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Ca
×
O
Na
S
Na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氟化镁、氧化钠的形成过程;用电 子式表示溴化钾、氟化钙。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氟化镁、氧化钠的形成过程。
Mg + 2 F
×
F Mg
+
×
-
2+
2-
×
F
-
2 Na + O
-
Na O
-
×
Na+
-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溴化钾、氟化钙。
K Br
+
×
×
F Ca
2+
×
F
小结 原子之间不同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构成奇妙物质 世界的根本原因。 物质中相邻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化 学键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化学键主要通过得失 电子或电子共用产生。 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离 子键。 活泼(典型)金属(钾、钙、钠、镁等)与活泼(典型)非 金属(氟、氯、溴、碘、氧等)结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 在离子键中,阴、阳离子间有静电吸引力;但两种 离子的电子之间和核之间有排斥力;当引力和斥力达到 平衡时,阴、阳离子间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 作业:练习册 P27~P28
11
Na
e
Na ×
e
Na
+
17
Cl
Cl
Cl
×
-
当钠和氯反应时,钠原子失去最外层上的一个电子, 转移给氯原子,使钠原子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八电 子稳定结构,钠原子变成钠离子。所以钠离子带一个单 位的正电荷,写作:Na+;钠元素为+1价。
而氯原子最外层上得到一个电子,也达到八电子稳 定结构,氯原子变成氯离子。所以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 负电荷,写作:Cl-;氯元素为-1价。
(因此)活泼金属的原子与活泼非金属的原子相互作 用时,是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的。 非金属的原子间相互作用时,由于都不易失去电子, 所以通过电子的共用来达到稳定结构。
通过得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或通过电子共 用来达到稳定结构,是原子之间产生强烈相互作 用的主要途径。 离子键的形成:
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 /P61 现象: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 的烟--氯化钠。 探究:金属钠和氯气是如何通过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呢?
高一化学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3.2 离子键
化学键、离子键
李桂伯 liguibo@
3 探索原子构建物质的奥秘 阅读:P56~P57 和 P58/拓展视野 思考: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只有100多种,但这些元素的 原子构成的物质却多达3000多万种,为什么? 各种元素的原子可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构 建成性能各异的物质。 3.1 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阅读:P58/一页 思考:⒈什么是化学键? ⒉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 ⒊化学键的种类? 研究表明,分子内存在着使各原子结合成一个较稳 定的整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其中相邻原子间的作用是 原子形成分子的主要因素。 物质中相邻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11
Na
Na ×
Na
+
Cl 17
Cl
Cl
×
-
Na ×Cl
+
-
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之间由于静 电力(库仑力)的吸引作用,相互靠近。但离子间存在的 电子与电子、核与核之间的斥力,随着Na+和Cl-的靠近 而增大;当两种离子之间的斥力和引力达到平衡时,就 组成了化合物氯化钠。
Na× + Cl
原子(离子)之间在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中,当原子 之间距离较大时,主要是相互吸引;当原子之间的距离 较小时,主要是相互排斥;当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时, 就形成了化学键。 化学键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3.2 离子键 阅读:P60/一页 思考:⒈原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是怎样产生的? ⒉产生原子之间强烈相互作用的途径? 当原子之间相互作用时,大多数有使其原子达到稳 定结构的趋势。 活泼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容易失去最 外层电子,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并达到稳定结构;活 泼非金属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容易得到电子, 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Na ×Cl
+
-
离子键: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 键,称为离子键。 P61/
11
Na
Na ×
Na
+
17
Cl
Cl
Na× + Cl
Cl
+
×
×、四、五自然节 思考:⒈什么物质相互反应时,易形成离子键? ⒉离子键的相互作用只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这 样的理解正确吗? 活泼(典型)金属(钾、钙、钠、镁等)与活泼(典型)非 金属(氟、氯、溴、碘、氧等)结合时都能形成离子键。 在离子键中,阴、阳离子间有静电吸引力;但两种 离子的电子之间和核之间有排斥力;当引力和斥力达到 平衡时,阴、阳离子间形成了稳定的离子键。
用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
Na × + Cl
K×
+
Na
+
+
×
Cl
-
-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KF、CaCl2的形成过程。
:F:
K :F:
×
Ca× ×
+
2 Cl
Cl Ca2+ ×Cl
-
-
NaCl(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Na Cl
×
+
-
练习: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CaO、Na2S。 22+ +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