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B F86
中国环境报/2001年/02月/10日/第003版/
法制
中国环境侵权的 救济
评王明远博士的近作!环境
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一书
王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规模迅速发展,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环境侵权现象及其救济将成为今后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
而环境侵权作为侵权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国内尚未展开深入、系统研究的领域,有关立法也很不完善。
在这种情势下,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王明远博士的著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一书,无疑具有鲜明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该书对有关环境侵权救济的学说、判例和立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全文共5部分,约24万字。
前言 阐述了选题的意义、研究范围、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述 澄清并界定了 环境侵权 的名称和概念,分析了其特征、发生机制、法律对策以及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环境侵权救济的法理学分析 ,从民法社会化、私法公法化、权利社会化、责任社会化等角度探讨了环境侵权救济的法理学基础。
第三章 部分西方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理论、实践及其在比较法上的特色 ,结合第二章中的有关内容,以环境侵权民事救济法为重点,对日本、德国、法国、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第四章 我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完善 ,在对我国环境侵权救济的法律依据、救济途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完善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
这种研究和写作布局,为读者全方位地理解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较为明晰而完整的思路框架。
该书的视角颇具独到之处。
对环境侵权救济提出了诸如通过利益衡量原则调整相邻关系制度、通过以参与为本位的程序性环境权排除环境侵害、实行损害填补责任个别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原则、环境损害公司人格否认和责任溯及力、环境民事纠纷的行政处理应兼顾受害人保护的现实需要,以及市民社会与国家分立的基本事实等独立见解。
这些见解反映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并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该书对我国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如作者建议确立和完善 部分排除侵害 、 中间排除侵害 等更具调和性的救济方式,并在环境法中确认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支持公益性环保组织的发展;以立法形式明定环境侵权救济实行因果关系推定、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明确赋予环境侵权受害人请求当地环境行政机关鉴定其受害原因的权利,并针对某些较为特殊、严重或急需救助的环境污染侵权问题,尽快制定
!环境责任法∀或者!污染损害赔偿法∀,建立有条件的强制性责任保险、财务保证或担保、环境损害赔偿或补偿基金制度;对于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权属确实后发生的破坏自然资源的民事侵权行为,原则上不应再由有关自然资源行政管理机关进行处理等。
这些思路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逻辑性,而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可操作性。
该书复合性、多维性的研究方法也值得一提。
作者通过将民法学与环境法学的有关理论紧密地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类型化分析、系统化分析、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经济分析以及历史分析等方法对环境侵权救济这一复杂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其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侵权法律制度所进行的收放自如的分析和比较,均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他如文笔之流畅、引用文献资料之丰富等,也是该书的重要特色。
该书作者系我国第一位专门从事环境资源法研究的博士后,目前任清华大学环境、资源与能源法研究中心秘书长,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并曾在北京大学获得环境学学士、环境资源法学硕士学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获得民商法学博士学位。
其较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较为扎实的研究功底,在该书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
诚然,该书的观点并非都值得赞同,但从总体上看,其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人们正视和肯定。
我相信,作者的见解,也会引发许多读者的共鸣。