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典诗词的审美观照

古典诗词的审美观照

古 监 诗 词 的审 美观 照 、
刘 深
英 国诗人雪莱 在 《 诗之 辩护 》中说 , “ 诗是 最快 乐最善 良的心灵 中最快 乐最 善 良的瞬 问之记 录 ” 。英 国诗人华兹华 斯在 《 抒情 歌谣集序言》 中也表 达了类 似 的说法 ,“ 诗是 强烈感 情 的 自然 流露” 诗 的对 象 ,“ 是真理 ” “ 是 一切 知识 的生命 和 它 的高 尚灵魂 ” , 诗 。 中国学者 张中行 在 《 诗词读 写丛 话》 中则说得更 为直 白 ,诗 词 就 是 以 精 练 的 富 于 音乐 性 的 语 言 “ 达 出 幽 表 微 情 意 ” 的 妙 手 。他 们 的 论 述 揭 示 了 诗 的 本 质 ,即 诗 要抒情 ,传达对 生命和灵魂 的体 悟和感动 。 诗人抒情 , 一般有 两种 方式 : 种是 直抒 胸臆 , 一 一 种 是 间 接 抒 情 。直 抒 胸 臆 , 人 将 强 烈 的感 情 毫 无 掩 诗 饰 地直接表 现 出来 。如 沈约 《 范安 成 》 “ 平 少 年 别 :生 日, 分手易前期 。及尔 同衰 暮 , 非复别 离时。勿言一 樽 酒 , 日难重持 。梦 中不识路 , 以慰相思 。 诗 中直 接 明 何 ” 表露 对朋友 的惜 别与思 念之 情 , 片真气 浮动 。此类 一 诗 歌在 古今 中外 的 诗 中不 少 , 而 , 之直 抒 胸臆 相 然 与 比, 诗歌更多 的是 采用间接抒情 。诗人借助事 、 、 、 物 景 境 含蓄地表 达感情 , 样 , 这 诗情 往往 显得 更沉 郁 , 更具 感染力 。借 事抒情 , 即叙事抒情 , 寓深情 于社会 人事叙 述之 中。如 《 诗经 ・ 周南 ・ 汉广》 “ :南有乔木 , 不可休 思 。 汉有游 女 , 可求 思 。汉 之广 矣 , 可 泳 思 。江之 永 不 不 矣, 不可方思 。通 过叙 述追求爱情不 得的事件 , ” 表达 了 企望难及 的怅惘之 情。应该 说 , 借事 抒情 在 诗歌 中运 用得非 常广 泛。借物 抒情 , 这种 方式 集 中地体 现在 咏 在不 同心境 的导引下 ,即使是 同一物象也会选 取不 同 的角度 ,形成 不同的意象 。因此 ,判 断一首古典 诗词 的境界的高下 ,关 键要 看它 能否创 造 出独 一无 二 的 、 不可再现 的意 象。在 中国文学史 上 ,不少文人 往往凭 借 某首诗词 中所塑造的一些意象 而闻名 ,人们 甚至 以 这些意象来称 呼他们 ,如贺铸 《 玉案》 试 问闲愁 青 :“ 都 几许 ?一 川 烟草 ,满 城风 絮 ,梅 子黄 时 雨。 ”人 皆 服 其工 ,士 大 夫谓 之 贺梅 子。又 时人 称 张先 为张 三 影 ,即因其词 中有 “ 云破月来 花 弄影 ” 娇柔 懒起 , 、“ 帘 压卷花影” 柳径无 人 ,堕风絮无影 ”等句 。值 得 、“ 注 意 的 是 ,在 诗 词 中 ,很 多 意 象 被 诗 人 频 繁 使 用 ,它 们 的意义就相对 固定下 来 ,具 有一 种文 化 象征 意义 。 如柳象 征送别 ,菊花象 征清高 ,梅花象 征高洁 ,鸿 雁 象征相 思 ,浮云象征小 人 ,美人芳草象 征贤人志士 等 等 。因此 ,对于这些传统 意象 ,就必须理 解这些意 象 背后 的文化象征意 义 ,这 对理解 诗 歌有 较 大 的帮助 。 当然 ,更 重要的是要理解 意象中所承 载的诗人 内在 的 思想感情 ,因为意象本 身就 是内在 的感情 与外在客 观 物象 的统一体 。 意境 ,是诗人择取 的意 象与诗人 内在 情感共 同营 造 的境界 氛围 。营造意境是 诗人抒发情感 不可缺少 的 手段 。解读 意境 ,就能把握诗人 的情感志 趣。如阮籍 《 咏怀》十七 :“ 独坐空堂上 ,谁 可与欢者 ?出 门临 永 路 ,不见行 车马 。登高望九 州 ,悠悠分 旷野。孤鸟 西 北飞 ,离兽 东 南下 。 日暮 思亲 友 ,晤言用 自写。 ”全 诗营造 了一 个行走坐卧均极无 聊落寞 的意境 ,将诗 人 落落寡合 、孤独苦 闷的心情 表现 出来 ,从 而反映 了诗 人 对 当 时 社 会 、 政 治 现 状 的 不 满 和 游 离 。如 黄 庭 坚 《 寄黄几 复》 “ 桃李 春 风一 杯酒 ,江 湖 葭雨 十 年灯 ” , 创造 了独特 的意境 。“ 桃李春风 ”与 “ 江湖夜雨 ” ,这 是 “ ”与 “ ” 的对 照 ,快 意 与 失 望 ,暂取 与久 乐 哀 别 ,往 日交 情 与当 前的 思念 ,都从 时 、地 、景 、事 、 情 的强 烈对 照 中表现 出来 ,令 人 寻 味: 。诗 的魅 无穷 力 ,很大部 分就来 自其 内涵 丰富多样 的意境。对意境 的把握 ,必 须通过联想和想象 ,而联想和 想象的基础 必须是有 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 或感悟 ,能和古人沟 通,只有对 诗 人 当时 的生 活状况和心理状 态有一定 的了解 ,才能再 现诗词 中的意境 ,并结合 自己的情感体验 加以领会感 悟 。从 某 种 意义 上 说 ,读 古 人 诗词 ,实 际 上 是读 自
己。
物诗 中 , 如骆宾王《 在狱 咏蝉 》 “ :西陆蝉声 唱 , 南冠 客思
深 。不 堪 玄 鬓 影 , 对 白头 吟 。露 重 飞难 进 , 多 响 易 来 风 沉 。无 人 信 高 洁 , 为 表 予 心 ? 咏 蝉 实则 咏 己 , 现 自 准 ” 表 己遭谗被诬 的悲愤心情 。借 物抒情往往与借景抒 情交 织在一起 , 中寓 物。借景 抒情 是 间接抒 情 中最为 常 景 见 的方式 , 优秀 的诗词 , 往景语即情悟 , 往 寓情于景 , 寓 景于情 , 情景交融 。如 《 诗经 ・ 小雅 ・ 采薇》 “ 我往 矣 , :昔 杨柳依依 , 今我来思 , 雪 霏霏 。 写 出征 , 雨 ” 用杨 柳表 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