响。

B、二元论很难解释肉体和精神的关系:按照二元论的观点,肉体和精神不能互相影响。

但是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C、笛卡尔及其后继者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

D、笛卡尔的方案:设想人头脑当中有一个松果腺,通过它,人的精神和肉体结合起来,从而能够进行协调的动作。

这种设想不够科学,引起许多争论。

3、英国经验论16-18世纪,英国也掀起了批判经院哲学的思潮,他们试图用经验和实验为知识奠定合理和实用的基础。

英国经验论的代表人物有:培根、洛克、贝克莱和休谟。

4、休谟主要著作:《人性论》;《英国史》;《人类理智研究》1、知识最终来源于印象(1)知识是观念之间的联系;(2)观念来源于印象;(3)观念是对印象的摹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