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相平衡与相图作业题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与相图作业题答案


(4)1点:液相点: 1 a L( LL B C N , f 0) f 2 f 1 固相点: N h 1 2点:液相点
L B L A B L N B 2 p K ( LK A B N , f 0) L( LL C B N , f 0) 固 相 点 : f 2 f 1 f 1 A B A B N B N B C N B d f g 2 N C B C N
M
h
a
e2
L
N ○
1
A ○
N
p K
B ○ 2
A
g f
e1
d
B
m n m n m n 固相点: A S f 3
A A B
CA B
B C A B
C
e3
C ○

P e
E
e2
2
d
A ○
AmBn
S
A
f
c
p
3

a ○ B
1
Am Bn
b
e1
B
3. 解: (1)N 化合物组成点处于初晶区外,为不一致熔融三元化合物。
(2)用连线规则(最高温度规则)和切线规则判断边界曲线性质(共熔和转熔)及温度下降方向如图所 示。 (3)用重心位规则判断三元无变点的性质。M 和 L 为低共熔点。K 为单转熔点
第六章
1. 名词解释:
相平衡与相图作业题答案
切线规则:将界线上某一点所作的切线与相应的连线相交,如交点在连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共熔 性质;如交点在连线的延长线上,则表示界线上该处具有转熔性质,远离交点的晶相被回吸。 三角形规则:原始熔体组成点所在副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表示的物质即为其结晶产物;与这三个物质相应的 初初晶区所包围的三元无变量点是其结晶结束点。 连线规则: 两个初晶区之间的界线(或延长线)和两个晶相的组成点的连线(或延长线)相交, 交点是界线上的 温度最高点,界线上的温度是随着离开上述交线而下降。 2. (1)不一致熔融二元化合物。 (2)箭头如图所示 (3)P:单转熔点; E:低共溶点 (4)第一结晶相 B,最终产物 A+C+S(AmBn)
m n m n (5)1 点:液相点 1 a E ( LE B C Am Bn , f 0) f 2 f 1
L A B
L B A B
m n m n 固相点: S b 1
B A B
B C A B
3点:液相点
L A Am Bn L Am Bn L C Am Bn L A 3 c d e E ( LE B C Am Bn , f 0) f 2 f 1 f 2 f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