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闻出版法律制度(图书)(于慈珂)
新闻出版法律制度(图书)(于慈珂)
基本任务
• 1、传播和积累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 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知识;
• 2、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 3、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 4、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
效益原则
• 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
我国宪法规定
• 第3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 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中涉及新闻出版或 者从事新闻出版活动必须遵循的法律规定,如 《保密法》、《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 等。
从效力等级体系分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1955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处理违法的图书杂志的决定》
• 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有《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 品管理条例》 、《印刷业管理条例》三大条例
基本问题 •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基本模式
主要内容
• “法律制度”的简单概括 •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规范对象 •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大致分类 •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基本效能
什么是法律制度
• 法律制度是人类用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 事务的一种主要方式;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的模式
• 我国新闻出版法律制度是一种以预防制为 主、追惩制为辅的体制或者模式。
• 预防制方面,在进入新闻出版业的主体资 格准入方面实行审查批准即审批制度,在 内容管理方面实行重大选题备案等制度;
• 追惩制方面,实行出版物审读、年度核验 制度、样本送交等制度。
从规定内容分
一、新闻出版专门法规,以规定新闻出版为主体内 容,如《出版管理条例》、《期刊出版管理规 定》;
• 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制定的规章:有《图书出版管理规 定》、《音像出版管理规定》等近三十个
• 省级和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 性法规,省级和较大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规章
《出版管理条例》的地位
• 《出版管理条例》规定了出版活动和出版 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是新闻出版业目前 最主要的行政法规,实际上起着出版活动 和出版管理基本法律规范的作用。
• 法律制度是通过立法确定下来并通过法律 文件表现出来的强制性规范体系;
• 不同社会、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与其文化 传统、统治模式、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紧 密结合在一起。
规范对象
• 一是主体:新闻出版单位和从业人员 • 二是行为:新闻出版活动 • 三是物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体的出版物
大致分类
• 第一类属于贯穿整个新闻出版业的基本制度,包 括主体资格准入制度、出版物内容监管制度等;
• 追惩制是一种事后管理制度,主要是指无 需审查批准,便可以从事新闻出版活动, 出版报刊、图书等出版物,产生了违法行 为,才依法予以惩处。
预防制可分为两大类
• 针对设立新闻出版主体、许可从事新闻出 版活动的制度,也就是主体资格准入制度, 主要是注册登记制、审查批准制、保证金 制等;
• 针对报刊、图书等出版物的出版管理制度, 主要是从内容控制出发而规定的各种检查、 备案、批准制度。
• 第51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 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 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 和权利” 。
具体规定
• 现阶段公民出版自由的基本含义 • 公民出版自由的保障 • 公民出版自由的约束和限制 条例的规定, 在出版物上自由表达自己对国 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 会事务的见解和意愿,自由发 表自己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 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成果。
四方面体现
• 对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 监管和优化服务
• 对新闻出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出版方 向
• 对新闻出版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和新闻出版 单位依法经营
• 对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
预防制与追惩制
• 预防制是一种事先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不 经过审查批准,不得从事新闻出版活动, 不得出版报刊、图书等各种出版物,否则 依法予以惩处。
我国新闻出版 法律制度概要
新闻出版总署法规司 于慈珂
讲课内容
• 一、新闻出版法律制度基本问题 • 二、新闻出版法规体系 • 三、出版法规的根本规定 • 四、关于公民出版自由制度 • 五、出版主体资格准入制度 • 六、出版物分类制度 • 七、出版物内容监管制度 • 八、印刷复制管理制度 • 九、出版物发行管理制度 • 十、其他重要新闻出版制度
两个层面
• 政治权利层面:公民可以在出版物上自由 表达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 事务的观点,来行使在社会主义国家当家 作主的权利
• 人身权利层面:公民可以在出版物上自由 发表从事科研、文艺等创作成果,来实现 自己的精神权利和财产权利,并对社会发 展做出贡献。
出版自由的保障
• 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 • 保护合法出版物的社会义务 • 出版行政部门制止非法行为的职权
• 合法出版物是公民行使出版自由的载体, 保护了合法出版物实际上就保护了公民的 出版自由,这表明全社会负有不侵犯出版 自由的义务。
工作宗旨
• 加强对出版活动的管理; • 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 • 保障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 •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指导方针
• “两个坚持”:“ 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 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 论为指导。”
• 第二类属于涉及新闻出版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 包括制作管理制度、出版管理制度、印刷复制管 理制度和发行管理制度;
• 第三类是规定各类出版物的出版制度,包括图书 出版制度、报纸出版制度、期刊出版制度、音像 制品出版制度、电子出版物出版制度、网络出版 制度等。
基本效能
• 确认
• 规范
•
惩戒
•
保障
•
促进
各级人民政府责任
• “公民依法行使出版自由的权利,各 级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出版管 理条例第5条1款)
• 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保障公 民依法行使其法定权利,特别是包括 出版自由在内的宪法权利。
保护合法出版物的社会义务
• “合法出版物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 人不得非法干扰、阻止、破坏出版物的出 版”(出版管理条例第24条2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