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概论

史学概论

一、请结合天命神学观主导下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1形成背景2.发展阶段(一)古典史学时期:1.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用诗歌体裁写成的文学作品,颇具史学价值,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既有史诗创作年代的反映,也有神话传说保留下来的迈锡尼时代,甚至更早时代。

是一部反映希腊原始社会历史某些片段的英雄史诗,史料价值很高。

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西方史学的起源3.希昔阿德:把人类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赋予历史变化以某种连续性和方向性,向真正意义的历史学迈进了一步。

4.希罗多德:古希腊历史学家,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其作《希腊波斯战争史》是西方最早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判的方法撰述历史,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

具有人本主义精神,注重史实的考订,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史料,确立了史学精神5.修昔底德:古希腊历史学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确立了西方政治军事史传统的范型,高度发展了古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史料批判原则,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注重利用原始资料,对一切资料都加以严格的批判考证;发展完善了历史叙述体,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中世纪时期:神学色彩主导时期1.上帝与人: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选民,所有的人和民族都是平等的。

2.二元的历史世俗的历史和神学的历史并存,奥古斯丁《论天国》3.发展的观念,首次承认历史是不断进步发展的观点。

特点:人类历史与神话开始分开,目的是保存人类的工业,思想文化政治都带有神学色彩求真探索精神。

1.史料批判方法,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2.人文主义观念3.宽宏的历史眼光4.注重历史对现实的借鉴作用5.重视史著的表达与史家的修养二、以兰克学派为例,说明西方史学观的特点及其不足1.兰克史学:是西方19世纪的一个重要史学流派,创始人为德国史学家兰克,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也称为历史学派中的实证史学,兰克史学观的核心是提倡客观主义的治史原则,强调历史学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弄清历史事实的本来面目。

这就要求历史学家保持一种超然物外、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把过去发生的事情如其本来的样子再现、叙述出来。

2.特点:(1)必须依靠最原始的资料,要让身临其境的人说话。

兰克学派注意搜集原始证据和第一手史料,即与事件同步的第一手史料。

在原始资料中,他特别看重档案文献。

他的历史著述主要是以档案文献作为基本史料来源的。

(2)对记录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分析记录者为什么这样记录(3)把原始资料与同时代的其他记录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目的是判断史料的真伪(4)特别关注超然世外的客观的叙述态度。

历史学家应该保持一种超然物外、冷静默然、不偏不倚的“客观态度”,谨守“历史是这样发生的就怎样叙述”的信条(5)认为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从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

历史不一定是衔接的、进步的,但每一时代都是和上帝相通的。

3.不足(1)提出伟人史观或者说英雄史观,偏重于经济史、政治史、军事史、外交史的研究,研究的是帝王将相、精英人物,將历史看作是精英人物的历史的观念、看法(2)倡导欧洲中心论,具有种族主义的观点,把欧洲国家的民族视为伟大民族,认为伟大民族决定着历史发展的方向、进程;把亚洲国家的民族视为野蛮民族(3)兰克所标榜的“客观主义”只能是一种理想,在实际的史学研究中是无法落实的(4)兰克的史学思想中带有宗教神学史观的色彩。

举例说明20世纪末21是基础的西方史学的新变化三、举例说明20世纪末21是基础的西方史学的新变化后现代主义:是不确定的模糊的概念,他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学创作中,20世纪70年代后开始在历史学中产生影响(1)后现代史学特征:①对历史现实的概念提出了质疑②提出了所谓话语权的问题:语言不仅有表达交流的功能、应该还有权力的功能决定它所建立的如控制人们的思想行为、决定它所建立的文本的内容③对史料的可靠性提出了质疑④进一步对所谓客观历史、客观真理提出质疑2、历史思想的转变历史的永恒基础在部分史学家那里破灭了,历史的进步性、连续性破灭;个别突发的历史现象分析研究,各种现象、思想、观念不可重复,不具可比性;历史研究的意义不在于研究对象的进步性、延续性,而在于其不可重复的独特性,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到某一领域更加抽象对人类的思想情感文化有更深刻了解以进一步了解人自身关于历史记忆如何重构?3、微观史学的兴起所取得的成果是局部,不可能推广,但它虽然是局部狭隘的,但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背景。

例:土豆与爱尔兰应当将对象群体的研究和对象个体、局部的研究结合起来,以更全面深刻选择围观研究对象非常困难,不能随意为之一要资料允许二要能够反应宏观问题独特而又正常的现象恰当足够的史料,底层,口述,亲历叙述方式:生动性、并不排除其研究成果的学术标准意大利全兹伯格《乳酪与蛆虫》适于研究稳定的社会,不适于动荡的时代四、什么是年鉴学派?它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各有哪些代表人及其理论。

1.年鉴学派: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

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德国史学家兰普莱希特和法国史学家贝尔的思想的后继者和发扬光大者。

尤其是贝尔和他1900年创办的《历史综合评论》,反对事件的历史和经验的历史,被认为是孕育了年鉴派。

2.发展阶段(三个阶段)及代表人物和其理论:第一阶段(1929—19450):1.代表人物:费弗尔、布洛克2.主要理论:对旧史学的新的挑战:研究领域由政治史转向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史的研究,由楼阁转到地窖,由政治中的精英人物转为社会经济环境中小人物的研究。

提倡“总体史”,重理论、重解释、重综合。

(1)反对传统史学迷信史学和史料的倾向。

(2)提倡“总体史学”。

即强调历史研究的对象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反对历史研究以精英人物为中心,大力倡导“从下往上看的史学”,主张着重研究下层的普通大众的历史。

(4)主张史学要按科学的程序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用“问题史学”代替“叙事史学”。

(5)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第二阶段:1945-1968,年鉴学派的鼎盛时期1.代表人物:布罗代尔2.主义理论:(1)提出历史时间的概念①长时段:不变的历史事件,近乎自然史的历史时间,包括内在的历史运动和人类演进的过程等②中时段:缓慢变化的历史,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运动,小农经济发展的研究,人口的变化等③短时段:某个人物和具体的事件(2)心态史学和计量史学成为年鉴派的另两项突出成就,伏维尔、阿里埃斯、芒德鲁等是前者的专家,而菲雷、肖努等则是后者的代表人物。

第三阶段:年鉴学派的分化变异时期:1968年至今,1969年,《年鉴》杂志的领导班子再次改组,这标志着该学派进入第三代。

1.代表人物:雅克·勒高夫、埃马努埃尔·勒华·拉迪里、马克·费罗等人2.主要理论:(1)出现了新的研究领域①计量分析:在历史研究中,通过系统地、有意识地对史料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定量的结果,对历史现象作出定性的说明②社会史:开始研究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研究范围包括乡村社会、俱乐部成员、党派成员、乞丐、流浪者、巫师等③观念史(心态史)的研究:神话传说、口头传说、道德秩序、艺术品、墓碑、建筑、地图等被作为资料④历史人类学研究得到重视⑤精神形态史也有了进一步发展。

(2)传统的年鉴学派提倡总体史学,把社会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而第三代学者却认为历史的间断性是决定一切的因素,否认各种历史事件之间有任何联系。

因此,他们研究的也都是一些历史上孤立的现象(3)传统的政治史和人物史也开始复兴(4)跨学科的研究倾向得到进一步加强。

(5)继承了长时段理论,着重研究各种结构和变化缓慢但长期起作用的事物。

认为只有通过长时段才能把握和认识推动历史前进的潜在力量。

研究领域是历史人类学和精神状态史。

五、举例说明年鉴学派对中国史学的影响影响:1.扩大了历史学的视野2.扩展了历史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社会科学的关系3.开辟了更大范围的历史学资料范围:以前只是官方文字,现在不仅是官方文字,还有绘画、雕塑、图画等资料4.年鉴学派中历史时间的概念理论对中国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六、什么是后现在主义?其主义理论是什么?举例说明他与现代史学的区别1.概念:2.主要观点:把历史看作是言语的虚构,看成是一种叙事散文体的论述(1)宏大元叙述结构的碎裂:任何史学家在叙述研究结果时要遵循原则结构(2)历史连续性的断裂:历史并不存是连续性的存在下来的,只是历史事件和历史话语不可能有完整的历史(3)历史客观真实性的破灭:任何历史学家都无法超越自己的主观性,留给后人的只有语言和记录,而不是真实的历史(4)历史学与文学之间界限的消失:语言都有虚构修辞的功能,文学在想象中书写,历史是在资料中书写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色:(1)不讲民族主义;(2)研究器物;(3)弱势族群;(4)重视地方,不重视同质性;(5)重视权力关系;(6)反统合;(7)反目的论;(8)反乌托邦,不主张同一,尊重多元,主张去除中心论;(9)应将思考先归零,使事物之间的族群类似性消失,重新观察彼此之间的区隔及差异;(10)反省纯粹,对共同价值及意义感到怀疑。

区别:七、举例说明史料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1.史料的概念: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能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1.史料的种类:(1)实物史料:即遗址、遗物、墓葬:前人留下的各种物品,包括瓷器、字画、玉器、佛像、石画等(2)文献史学:a.史部类b.经、子、集类c.档案类d.地方志类e.甲骨金石铭文类f帛书简牍类i.外国人著书类⑥行为史料: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习俗和传统,如丧葬习俗、婚俗;eg:儺仪、屯堡⑦口碑史料:人口头讲述对过去的回忆,主要用于近现代史的研究2.特点:(1)实物史料:优点:特定的历史时代的资料,历史信息最真实可靠,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与纠正错误;局限:相对于时代整体的局部性,数量少,零散(2)文献史料优点:确定性、不易更改、容量大、保存原状的时间长、内容丰富完备、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的特点缺陷:与记录者密切相关,主观性的影响,不能保证文献资料的真实、客观性,存在有意识地篡改、歪曲(3)行为史料:优点:有生命的、现代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活的历史,能够弥补实物资料和文献资料的不足缺点:只能反映历史的局部,很零散,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因素不断渗入其中,包含补贴时代的内容(4)口碑史料:优点:活的历史,弥补实物史料、文献史料的不足缺点:记忆偏差、主观上的好恶而产生错误的记忆,需要其他资料的佐证八、举例说明史料产生错误的原因1、史料本身没有错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原意或标点符号判读不正确,误引史料2、史料本身没有错误,由于引用者推断不正确而产生错误,3、史料内容含蓄,由于引用者缺乏必要地深入辨析而引用造成失误4、由于使用者未直接使用原书,转录时比较粗心而产生的颠倒、错漏现象,现代学者在撰写文章时由于一时找不到原始史料,直接抄录他人的原始记载,造成以讹传讹5、由于史料的版本不善而造成史料错误6、史料本身的错误,包括作者由于个人的恩怨、名利等的影响而有意识地曲解史料,如魏收的《魏书》;记忆的失误而产生错误,导致无意识的错写史学九、比较史学方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论述其应用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